-
據考古學家介紹,除了《算術九章》之外,中國古代很多數學著作甚至曆法都提到了負數和負數的算術。 南宋秦九韶在《數學九章》一書中記載,作為高階方程的常數項的結果“往往是負數”。 在《演算法九章詳解》一書中,楊輝將“益”、“從”、“除”和“消”分別改為“加減”,更加明確了正負、加減的關係。
元代朱世傑在《算術啟蒙》一書的“概述”中首次將“正負技”納入其中,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把正負數作為一門特殊的數學研究課題。 在這本書中,朱世傑還寫了正負數的乘法規則,這是正負數研究的新台階。
-
據史料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有了正負數的概念,掌握了正負數的運算,中國三國時期的學者劉輝為負數概念的確立做出了重大貢獻。 劉輝首先給出了正負數的定義,劉輝首先給出了區分正負數的方法,在著名的數學專著《算術九章》(寫於公元一世紀)中,除了在《算術九章》中對正負算術方法的定義外,還率先提出了正負數的加減法律, 東漢末期劉岩(公元206年)和楊輝(1261年)也論述了正負數的加減法,這與算術九章所說的完全一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朱世傑不僅明確給出了同號異號正負數的加減法則,還給出了正負數的乘法和除法。
在他的演算法啟蒙中,負數在國外得到認可和認可,比中國晚得多。 在印度,數學家婆羅門笈多直到公元 628 年才意識到負數可能是二次方程的根。 在歐洲,14世紀最有成就的法國數學家丘克特(Chucquet)將負數描述為荒謬的數字。
直到17世紀,荷蘭人傑拉德(Gerard,1629)才首次認識到並使用負數來解決幾何問題。
直到19世紀整數理論基礎的建立,負數的邏輯合理性才真正確立。
-
負數是指代小於 0 的實數的數學術語。
負數的產生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例如,在計算糧倉中儲存的大公尺量時,有時應記錄收到的穀物量,有時應記錄借出的穀物量; 說到簿記,有時你賺錢,有時你賠錢。 為了記錄這些具有相反含義的數字,引入了正數和負數的概念,將收到的糧食或剩餘的錢記錄為正數,將借入的糧食或損失的錢記錄為負數。
在中國古代,人們很早就意識到負數的價值。 正數和負數的概念在漢代的《算術九章》中就已經提出。 三國時期的數學家劉輝在給這本書做註解時,也給出了區分正數和負數的方法:
使用算術晶元進行計算時,常用黑色籌碼表示負數,紅色籌碼表示正數; 或者用斜列表示負數,用正列表示正數; 或者,對負數使用矩形,對正數使用三角形。 其中,使用不同顏色區分正負數的做法一直保留到現在。 如今,紅色通常用於表示負數——乙個國家經濟出現赤字的報紙表明支出大於收入,並且該國的財政處於赤字狀態。
除了《算術九章》之外,中國古代還有很多數學著作提到負數和負數的運算:比如負數和負數的加法是負數,負數和負數的乘法是正數,等等。 南宋數學家楊輝在《算術九章詳解》中強調了正負數、加減法的密切關係; 元代數學家朱世傑在《算術啟示》中不僅總結了正負數的加減法,還提出了正負數的乘法。
此時,人們已經正式將正負數作為特殊的數學研究方向,並朝著這個方向孜孜不倦地努力。
概括: 印度人比我國晚700多年認識到負數的存在,歐洲人比我國晚1000多年,直到文藝復興之後,數學家才開始研究負數。 負數現在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使用,解決了過去遺留下來的許多難題。
-
古人一般用黑色表示負數,紅色表示正數,或者斜列表示複數,這種方法也很簡單。
-
在中國古代,經常用黑色籌碼表示負數,紅色籌碼用來表示正數。
後來,一些高階的用斜列表示負數,用正列表示正數。
或者,對負數使用矩形,對正數使用三角形。
-
在古代,他們一般會用黑籌來表示負數,有時也會用矩形來表示負數。
