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應注意哪些事項,以防欺詐?

發布 財經 2024-04-20
10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確定您購買的產品的投資目標並判斷風險。 注意產品期限、提前贖回條款、起息日和到賬日,無論是保險還是信託等。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還是很靠譜的,但是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風險,銀行裡很多理財產品都有很高的回報,但風險比較大; 很多不承諾本金的安全,所以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一定要注意。

    銀行理財產品的起點比較高,一般在5萬元起**的時候,需要和銀行簽訂乙份購買合同,約定雙方的義務和權利,這裡我們重點談談銷售的手續費,以及是否可以提前贖回,有什麼樣的限制。

    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有必要了解其投資方向比如貨幣,它的主要投資方向是銀行存款、債券、國債等,這些產品收益更高,風險更低,很多人平時都喜歡買入,收益當天發行。

    購買理財產品的錢一般是家裡的閒置資金這樣,我們就可以保證在理財時不會因為緊急情況而取款,很多金融產品是不允許取款的,這是大家應該注意的。 簽訂合同時,應仔細閱讀條款,不理解時詢問。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銀行的理財產品正規安全,但銀行不對理財產品的盈利結構負責,即盈虧風險自負。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可靠。 該銀行的理財產品相對可靠。 正規商業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都是合規產品,可以剛性贖回。

    但是,在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中,也有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這些產品是非保本的,有風險的,如果不能接受這種風險,可以避免購買非保本產品。 購買銀行銷售的保本理財產品更安全,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益,本金不會受損。

    銀行作為中國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平台大,相對正規,投資者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比較靠譜,但這並不意味著投資者在銀行買的理財產品不會虧錢。

    根據規定,銀行只能發行已在理財系統註冊並取得註冊碼的理財產品,投資者可以根據註冊碼在中國理財網站上查詢產品資訊,並查詢所購買的產品是否為銀行發行的正規理財產品。 如果找不到,那一定是這個理財產品有問題,可以向監管部門舉報。 第三,在簽訂理財合同時,應將錄音和錄影記錄下來,以免發生糾紛。

    擴充套件材料。 銀行的理財產品有哪些型別?

    一是銀行自己推出的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以幣種**為主。 另一種是指銀行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向投資者推薦和銷售銀行以外的理財產品,包括保險、私人理財、P2P產品、“虛假理財”產品等。 也就是說,投資者其實購買的不是銀行管理的理財產品,從安全的角度來看,銀行自有產品中的保本理財產品相對安全,本金可以100%保全。

    但監管部門規定,理財產品不能承諾保證除存款外的本息,因為投資是有風險的,銀行有責任向投資者披露存在任何風險。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很多,一般來說,低風險產品相對安全,而高風險的投資產品普通投資者需要慎重選擇。

    1.低風險類別。

    保本財務管理。 目前剛性支付已經被打破,保本理財產品越來越少,收益率在慢慢下降,目前還在。

    貨幣**。 各大銀行都有自己的貨幣產品,比如中國建設銀行、興業銀行等,基本上銀行都會有自己的貨幣產品。

    2.中等風險。

    普通理財產品。 這是大家在銀行購買的最受歡迎的理財產品,不保證本息,期限從乙個月到幾年不等,其實是銀行的資管計畫,募集的資金一般都是比較穩定的投資,這類產品違約的可能性不是很高。 根據某資料研究機構披露的資料,目前這類理財產品的平均回報率在附近。

    3.高風險類別。

    這類理財產品標註的收益往往比較高,有的可以達到10%以上,當然也對應高風險。 募集資金一般用於投資股票、大宗商品、指數等高風險標的。 代理的銀行包括民生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等,普通投資者需要慎重選擇。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銀行理財產品已逐漸成為民眾防暴漲最廣泛的金融工具,但這個老百姓心中的“寶藏”也是最飽受詬病的。 根據 bankrate.com 發布的乙份報告,近三分之一的投資者在銷售銀行理財產品時被誤導,一些銀行甚至強行搭售。

    長期金融產品是稀缺的保險,**充當替身。

    在銀行誤導現象中,保險被視為銀行理財產品銷售排名第一,佔比第二多,佔最大券商集體理財和集體信託產品作為銀行理財產品銷售並列第三,佔買入理財和強制保險存款的份額最高。

    此外,調查資料還顯示,有受訪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遇到過強制搭售。 在強制搭售現象中,第乙個問題是理財產品的購買和存款的搭售,其次是保險的搭售。

    高利率已經成為銀行的潛規則。 Bankrate.com 認為,貸存比的考核指標是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需要存入資金的重要原因。 有了保險,不僅能給銀行和業務人員帶來大量的利潤分享。

    據統計,55%的客戶在銷售銀行保險時是無意購買的。

    貸款手續費是違規收取的。

    調查顯示,20%的客戶被要求“在申請貸款前先交好定金”。 一些銀行要求客戶在放貸前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或進行大額存款,如果供款不足,可能會面臨無限期等待的困境。

    使用者已支付“貸款手續費”。 根據有關規定,銀行在從事貸款業務過程中發生的業務費用由銀行支付,該費用已從貸款利息收入中補償。

    經常推廣預期年化回報高的產品。

    每年年底,都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熱點的時候。 為了吸引儲蓄規模,銷售理財產品已成為銀行此時的必做之舉。 “理財產品是銀行加強中介業務、吸納和留存存款的重要工具,將是銀行未來生存的基礎。

    “銀聯信貸分析師鍾家勇指出。 銀行為了在大量理財產品上受到客戶的青睞,採取了混合解決方案,提高歷史預期年化收益率效果最為直接。 進入12月,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呈上公升趨勢,部分產品歷史預期年化收益率已達到5%。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陷阱一: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

