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年9月18日,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發動了一場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 這場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空前的災難和損失,也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歷史教訓。 今天,面對第77屆“918”,我們不應該忘記民族恥辱,我們應該越發深入思考。
首先,不要忘記國恥,想想國運。 走進瀋陽“918”歷史博物館,沒有什麼比“國運”二字更發人深省的了。 從巍峨的遺跡紀念碑到蜿蜒曲折的展廳,猶如一幅用一串“難”字繪製的國災地圖,以及國家的災難、民族的苦難、抗戰的磨難......回憶往事,百情百感化作念頭:
當艱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富貴的日子即將到來,我們怎麼能讓國恥永遠消失呢? 歷史實踐告訴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成敗,離不開全國人民的支援,團結十三億人民力量的唯一途徑,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二是不忘國恥,想發展。 77年前,中國經濟落後也是國家大門敞開、人類苦難的重要原因。 看看昨天知國的恥辱,看看今天對國家繁榮的思考,看看明天對國家強國的希望。
只有致力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國家才能實現長治久安。 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強者吃”,我們必須為國家富強而努力,為強而努力,為趕超科學發展而大步前進。 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中國仍然是乙個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基礎薄弱,生產力不發達。 雖然中國經濟整體規模較大,但人均GDP仍落後於世界。
面對現實,我們感受到了發展的緊迫性,不考慮發展就像不抵抗過去,只有有了發展,才能談民族尊嚴,只有這樣才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使我們的民族和國家真正屹立不倒。
第三,不要忘記民族恥辱,想想麻煩。 古往今來,我們民族不乏“憂慮”:憂國愁民、平時險備、先憂後喜、進退等等。
悲傷有乙個非常重要的真理:“生於悲傷,安息死亡”。 然而,這個道理似乎並沒有“直奔主題”,也沒有“坐以待斃”——逆境的目的是要堅強,目標必須推進。
今天,中國人民的先進意識大大增強,國家也在蓬勃發展,越來越強大。 這是乙個偉大的覺醒,也是乙個偉大的祝福。 然而,世界在變,“落後就挨打”仍將是乙個長期而殘酷的現實。
因此,在77年後的“九·一八”面前,正如領導同志所指出的,“和平時期有危險準備”應該成為我們決不能忘記的危險感。
歷史悠久,教訓多:“兢兢業業,堅強,神性”; “繁華不懈,苦幹”。 只有人人都不懈怠,整個國家才能不偷懶; 只有全國人民不懈怠,我們的民族才能永遠繁榮昌盛,明天才會更加美好。
-
“九·一八事變”是指1931年9月18日發生在中國東北的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是日本蓄意製造的,企圖侵華、占領中國領土。
-
影響:1.“918”事件拉開了日本全面武裝侵略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的序幕。
2、“918”事件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憤怒。 各地人民要求抗日,反對國民黨的不抗戰學說。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下,東北人民奮起反抗,發動了抗日游擊戰爭。
1936年2月,東北抗日軍統一改組為東北抗日盟軍。 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盟軍團結群眾,進一步開展了廣泛而持久的抗日武裝鬥爭,有效地配合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抗戰。
三、“九·一八”事件的發生並非偶然,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吞併中國、稱霸亞太地區而採取的重要、蓄謀已久的侵略步驟。
-
“9·18”事件是指日本在歷史上蓄意發動的反對中國侵略中國戰爭的事件。
“九·一八”事變後,由於張學良一再堅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整個東北三省的100萬平方公里土地被日軍占領。
日本對東北三省的大規模入侵強烈打動了中國社會,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
“九·一八事變”是指1931年9月18日發生在中國東北的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是日本蓄意製造的,企圖侵華占領中國領土。 根據衝突爆發的日期,歷史被稱為“9月18事件”。 由於當時中國東北地區被稱為滿洲,日方稱這一事件為“滿洲事變”。
“9·18”事件爆發後,日中矛盾進一步激化,在日本,日軍司令部在主戰中的地位被抬高,使日本走上了全面侵略中國的道路。 在這次事件發生後的幾年裡,東北三省都被日本關東軍占領,因此被中國人民視為民族恥辱,直到今天,9月18日在中國的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
1.速度不同
據海外**報道,保時捷已經完成了其918的製造和測試。 這款混合動力超級跑車在不到三秒的時間內加速到 100 公里/小時,最高時速達到 345 公里/小時。 >>>More
“九·一八事變”是指1931年9月18日發生在中國東北的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 衝突的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 根據衝突爆發的日期,歷史被稱為“9月18事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