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寶寶的耳朵裡有什麼危害? 以及如何照顧它?

發布 健康 2024-06-19
1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耳內少量進水往往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反覆飲水或衛生條件差容易引起外耳道發炎等疾病,甚至炎症浸潤和延長誘發中耳炎,影響聽覺器官的發育,甚至影響聽力。 安撫孩子後,當孩子安靜時,配合外耳道的尿道,用乾淨的吸水紙巾或棉籤,輕輕擦拭外耳道,吸水,保持外耳道乾燥。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會損傷寶寶的耳朵內側,引起細菌感染,損傷鼓膜,損傷聽小骨,嚴重時還會導致體力下降; 當我們發現寶寶的耳朵流淚時,要及時把寶寶的耳朵放在水裡,把棉籤放進耳口吸水,讓寶寶做一些嘴巴張開和閉合的動作,促進水的流出,把棉花擰成軟繩把水吸出來, 並且不能用手摳耳朵。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它可能引起寶寶耳道發炎,可能引起中耳炎,也可能引起耳聾,還可能引起耳道感染,這些都是耳內進水的危害。 耳朵澆水後可以去專業的耳部清潔機構進行清潔,也可以用一些棉籤清潔。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看到寶寶的耳朵沾了水後,要立即處理,否則會引起感染,引起中耳炎,人體的外耳和中耳之間有一條叫做鼓膜的縫隙。 在中耳腔中,有一根通向鼻咽部的管子,醫學上稱為咽鼓管。 在嬰兒期,咽鼓管更短更粗,更容易引起感染。

    當知道寶寶的耳朵在水裡時,先把寶寶放在側躺的大腿上,讓水的耳朵朝下,然後用手掌按壓寶寶的耳根,然後迅速鬆開,連續做幾次這個動作, 而吸吮會被吸出來,也可以用手指輕輕按壓寶寶的嘴唇,讓寶寶張開嘴巴,活動一下顳下頜關節,讓進耳的水從外耳道流出來。完成上述步驟後,固定寶寶的頭部,用消毒過的棉籤插入寶寶耳朵至1cm左右深度並旋轉,將寶寶耳中剩餘的水擦乾。 如果寶寶反抗反抗,不要用力這個動作,以免傷到耳朵裡的鼓膜,可能導致穿孔。

    您可以等到寶寶睡著後再擦拭。 寶寶的耳朵比較常見,因為每天洗澡、洗頭,當媽媽不夠細心或者寶寶被逼著玩水的時候,很有可能弄到水裡的耳朵裡,有很多孩子因為小時候耳朵進水沒有及時清理, 將來會造成聽力損失、中耳炎等耳部疾病,所以寶寶的耳朵入水時應採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治療,以免留下麻煩。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如果寶寶的耳朵被澆水,父母可以用棉籤輕輕蘸在耳道裡,有時水會流出來,如果不能出來,就需要去醫院治療。

    大多數兒童的耳朵沒有中耳炎鼓膜穿孔,或者沒有鼓膜穿刺、鼓膜切開術或鼓管置入,當水進入時,可以讓孩子的耳口向下衝,輕輕堵住耳廓或按壓耳屏,有時水可以流出來。

    如果水流不出來,可以拿棉籤輕輕蘸在耳道裡擦拭,如果還是出不出來,就得去醫院處理。 因為孩子的耳道比較窄,比較彎曲,所以耳道的表面也比較薄,比較細膩。 如果父母處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外耳道擦傷甚至鼓膜損傷,所以應該去醫院,讓醫生借助專業儀器進行清理。

    水可能會使耳道中間的耵聹腫脹,這將使你的孩子不舒服,需要在醫院進行清潔。 對於鼓膜穿孔的兒童,或接受過鼓膜穿刺、鼓膜切開術或鼓膜管置入術的兒童,盡量保持耳道乾燥,不要讓水進入耳朵,以免加重中耳炎症。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當耳朵很乾淨時,沒有異常,進水量少,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水能自行蒸發。 當兒童的耳朵出現耵聹或感染時,他或她應及時就醫,進行適當的抗炎治療。

    1、注意觀察:如果飲水量少,且孩子的耳朵比較乾淨,沒有耵聹和充血等異常,鼓膜比較完整,水一般不會引起明顯的症狀,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一般不需要特別**。 在大多數情況下,水會自行蒸發,因此父母不必太擔心。

    您可以使用乾淨的棉籤輕輕將水浸泡出來,但不要太深。 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日常表現,如果孩子有聽力損失、耳膿,或經常哭訴耳鳴、耳痛等,應及時就醫;

    2、及時就醫:如果孩子耳內耵聹過多,入水後可能會引起耵聹腫脹,容易誘發感染,會引起耳部腫脹、疼痛、耳鳴等症狀。 如果患兒有化膿性中耳炎,由於耳內有大量膿性分泌物,攝入水後可能導致炎症加重和感染,需要按照醫生的指示使用抗生素進行靶向治療**,如阿奇黴素。

    但是,有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安全服藥,父母不應私下給孩子服用藥物,以免病情加重。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不要使用棉籤! 不要使用棉籤! 不要使用棉籤!

