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播種期間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有哪些?

發布 三農 2024-05-12
17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小麥播種期病蟲害防治。

    1.秋播前清除田間雜草:破壞灰飛蝨、蚱蜢和蟋蟀的活動場所和棲息地,減少蟲害和小麥灌木矮小病的發生率。

    2.輪作或深耕:小麥全蝕和紋枯病嚴重的地塊應與棉花、蔬菜和紅薯等非寄主作物輪作2-3年。 在有條件的村莊,可以在深度為20-25厘公尺的地塊上進行深耕,連續輪耕3年以上。

    上述措施可有效減少小麥全蝕和紋枯病的發生。

    3.對全水蝕、黑穗病、黑胚病的麥田,出現抗病抗病優良品種時,不得留種使用。

    4.晚播適宜播量:10月10日左右播種可減少病原菌侵染時間,減少全蝕、根腐病、紋枯病的發生,採取先無病田、後病田種植的方法; 播種速度適宜,可改善種群結構,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5.增加施用有機肥、氮肥,適施磷鉀肥和鋅錳微肥:近年來小麥播種後溫度較高,秸稈還田地塊氮肥需求量大,適量增加速效氮肥; 加大有機肥、磷鉀肥、微肥施用,促進小麥根系發育,培育強苗,提高抗病抗逆能力。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概述: 預防和控制方法:

    1)選擇抗病品種,選擇抗病高產品種,如條銹病30號、31號、29號品種,合理布局抗鏽品種。

    2)消除當地小麥條銹病的早源 從秋苗開始到第二年春季流行,經過長時間的斑點,當病害中心明顯容易檢查時,可以盡快將病葉清除,深埋,並在周圍的稻麥苗中噴灑農藥。

    3)加強栽培管理在秋苗易發病害的地區,應避免早播;合理施肥,避免施氮肥過晚,適當增加磷鉀肥,促進小麥生長發育,提高抗病性。

    (4)農藥防治在小麥拔節至抽穗期,當病葉率達到L時,應先噴一噴,再每7 10天噴一次。 該藥劑可選用20粉鏽寧乳油30 50毫公升/平方公尺。

    5)銹病相當可濕性粉劑53-66克/平方公尺,或蘇波利可濕性粉劑15-30克/平方公尺,或25-農藥乳油精礦50克/平方公尺,葉面噴水50-60公斤。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首先是農業措施。 清潔鄉村。 播種前做好除草和根除工作,徹底清除田間和地邊的雜草,集中焚燒,以破壞灰飛蝨、土蝗、蟋蟀等的棲息地。

    消除其滋生地,減少昆蟲來源的基數。 在正確的時間延遲播種。 對於小麥全蝕病、根腐病、紋枯病等重發田間,適時實施小麥晚播,可有效減少病害的侵染和發生。

    在適當時期內盡可能晚播種,以減少對土壤蝗蟀的危害,縮短病原體的侵染時間,並在冬季前控制和減少疾病的發生。 它還可以有效避免有毒昆蟲(灰飛蝨、蚜蟲)傳播灌木矮病和黃矮病的高峰期。 輪作和茬口。

    全侵蝕和紋枯病發生較多的地塊,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與棉花、蔬菜、紅薯等非寄主作物輪作2-3年,可有效控制其發生。 選擇好的品種。 合理布局和推廣抗性品種,可有效預防流行性病蟲害的發生。

    選擇改良品種是控制惡性雜草蔓延、減少雜草來源數量的有效手段。

    二是化學防治。 小麥完全侵蝕。 選用二氯異氰尿酸進行土壤消毒,每畝500克藥劑與20公斤細土混合均勻撒。

    然後用200-300毫公升矽噻嗪懸浮劑加入1000毫公升水中,混合小麥種子100公斤,攪拌均勻,填充3小時; 或用6%戊唑醇混懸劑包衣劑,按有效成分的種子量)拌種6小時後,晾乾播種。小麥黑穗病、條銹病、白粉病、紋枯病、根腐病、莖基腐病。 主要使用100億枯草芽孢桿菌50克或1000億枯草芽孢桿菌20-30克與15公斤小麥種子混合,實施綠色防控,有效解決紋枯病和根腐病的危害。

