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魚種養殖。
魚苗放養:5月中下旬,當池塘水溫穩定在18°C以上時,是放養的適宜時間。 鰱魚和黑鯉魚的放養密度為每平方公尺3-5只。
飼養管理:魚苗進入池塘後,主要以浮游動物和飼料碎屑為食。
成魚養殖:魚種放養大小、密度、越冬魚種大小100-200克、放養密度為尾部。
鰱魚是一種固定的魚,以鯉魚從池塘中捕獲的時間為準。
2.越冬管理。
越冬密度:池塘內成魚和魚種的越冬密度一般如下: 可根據池塘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對越冬魚的要求:魚體應無病、豐滿、健壯。
越冬方法:越冬池應比較乾淨,保水性好,將冰下水深保持在公尺左右,並劃分規格和池塘:在冰面結冰前,浮游植物的量應保持在每公頃25-50mg l,每公頃結晶三百蟲公斤90%。
為了保持水面的透光率,應及時將冰面上的積雪掃除,並通過冰眼觀察水質和魚類活動。
-
在清水中繁殖40-50天(不餵食)即可,可以看閉路電視'致富'大概是養瘦魚發財吧。
-
養殖的魚有魚腥味。 魚腥味的主要原因有:微生物、酶或鮮魚因處理和貯存不當而自氧化; 魚類從外部吸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來自魚類飲食或其環境中的物質在生物體內積累。
水產品中魚腥物質的形成機理:水產品中魚腥物質的組成複雜,從形成機理分析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馬鈴薯澱粉酶的催化分解、游離脂肪酸的自動氧化分解、特殊前體的高溫分解、具有土味的藻類和微生物代謝產物的積累。
這裡有一些方法可以去除泥土味。 1.魚肚洗淨後,放入冷水中,然後倒入水中加入少量醋和胡椒粉,或放一些月桂葉。 經過這樣的處理後,魚沒有泥土味。
2.可以用25克鹽和2500克水將活魚浸泡在鹽水中,鹽水會通過兩個鰓浸泡到血液中,1小時後,泥土味可以從舊的中消失。 如果是死魚,請將其浸泡在鹽水中2小時,以去除泥土味。 3.鯉魚背部兩側有兩條白色肌腱,會產生一種特殊的魚腥味。
4、屠宰魚時,盡量沖洗魚血,烹調時可加入蔥、姜、蒜等香料,基本可去除泥土味。
-
四大鯉魚作為水產市場的主導品種,產量穩定,攝食效率高。
1.池塘條件。
面積5 10畝(1畝667平方公尺),水深公尺,東西走向,池底淤泥較少,每3畝裝有1千瓦曝氣機,有充足的天然淡水源,池底比為5:2。
2.放養魚種。
合理的放養密度和多品種、多規格的搭配是實現高產和充分利用餌料的重要措施。 四條大魚養殖1年2茬,第一茬從清明開始放魚種,草魚每畝可放320尾,其中120尾每尾重1公斤,到8月出塘可養3公斤左右,另外200尾每尾重150克, 養到第二年清明節每茬可達30尾鱅魚,每尾重1公斤,出塘時每尾可達3公斤左右。此外,每畝放700尾重50克的鯪魚,尾重150克的鯽魚130尾重1年後可達350400克,1年後可達450克,尾重10克的鯪魚10尾重,尾重50克的鯪魚10尾重10克,尾重50克的鯽魚10尾重10克。 以及 10 個蛇頭,尾重 50 克,1 年後尾重可達公斤。
3.誘餌選擇。
要選用高檔草魚飼料,保持良好的水質,促進魚類快速生長,降低養殖成本。 5月3日,10月11月可按池塘魚體重2 3投喂,9月6日可按池塘魚體重投喂3 4。上午9時佔全天60 65,下午4時至4時佔全天35 40。
並根據天氣、水色和魚類的攝食條件,適當增加或減少投喂量。
-
第四,大魚的養殖可以說是最簡單的,而且真的比特殊養殖簡單多了,注意水質的護理也沒關係。 然後預防疾病並及時給藥。 要養這些魚,水質是關鍵,乙個好的池塘就可以了。
-
1、魚塘必須先選在合適的地方,而且必須靠近靠近道路的水源,且靠近主幹道的池塘具有較大的公升值潛力,且養殖方便。 挖魚塘一定要選擇陽光充足的地方,周圍不能有遮蔽物,魚塘最好挖乙個長方形,而且池底一定要平整,不能東高西低,這樣會影響整體養殖。
2、魚塘的施工一定要做好進水口和出水口,尤其是出水口的施工,一定要堅固方便,避免漏水,電基腔也是乙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不能有隱患。 成魚的養殖涉及苗前的準備和苗後的襯衫的日常管理,中間是乙個非常繁瑣複雜的育種過程,這裡就不一一介紹。
3、最後乙個是銷售問題,每年年底是養殖戶最關鍵的時候,魚好不好,能不能賺錢就看池塘魚了,總體來說,只要最好的就好,產量就能在基礎上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