    相反,棉籤會將水帶入外耳更深處,導致內耳變濕並引起炎症! 正確的做法是用一小塊棉花放在耳朵上,吸水如果水分比較多,可以去醫院做耳內窺鏡清理一下,比較簡單。 目前的耳內窺鏡技術對嬰兒來說沒有問題,而且非常安全。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如果耳朵被澆水,只會“沉積”在外耳道中,一部分水分會揮發,另一部分會被人體吸收,一段時間後自然會變幹,一般不會引起耳部發炎。 因此,洗澡和游泳會導致耳朵進水。

    一定要用手的拇指輕輕按壓寶寶的耳朵,洗另一邊的時候也用同樣的方法,如果水真的進了水裡,不用擔心,可以用棉籤或紙巾把耳口裡的水吸出來。 另外,寶寶的耳朵可是其實我們太粗心了,有一天多朵突然捂著耳朵搖了搖頭,晚上睡覺的時候也不老實,總是捂著耳朵扯耳朵,問她沒說疼,但表情很痛苦。 朵朵從來不輕易哭泣,每次生病,她只會在注射痛的時候用醫用棉籤,她應該把棉籤的一端弄得蓬鬆,放在水耳裡,然後慢慢滾動,用面籤把水吸出來。

    重複幾次,直到棉籤乾燥。 然後用吹風機(弱風)輕輕吹耳朵一分鐘。

    用水弄濕寶寶並擦乾,以避免中耳炎。 最好的辦法就是防止它發生,洗澡就是給孩子戴上耳塞或者塞棉球,洗完後別忘了把寶耳拿出來放進水裡,可以讓寶寶側躺著,用乾淨的棉籤輕輕擦拭寶寶,擦拭寶寶耳朵裡的水, 如果不能擦乾淨,建議在新生兒期去醫院治療,咽鼓管短而直,管的直徑較粗,所以更容易被感染,如果寶寶有鼻塞症狀,應該多加注意。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正常的耳道水不會有任何影響,也不會有害,可能有時會因為耳道裡的耳垢,耳道裡會有粘液,在體溫發酵和異味的影響下,可以用小棉籤擦拭耳道,輕輕清潔外耳道水或汙垢。 如果你在給寶寶洗澡,你可以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用棉球塞住寶寶的耳朵,包括給他洗頭和洗澡,同時減少水量,防止飛濺濺到他的耳朵裡。 您還可以攜帶嬰兒專用護耳器,以防止水進入。

    洗頭時,如果沒有工具,媽媽可以用水將寶寶的耳朵壓在臉上。 通常不要撿起寶寶的耳垢。 事實上,耳垢對耳朵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可以防止灰塵和細小物質從外面滲透到耳朵裡。

    而且,寶寶敏感,容易傷耳朵,所以沒有必要經常撿耳垢,長期撿耳垢也會導致細菌滋生。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我個人認為,如果寶寶的耳朵在洗澡時被淹了,這個時候一定要馬上把寶寶擦乾,如果想避免寶寶的耳朵沾到水,洗澡的時候一定要小心。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寶寶的耳朵是水汪汪的,媽媽只需要用棉籤輕輕吸出耳朵裡的水,經常注意耳朵有沒有感染。 平時給寶寶洗頭的時候,要輕輕蓋住寶寶的耳朵,注意不要讓水進來,也可以給寶寶買一頂洗髮水帽,這樣可以很好的防止水進入耳朵。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如果寶寶的耳朵是水汪汪的,我們可以用一些比較細的棉籤蘸一下,一般洗頭洗澡都容易讓水進入耳朵,我們可以用手輕輕捂住。

  12.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寶寶洗澡時,一定要平躺,不要側臥,這樣可以避免耳朵進水,寶寶的耳朵是水。 只是拍一張側面照片。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如果寶寶洗澡時耳朵沾到水,要用棉籤輕輕擦拭,也可以買一頂帽子給寶寶戴在洗澡時,以免進水。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其實,你只能想辦法給孩子擦拭,試著把耳朵裡的水排幹,買一種洗頭、保護耳朵和眼睛的護臉工具。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可以往寶寶的耳朵裡塞一點棉花,父母在給寶寶洗澡時盡量避免把水放進孩子的耳朵裡。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1.看看寶寶的耳朵裡有沒有大量的水,然後把水耳放在媽媽的腿上,輕輕拍打另乙隻耳朵,讓水流出來。

    2.捂住寶寶的雙耳,停留十秒以上,然後迅速鬆開,重複多次,就可以利用熱量將水沖走。

    3.取出備用的醫用棉籤,將棉籤的頭部調整得盡可能蓬鬆,然後放在寶寶水汪汪的耳朵上,輕輕滾動吸水,最後直到棉籤不再濕潤。

    4.也可以用乾淨的衛生棉條球吸收寶寶耳道內的水分,注意棉球不要塞得太深,寶寶的耳道比較短,靠得太近容易傷到寶寶。

相關回答
20個回答2024-06-19

缺鋅會導致食慾不振、挑食、厭食、挑食、長期體重減輕、身材矮小、嗜睡、脾氣暴躁、孤僻、喜歡啃指甲、頭髮變稀疏、粗糙、傷口癒合緩慢。

16個回答2024-06-19

一次談談熬夜的危險。

24個回答2024-06-19

可能會把耳朵裡的汙垢推得更深,更難取出來,還可能傷到耳道,會引起中耳炎,降低體力; 你應該用專業的採耳器來挖掘它,或者去專業的地方讓專業的人去。

16個回答2024-06-19

白癜風影響美觀,可以搜尋白癜風患者**,看完就會明白這一點。 社會上有很多人對白癜風知之甚少,所以對患者有一定的歧視,使患者的自尊心受到影響,產生心理變化,如厭世。 白癜風患者的紫外線防禦能力較弱,因為白癜風是由黑色素缺乏引起的,而黑色素是防禦紫外線的主要手段,而白癜風患者容易出現紫外線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More

6個回答2024-06-19

鼻炎是指病毒、細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的鼻粘膜和粘膜下組織的炎症變化。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