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類基礎油和II類基礎油的區別

發布 汽車 2024-04-28
4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類別:飽和烴含量 % 粘度指數 vi 硫含量 % (質量分數)。

    I類< 90% 80 120 >

    II 類 >90% 80 120 <

    III 類 >90% > 120 <

    從生產工藝上看,I類基礎油的生產工藝基本上是以物理過程為基礎,不改變烴類結構,所生產的基礎油質量取決於原料中理想成分的含量和性質。 因此,這些基礎油在效能方面受到限制。

    II類基礎油採用組合工藝(溶劑工藝和加氫工藝相結合)製備,主要以化學工藝為基礎,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變原有的烴類結構。 因此,II類基礎油雜質較少(芳烴含量小於10),飽和烴含量高,熱穩定性和抗氧化性好,低溫和煙塵分散效能優於I類基礎油。

    III類基礎油是與II類基礎油相比具有較高粘度指數的氫化基礎油,也稱為非常規基礎油(UCBO)。 III類基礎油在效能方面遠優於I類和II類基礎油,尤其是粘度指數高,揮發性極低。 一些III類油在效能上與聚烯烴(PAO)相當,但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IV類基礎油是聚烯烴(PAO)合成油。 常用的生產方法有石蠟分解和乙烯聚合。 PAO根據聚合度的不同可分為低聚合、中聚合和高聚合,用於製備不同的油。

    與礦物油相比,這些基礎油不含S、P和金屬,並且由於不含蠟,因此傾點非常低,通常低於40,粘度指數超過140。 但包邊界潤滑性差。 此外,由於其極性小,其溶解極性助劑的能力較差,對橡膠密封件有一定的收縮率,但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新增一定量的酯類來克服。

    合成油(合成烴、酯類、矽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礎油等,除I類和IV類基礎油外,統稱為V類基礎油。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首先,組成不同。

    1.一類基礎油:一類基礎油大於90飽和物質(%)。

    2.II類基礎油:II類基礎油不大於,飽和物質(%)90.

    二是生產工藝不同。

    1.基礎油類別:生產過程基本上是以物理過程為基礎,不改變烴類結構,生產的基礎油質量取決於原料中理想成分的含量和性質。 因此,這些基礎油在效能方面受到限制。

    2、基礎油II.類:採用組合工藝(溶劑工藝和加氫工藝相結合)製備,該工藝以化學工藝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改變原烴結構。

    潤滑油基礎油主要分為礦物基礎油、合成基礎油和植物油基礎油三大類。 礦物基礎油被廣泛大量使用(約90%或更多),但有些應用需要使用合成基礎油和植物油基礎油的混合物,酯油被用作高階潤滑油。

    礦物油基礎油是從**中提煉而成的。 潤滑油基礎油的主要生產工藝有:常壓和減壓蒸餾、溶劑脫瀝青、溶劑精製、溶劑脫蠟、粘土或加氫補充精製。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III類基礎油是採用全加氫工藝製備的,與II類基礎油相比,它是一種粘度指數高的氫化基礎油,又稱非常規基礎油。 III類基礎油在效能方面遠遠優於I類和II類基礎油,特別是具有高粘度指數和極低揮發性。 這三種油中的一些具有與PAO相當的效能,但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從技術角度來看,III類潤滑油的製備技術是現代潤滑油技術的一大進步,有了這項技術,潤滑油“效能高階、民用**”不再是夢想,高效能潤滑油的普及成為可能。

    三種基礎油的注意事項。

    氧化穩定性和高溫穩定性是合成油最顯著的優點之一。 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和高溫穩定性,潤滑油可長期使用。

    不飽和烴和芳烴含量高,使油品的穩定性較差,III類油品經過深度精煉,去除大量雜質,芳烴含量小於1%,因此提高了高溫氧化的穩定性。 PAO的穩定性主要受石蠟殘留量的影響。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合成基礎油不是直接來自石油精煉,而是經過石化產品合成加工後得到的基礎油。

    氫化基礎油加氫處理礦物油後獲得的基礎油。

    溶劑精製礦物油經溶劑精製得到的礦物油型基礎油。

    其他基礎油不屬於上述 3 類。

    標準基礎油是指根據相關標準生產的基礎油,如石蠟基中性油標準、中間鹼和環烷基基礎油基礎油標準、中石化公司早前發布的基礎油系列標準。

相關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