    陷阱二,**型理財,**和**型差不多,也有起起落落,但**是放在別人手裡幫你管理自己的錢。

    陷阱三,理財產品在銀行,雖然他說銀行的產品,但這在短期內也是無利可圖的。 它通常與保險有關。

    延伸資訊:存款證(CD)是指銀行存款金融機構向個人、非金融企業、政府機構等發行的一種大額存款憑證。 與一般存款證不同,大面額存款證可在到期前轉讓,期限不少於7天,投資門檻高,金額為整數。

    中國大面額存款證於2015年6月15日正式推出,以人民幣計價。 作為一般存款,大面額存款證的利率高於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大部分比基準利率高出40%,少數銀行高出45%,而定期存款一般漲至30%左右。

    從國際經驗來看,在存款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很多國家都把發行大面額存款證作為推動改革的重要手段。

    從我國情況來看,近年來,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加快,除存款外的利率管制全面放開,存款利率浮動幅度上限擴大至基準利率的倍數,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能力明顯提高; 基本形成了等級、有序、差異化競爭的存款固定局面。目前,引入大面額存款證的條件和時機已經成熟。

    大面額存款證的出台,有利於有序擴大債權產品市場化定價範圍,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機制。 也有利於進一步發揮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能力,培育企業、個人等零售市場參與者的市場化定價理念,為持續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進行有益的探索和積累寶貴經驗。

    同時,通過規範化、市場化的大額存單,逐步替代**cai等高利率債務產品,促進社會融資成本的降低,也具有積極意義。 有鑑於此,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15年6月15日推出大額存款證產品,並制定了《大額存款證管理暫行辦法》。

    以中國建設銀行為例,大面額存單利率比基準利率高40%,產品期限為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18個月、2年、3年,利率分別為。

    從起始金額來看,個人大額存單起始金額為20萬元,增加1萬元,利息從購買之日起計算; 企業大額存單起始金額為1000萬元,增加100萬元。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銀行的理財產品非常明確,現在基本沒有陷阱,理財產品的協議也很清楚。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理財不是儲蓄,沒有保證回報,購買前簽署風險提示書,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建議購買4大銀行產品。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銀行理財產品的陷阱有哪些? 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銀行資產管理產品也不例外。 購買資產管理必須了解以下 8 項。 讓我們來看看。

    首先,銀行資產管理存在赤字。

    近年來,資管產品市場非常火爆,既是因為收益率遠高於定期存款,也是因為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 投資者必須明白,資管產品的穩定收益只是傳說,有些理財產品成熟後,未必能拿到預期的收益,有的甚至可能連本金都保不了。 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不要只關注收益率。

    事實上,由於許多產品都很無聊,投資者最終賺的錢並不像宣傳的那樣多。

    第二部分:招聘期間有謎團。

    一般情況下,銀行聲稱銀行資管產品在募集期間和清算期間不享有收益,按活期存款利息計算。 投資者早早買入,產品的招募期和爆倉期都比較長,這確實導致陸基收益率下降。 此外,銀行的資管產品存在限制,很多使用者為了搶到限額,在產品首日就購買了。

    在募資期間,利息一般是在存續期間計算的,或者如果不計算利息,使用者的收入就會變薄,所以使用者在選擇資管產品時,不要被名義上的高回報率所迷惑。

    第 3 部分:產品評論不一定可靠。

    在產品手冊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相關的風險評估。 例如,如果一家銀行的產品在手冊中顯示為PR2 - Stable,實際上該銀行評估的是自身,而不是第三方機構,這意義不大。

    不僅資管產品的風險評估不靠譜,銀監會也明確要求銀行對投資者進行風險評估,很多銀行也都經歷過。

    第 4 部分:風險警告應明確。

    按照相關部門的要求,銀行應在銀行資管產品手冊和合同中展示風險提示,投資者也應閱讀這些風險提示。

    第五:注意資金的去向。

    資管產品的資金投入與產品的風險直接相關。 投資者在閱讀產品小冊子時必須注意資金投入。

    如果資金回購,存款、國債、金融債務、銀行票據等,本資管產品具有低風險資金投資等,而本資管產品具有高風險。

    第6點:請勿觸碰有霸權條款的產品。

    在銀行資管產品手冊中,一些設計術語明顯偏向於銀行擠壓投資者收益,投資者應注意此類資管產品,盡量不要碰它們。

相關回答
10個回答2024-04-20

風險:無論你選擇哪種金融產品,都要考慮到風險的問題,一般我們都會選擇穩定型,說白了,就是保護資金,這一般是銀行幣種的選擇**。 >>>More

4個回答2024-04-20

例程1:模糊的自發和寄售。 (這幾乎是一條線規,無論銀行規模大小,基本上都有這種情況,因為財務經理及其業務部門都是績效考核,為了完成KPI,自然會降低道德底線)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理財經理往往會注重收益率的提公升, 強調銀行的信用背書,不太可能主動告知銀行產品是銀行自己發行的,還是代行銷售的,這些與風險有關的事情往往被刻意隱瞞。 >>>More

5個回答2024-04-20

1.投資者在首次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前,需要到櫃檯進行風險承受能力測試; 測試結果將向您顯示您屬於哪種型別的風險,這直接決定了您可以購買的產品型別,因為每種產品都有自己的風險等級。 >>>More

12個回答2024-04-20

憑您的身份證件,直接到銀行查詢您購買的理財產品。 >>>More

19個回答2024-04-20

國債和銀行理財產品。

它們都屬於穩定收益的財務管理方式,屬於穩定投資者的購買。 第一:從發行時間來看,國債是國家在特定時間段內發行的,屬於國有型理財方式,安全性非常高。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