    常規化學藥劑:苯醚甲環唑懸浮種子包衣劑30毫公升,水100-150毫公升,小麥種子10-15公斤,攪拌均勻堆積3小時,乾燥播種; 或用60毫公升6%戊唑醇混懸種子包衣劑至2000毫公升水中,混合小麥種子100公斤,堆6小時,乾燥後播種。

    最後,還有地下害蟲,蚜蟲。 防治地下害蟲,選用50%亞磷EC200毫公升,水5000毫公升,混合小麥種子100公斤,攪拌均勻,搗乾後播種,注意用藥量(配劑)不得超過種子重量,以免影響發芽; 或用3-4公斤3%的磷酸磷顆粒,均勻撒上後翻地播種。 為控制冬季前苗期蚜蟲,採用吡蟲啉拌種或包衣技術,可有效減少蚜蟲的發生,延緩蚜蟲的發生,是將防控門檻向前推進,保證農藥零生長的科學措施。

    用50-70克70%吡蟲啉分散粒劑加入500毫公升水中,混合20-25公斤小麥種子,攪拌均勻,吸收晾乾後播種。 病蟲害混合區。 在病蟲混區,上述殺蟲劑、殺菌劑可按病蟲害種類混合使用,達到“一混多防”的效果。

    操作規則:先混合殺蟲劑,種子乾燥後再混合殺菌劑; 先將乳液混合,吸收乾燥後再混合粉末。 拌種料應混合使用,不宜長時間放置。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農藥。 因為在播種小麥時,在土壤上噴灑農藥可以有效防治病蟲害。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第一件事是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第二件事是噴藥防治。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小麥播種時,要先噴灑農藥,播種後再噴灑農藥,根據小麥的生長狀況按時噴灑農藥。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要提前翻土,及時施肥,注意種植密度,及時通風,控制光照強度。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小麥播種期的病蟲害是可以預防的,首先,在小麥的生育期要積極澆水施肥,注意田間治理。 及時除草,正確使用農藥。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首先是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其次是噴藥防治病蟲害,這是個好辦法。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減少細菌來源,選擇優質種子,定期施肥,可通過分劑殺蟲防病。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小麥播種過程中的病蟲害會嚴重影響產量,這是眾所周知的,如果想在小麥播種過程中預防病蟲害,可以從土壤優化開始因為我們都知道,小麥作物對土壤的要求非常嚴格,而土壤的活力在小麥的栽培中也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適時輪作土地可以保持小麥產量穩定,同時對小麥品種的選擇要求非常嚴格,必須與時俱進,選擇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小麥,能更好地提高小麥的發芽率。

    同時,我們需要注意種子的選擇前要進行初步篩選,如果種植量太大,可以試一試解決這個問題,希望大家能知道這一點,同時我們也應該了解乙個問題,那就是無論什麼作物都需要澆水和追肥, 所以我們需要注意小麥肥料的使用,一定要嚴格按照科學標準進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產量,讓我們有個好收成。

    小麥病蟲害的防治也有很多措施,在實踐中應綜合運用農業物理和生物學等方式,多管齊下可以更好地避免問題的惡化,盡可能少地使用農藥使小麥長得更長,綠色健康對人體更有益, 希望大家能知道這一點,同時在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們也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投身於小麥種植的研究,我們也相信我們的作物產量也會再創新高,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做好小麥播種期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保證小麥苗苗完整強壯、來年大豐收的重要保證,能起到防治小麥病蟲害的作用。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小麥播種前可對土壤進行殺菌驅蟲,在土壤中撒上一些防蟲藥,使小麥免受病蟲害的侵害。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要定期做好小麥管理,近期做好牧業管理,定期澆水施肥,根據小麥的生長階段噴灑一些病蟲害防治劑。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在種植過程中,要注意施肥的時間,噴灑一定量的農藥,防止病蟲害。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如果小麥植株中害蟲較多,可採用毒死蜱高氯乳油和avi高氯噴霧劑防治,應注意上午10點以後或下午4點以後無風,此時紅蜘蛛多活躍在葉面, 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噴灑時也可以新增磷酸二氫鉀,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提高小麥抗春寒的能力,修剪病蟲害的枝葉。