-
赤字是用來表示負數的,這個負數被設定為損失,而中國古代的數學技術還是相當高的,處理數學的方法還有很多。
-
1.生成。
在生產實踐中也會產生負數。 人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相反的意義。 例如,簿記有盈餘和虧損; 在計算糧倉中儲存的大公尺時,有時需要記錄穀物,有時必須記錄穀物。
為了方便起見,人們考慮相反含義的數量。 因此,人們引入了正負數的概念,將剩餘的錢記入糧食為正數,將金錢損失和糧食損失記為負數。
中國三國時期的學者劉輝對負數概念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貢獻。 劉輝首先給出了正負數的定義,他說:“今天,兩者是得失反比,正負應該命名。
這意味著,當您在計算過程中遇到含義相反的量時,您應該用正數和負數來區分它們。
在中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專著《算術九章》(寫於公元一世紀)中,首次提出了正負數的加減法則:“正負數說:同名除名,異名為益,正負不負不負,負不正;它的不同名稱是相互劃分的,同名是有益的,正面不成正面,負面不成負面。
這裡的“名稱”是“數字”,“除法”是“減法”,“收益”和“除法”是兩個數字“加”減“的絕對值,”無“是”零”。
用今天的話來說:“正負數的加減法則是:兩個同號數的減法等於它們絕對值的減法,兩個不同符號的數字的減法等於它們的絕對值的加法。
零減去正數得到負數,零減去負數得到正數。 兩個不同符號的數字相加等於它們的絕對值的減法,兩個相同符號的數字相加等於它們的絕對值相加。 零加正數等於正數,零加負數等於負數。
2.負數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時期。
據史料記載,中國在戰國時期承認負數。 例如,李逵(約西元前455-395年)在《法經》中寫道:“五人年終用1500,不到450。
在甘肅居嚴出土的《漢劍》中,也有類似的描述,如“除以負一百二十四”,減去二千二百四十五,減四數,得七,除得三“等,這裡將”負“與”得“相比較,”得“意為缺缺,這就是今天負數的原型。
中國是第乙個使用負數的國家,在西漢時期(西元前二世紀),中國開始使用負數。 《算術九章》給出了正負數的運算規則,人們在計算時用兩種顏色的算術晶元分別表示正數和負數,並用空格表示“0”,但0沒有特殊的符號,“0”這個符號最早是公元五世紀印第安人使用的。
-
親愛的你好,我是唐娜老師,我很高興為您解答。 在國外古代,表示負數的方法如下:1
在數字上方留乙個空格表示負數,例如在 5 上方留乙個空格表示 -5。 古印度和茄子坍塌 古代中國使用了這種方法。 2.
額外的表示法在數字前面加上額外的減號或其他符號來表示負數,例如 5"-"或者在 5 之前新增兩個點表示 -5。 這種方法在歐洲更為常見。 3.
顏色方法使用不同顏色的數字來區分正數和負數,例如黑色表示正數,紅色表示負數。 這種方法在古希臘和羅馬都使用過。 4.
位置法根據正負數的位置來判斷正數和負數,例如右邊的鉛巖側為正數,左側的負數為負數。 阿拉伯數字最初也被標註。 5.
借用法是通過從正數中減去這個負數的絕對值來表示的,例如 3-5 為 -5。 這種方法在印度和中國使用。 6.
負條形法在數字下方新增一條水平線,以指示該數字為負數,類似於今天的表示形式。 從16世紀開始,它開始逐漸被歐洲接受。
-
在《算術九章》的“方程”一章中,提出了負數的概念,並編寫了負數加減法的運算規則。 中國古代著名大數學家劉輝在書中評論說,中國古代人在算盤上做算術運算時,一般用黑籌表示負數,用紅籌表示正數。 或者斜槓列表示負數,正數列表示正數。
此外,還有一種方法可以表示正數和負數,在平面上用三角形表示正數,在平面上用矩形表示負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