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國內閣的問題,英國負責內閣制度形成的原因

發布 歷史 2024-04-14
7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在政治上,不可能有這樣的替代。 選民只選舉議員,不選舉內閣成員。 只有當多數黨成立時,多數黨才能在議會同意的情況下決定誰將組建內閣。

    當議會不信任內閣時,它只是不信任內閣,不信任政黨,因此執政黨可以更換內閣。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簡單來說,這是從行政效率的角度來考慮的,議會行使監督權,內閣是執行機構,如果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必然導致內閣中存在不同的黨員,從而影響行政效率。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英國形成負責內閣制度的原因:18世紀初,輝格黨在英國日益佔據主導地位,並有效地掌權,國王的主要顧問機構逐漸發展成為內閣。

    1721年,羅伯特·沃波爾成為英國內閣第一任首相,主持內閣會議,協調各部門工作,內閣制度正式形成。

    1742年,首相羅伯特·沃波爾(Robert Walpole)在下議院失去了多數人的信任,被迫與整個內閣一起辭職。 從那時起,“如果內閣失去下議院多數人的信任,就必須辭職”,這已成為一種不成文的制度。 1784年,小威廉·皮特試圖通過改革遏制國王(喬治三世)威權主義傾向的崛起,許多議員被國王收買,皮特下令解散下議院重新選舉議會,他的改革得到了新議會的大力支援,皮特得以繼續主持內閣17年。

    這導致了一種普遍的做法:如果內閣失去下議院大多數議員的信任,它可以解散眾議院並重新選舉它,如果新議會支援內閣,內閣將繼續執政,否則它必須辭職並由眾議院多數派去組建內閣。 因此,內閣建立了國家行政權責任制,並對議會負責。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英國君主立憲制是1688年政變後在英國建立的政府狀態(見光榮革命),也稱為議會君主制,即負責內閣。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在 1688 年光榮革命之前,國王擁有最好的諮詢機構之一——樞密院。 光榮革命後,內閣取代了樞密院,成為國王直接管轄的最高行政機構。

    1721年,沃波爾開創了議會下院多數黨領袖成為首相並組建內閣的先例。

    18世紀中葉,責任內閣制度形成並完善。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18世紀初。

    此外,輝格黨在英國體系中越來越佔主導地位,並有效地掌握了政治權力,國王的主要諮詢機制逐漸發展起來

    顯化入閣道輝格黨領袖沃波爾,其實是英國內閣的第一任首相(在“歷史”欄目了解沃波爾和英國內閣制度,並逐漸朝著問責制內閣的方向發展),英國內閣制度開始形成。 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上半葉,英國問責內閣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

    這標誌著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在英國的最終建立。 自由和民主一直是人類追求的理想。 從內閣制的起源到問責制的進一步完善,歷時三個多世紀,說明人類文明的創造是乙個漫長的過程; 同時也說明文明的步伐也是不可阻擋的。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內閣成員由內閣首長從具有相似政治觀點的內閣成員中選出,或由參加內閣的各方協調席位分配,然後提交國家元首任命。

    國家元首名義上代表國家對內和對外,但沒有實際的行政權力,內閣代表國家元首對議會負全部責任。 當國家元首頒布法律、法令和公告時,必須由總理或有關內閣部長會簽。

    內閣受議會監督,並定期向議會報告。 如果內閣得不到議會的信任,其成員必須集體辭職,否則內閣可以要求國家元首解散議會並重新召集議會**。

    如果新議會仍然不信任內閣,內閣必須辭職,國家元首任命新總理組建新**。

相關回答
3個回答2024-04-14

1.首相應由議會多數黨或由國王任命或名義上**的多數聯盟選舉產生。 >>>More

8個回答2024-04-14

根據三權分立和制衡的原則,民主制度有兩種:**制和內閣制。 在**制度下,**和國民議會都是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的。 >>>More

9個回答2024-04-14

我不知道你多大了。 如果你是大三學生,最好在最後兩個學期將你的成績提高到 80 分,這樣你就有更多選擇來申請學校。 如果是77分,謝菲爾德和卡迪夫也不是不可能,但難度更大,只能打PS等申請條件。 >>>More

2個回答2024-04-14

在英國旅行的英文手寫報紙 安全旅行的手寫報紙。 >>>More

8個回答2024-04-14

1.通常情況就是這樣。 至少我去年八月簽署協議時是這樣的。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