    小麥栽培中的常見病害。

    小麥黑星病:小麥幼苗從抽穗開始就可能受損,先是膠殼上有浸水的斑點,逐漸擴大到整個小穗,然後枯萎,如果空氣濕度高,病灶處會產生粉紅色的膠體黴菌層,後期會長出藍黑色的小顆粒。

    小麥白粉病嚴重:小麥的地上部分會被感染,但主要危害葉片和葉鞘,膠殼也會被感染,開始時葉面會有白霉斑,然後逐漸擴大成近乎圓形的黴病,黴菌上覆蓋著一層白色粉末, 風吹來,立即散去。

    小麥紋枯病:靠近表面的葉鞘上出現淡黃色的小斑點,嚴重病株基部的莖節腐爛,病苗死亡,小麥拔節後莖基部也會出現雲狀病灶,病灶融合形成眼斑,導致病株死亡, 以及死植物的白穗的形成。

    種植小餡餅喊麥是主要害蟲。

    小麥蚜蟲:小麥蚜蟲是一種常見的害蟲,又稱油膩蟲或蜜蟲,屬於同翅目昆蟲目,幼蟲集中在小麥的莖、葉、穗等部位,吸食部分的汁液,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導致產量下降,嚴重可造成30%以上的損失。

    小麥吸蟲:小麥吸盤也是小麥常見的害蟲之一,具有毀滅性,在小麥種植國就會有這種害蟲,小麥在灌漿階段吸食小麥汁液,導致空殼,嚴重時甚至導致小麥收成。

    小麥病蟲害防治。

    1.抗旱澆水乾旱有利於紅蜘蛛的發生和繁殖,如果小麥乾燥,可以結合抗旱性,適度澆水,使紅蜘蛛落入水中,死亡。

    2.藥品防控小麥植株中若有較多的害蟲,可採用毒死蜱高氯乳油和禽高氯噴霧劑防治,上午10時或下午4時後應注意防控。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小麥出苗後,一般會受到螻蛄、蠐螬、針蟲等主要地下害蟲的危害。 其中,鼴鼠蟋蟀能將麥苗幼莖咬成凌亂的形狀,斷裂不整齊; 蠐螬能咬掉小麥幼苗的根莖,斷裂整齊; 針蟲以麥稈嫩心為食,受害部位是凌亂的高溫堆肥:各種有機肥在高溫下堆肥,充分分解為基肥,可以防止蠐螬等地下害蟲的發生。

    使用氨或碳酸氫氨作為基肥可以殺死和殺死大量的地下害蟲,如蠐螬、針蟲和根蟲。

    當損害較輕時,可以使用殺蟲劑來控制受影響地區的區域性田埂灌溉。 當損害嚴重時,結合全田澆水施用農藥,必須增加全田施用農藥用量,通常為噴灑量的8-10倍。 最主要的是破壞農作物的根和莖。

    地下害蟲也有相對規律的生活習性,有的不僅會危害地下的農作物,還會在夜間下地,還會對小麥等農作物的莖葉造成一定的損害。

    螻蛄還可以用隧道填充土壤表面,因為它們有在土壤中爬行的習慣,這會導致新播種的小麥種子和幼苗懸在頭頂或垂根,要麼無法發芽,要麼因水分流失而死亡。 小麥幼苗受損後,會導致缺苗和斷壟,嚴重時會導致幼苗被毀壞重新種植。 因此,很少見到危害農作物和幼苗的各種地下害蟲。

    網上常說的蠐螬、金蟲、鼴鼠蟋蟀等地下害蟲,在我們當地的大面積地區很少見到,當然這些地下害蟲也有,但一般不會對農作物的生長構成威脅。

    其中,鼴鼠蟋蟀是我甘肅省農村老家最多的,這種地下害蟲體型比較大,能直接咬掉小麥的根部,其次是蠐螬,針蟲鑽麥根的嫩心,有穿透力。 地下害蟲可以使用敵百蟲或磷化氫等藥物,但使用這些藥物時,必須用水稀釋,用500倍的溶液稀釋,用1000至1500倍的溶液稀釋進行噴灌,害蟲才會被灌溉。

相關回答
8個回答2024-05-12

北方:白露早冷晚,小麥在秋分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