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鴨共生”是一種農業生態模式嗎? 你怎麼看?

發布 三農 2024-06-18
7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稻鴨共生”是一種農業生態模式嗎? 你怎麼看? 稻鴨共養是一種新型的綠色生態生產模式,一方面可以抑制稻田中的雜草和害蟲,有利於水稻的生長,另一方面也為鴨的養殖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和環境,從而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經濟效益顯著。

    在稻田裡養鴨子有很多好處,首先可以有效控制雜草,減少蝗蟲、綠蟲等害蟲,鴨子在稻田裡活動可以改善水迴圈和疏土,鴨糞減少稻田裡追肥的數量,鴨在稻田裡抓蟲子左右的鴨飼料, 長期在稻田裡放養鴨肉的口感非常好,從而實現公尺鴨共贏。<>

    稻鴨共養是一種水田種植養殖一體化模式,是國家鼓勵和推廣的農業發展模式。 稻鴨共生的發展,首先解決了土地爭奪種植養殖的矛盾。 鴨子吃蟲草,解決了稻田雜草和蟲害防治問題,鴨糞成為有機肥料,水稻生長提供肥料,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避免了農田的面源汙染,淨化了水體,形成了資源迴圈和有效利用,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

    二是生態環境和農產品質量得到改善。 這種模式生產的大公尺是無藥物殘留的有機大公尺,響應國家糧食供給側改革,滿足糧食市場競爭的需要,對增收有明顯作用。 <>

    在這種環境下,飼養和生產的鴨子的質量也高於用飼料餵養的鴨子,這不僅收穫了養鴨的好處,而且增加了土壤肥力。 實踐證明,無論是發展稻鴨共養,還是稻蝦共養、稻蟹共養、稻魚共養,其綜合效益都非常顯著,而且遠高於傳統的水稻種植模式,對於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各地參考和推廣。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是的; 我個人認為,稻鴨共生是一種相對而言的、可持續的生態發展模式,在經濟上比較合理,在技術上也非常適用,並且會得到社會的認可,是一種比較綠色的生態模式。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稻鴨共生”是生態農業的基本模式之一,在稻田裡,利用散稻養鴨,這是對農業資源的更好利用。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我認為這種新的農業模式實際上是一種生態模式; 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行為和模式,可以更好地保護社會和環境。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1)田間選擇:應選擇無汙染、水資源豐富、地勢平坦、毗連性方正的地塊作為稻鴨共生區,並加高加寬壟,便於鴨類休息和保水。

    2)水稻品種選擇:選用株高適中、植株形直、分蘖能力強、抗稻瘟病和稻曲病、成熟度適中、能避免二、三螟危害的高產鄭優質品種。同時,還要求培育適齡的強壯苗(苗齡30天左右,主歌葉齡4至5片)。

    3)服務鴨的選擇:適合公尺鴨的共生,最好選擇湖南有埠七仙麻鴨、福建金鼎鴨、湖北靖江鴨、江蘇高油鴨、巢湖鴨等服務鴨品種。這些鴨子是中小型個體,每只成年鴨重公斤,放養在公尺飯之間,活動靈活,食量少,成本低,抗逆性強,適應性廣。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稻鴨共生是以稻田為主,以水稻種植為中心,以家鴨野生繁殖為特徵的復合生態系統,是自然生態與人為干預相結合,基於水稻各生育期的特點、病蟲害的發生規律、服務鴨的生理和生活習性, 以及稻田飼料生物的生長和衰退規律。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乙個。生態系統中的綠色植物(雜草、水稻)屬於生產者,乙個是正確的;

    b.鴨子可以捕食害蟲,所以鴨子和害蟲的種間關係是捕食關係,B是正確的;

    c.雜草和水稻會爭奪生存空間、陽光和營養等,兩者屬於競爭關係,C是正確的;

    d.物理資訊、化學資訊和行為資訊的資訊傳遞,非生物物質與能量、水稻、鴨、害蟲和雜草之間存在資訊傳遞,但並非存在各種資訊傳遞,d錯誤

    因此,d

相關回答
3個回答2024-06-18

雙季稻是指在同一片稻田中一年種植和收穫兩種水稻的稻公尺耕作制度。 根據其栽培方法的不同,可分為雙季連作水稻、間作水稻和混種水稻。 >>>More

2個回答2024-06-18

水生系統的功能是什麼? 還有什麼。

1)淨化水質。(2)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碳。 (3)為動物提供飼料。 >>>More

8個回答2024-06-18

超級水稻又稱水稻超高產育種,於1981年由日本首次提出並開展,並開展了大規模的國家合作研究。 日本的超級大公尺目標是每公頃10噸糙公尺。 繼日本、中國、南韓和國際水稻研究所之後,陸續開展了超級稻育種研究。 >>>More

11個回答2024-06-18

超級稻不是轉基因大公尺,而是每畝產量在800 1000公斤以上的標準大公尺(如雜交種)。

5個回答2024-06-18

助農是恆昌推出的網際網絡農村金融服務平台,專注於農業、農業和農村地區的資本貸款,縣級和農村居民信用評價體系建設,以及農村商品眾籌和公益眾籌。 借助網際網絡P2P、商品眾籌等服務模式,滿足農村農民對發展信貸資金、創業資金、擴張資金等需求,以穩定水平的農村資金借還業務形式和獨特的多重風險保障體系,幫助農民保護貸款人的利益, 最後建立農村農民個人信用評價報告制度,形成可持續的扶貧農村資金支援模式。貸款人通過網際網絡金融平台幫助農民,對一對。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