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決定世界上的對與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錯

發布 社會 2024-07-25
11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世界上誰也沒人能決定什麼對錯,所以我們說世界上沒有對錯之分,只是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而已。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世間的對與錯不是絕對的,此時的對,當時的可能就是錯的; 這個時候的錯誤可能是對的。 否則,當時怎麼會有這樣的智慧慶典呢?

    知道了這一點,我們承諾要學會感同身受,尤其是從對方的角度來看,想一想,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因此,智者經常會告誡我們,不要和別人爭論是非,因為我們無法理解。 這樣一來,你就說出了自己的道理和他的方式,不僅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還損害了彼此之間的感情,有害無用。

    我們為什麼不爭論是非,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狀態不同,立場不同,思維方式不同,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錯。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在許多情況下,對與錯不是絕對的,而只是立場上的差異。

    希望,我不知道該怎麼問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如果這樣做,註冊卡就太難了......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討論這個話題似乎有點幼稚。

    也許只有年輕人才會為是非而戰,而成年人一直想要偏愛。

    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乙個關心你的人,不管你做什麼,都相信你有理由去做,相信你是對的; 不管你的裁判,就算有人打你左邊的臉,他也還是覺得你應該伸出右邊的餘劍行讓別人繼續打下去,還擔心別人的手疼不疼。

    那麼,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最根本的是評判你的人是否在乎。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有的心走路時離得很遠,有的人走路時散去,有的東西走路時褪色,他們仍然認為自己在公平公正地解釋真相。

    人們總是說退一步開天,總是提倡一會兒忍耐,但其實很多時候,你的耐心和讓步,換來了寸寸。

    有些人總是認為自己很了不起,所以他們試圖把自己的慷慨強加給每個人,讓任何面對他們的人都會戴上道德最高點的帽子做出妥協。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人失望地離開。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我非常喜歡這段話:

    乙個人需要一扇窗戶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需要一面鏡子才能看到他的內心。

    透過窗戶看到外面的亮度,透過鏡子看到自己的不足。 ”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都有缺點。

    在別人身上找錯往往會導致永無止境的指責和抱怨。

    如果你做不到某件事,你應該尋求自己,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智慧。

    只有從自己身上找到一切的原因,才能收穫更和諧的關係。

    懂得內省的人,會把每一次坎坷都變成成長的機會。

    在一次又一次的盲山改進中,所有的缺點都變成了自己的優勢。

    願我們沉思和思考自己的錯誤,談論他人,用責備的心責備自己,用寬恕的心原諒別人。

    只有時刻審視自己的內心,才能不斷超越自己。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沒有對錯之分,可能只是一種感覺。 想想看,我們的是非觀一直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父母、朋友、社會環境,甚至我們的“道德觀”,從儒家思想開始,就沒有少數甚至個人意志的色彩,雖然這有點極端,但其實主要的意思是,擁有這種價值觀的“我”也可能是另乙個“我”, 取決於我們收到的內容。

    我們現在認為正確的東西,將來可能不被我們自己認可或否定,那麼對錯有什麼意義呢? 是的! 我被告知有!

    她說,人們活在當下。

    我認為這是有道理的,目前對與錯的看法。 也許人此刻很浮躁,我們能看到很多自己不認識的現象,我們迷茫,無法理解,但我們至少在抱怨,這至少說明我們在評判,有一種所謂的主流是非觀。 所以,如果我們選擇活在當下,那麼只要我們順應主流,我們就很容易接受,其實這樣做就足夠了。

    但是我們可以在理解上更進一步,例如,我可以問你,“你為什麼要做或想做一些你認為正確的事情(不是”正確“而不是”錯誤“)? 想想看,為了自我肯定的滿足? 被欣賞(或滿足)?

    為了自我實現(或實現)? 每件事背後都有動機,有些是故意的,有些是自己沒有意識到的。 也許雷鋒不高貴,牛頓也不偉大,但人類可能只有自欺欺人才能活得更好,對吧?

    醜陋的意見,醜陋。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是的! 世間萬事萬物都會有對與錯之分,關鍵是有沒有分裂的需要,是否要分裂,把這件事分是非的代價是什麼,有什麼收穫。

    對與錯是相對的。 對錯是基於做出判斷的主體的知識而做出的主觀判斷。 例如:

    如果你乙個人吃飯,你認為吃公尺飯是對的,那麼吃餃子就不對了,因為你的目的是吃飽,這兩種食物都能讓你吃飽,吃公尺飯更符合你的胃口。 即使你知道公尺飯有毒,你吃它也是對的,因為你的目的是被毒死,而毒公尺飯符合你的要求。 這兩個例子表明,判斷的範圍是當你獨自一人時,你的思想是判斷的基礎。

    然而,在同乙個例子中,如果一群人吃飯,其他人都想吃餃子,但你讓他們吃公尺飯,你就錯了。 你知道公尺飯有毒,別人不知道,你還讓大家吃,那是不對的。 你知道公尺飯有毒,別人不知道,他們都要吃公尺飯,你不讓他們吃,這是對的,因為別人的目的就是吃飽,不下毒。

    這三個例子表明,在擴大判斷範圍之後,大多數人的意見是判斷的依據。

    推而廣之,如果乙個足夠大的群體,一般都把群體利益最大化作為共同的最高標準,那麼符合這個規範的行為是相對正確的,而偏離這個規範的行為則相對錯誤。 人類群體可能是小家庭,然後可能是社群或單位,然後可能是地方,然後是國家,最大的是所有人類。 如果把對與錯的標準放在所有人身上,那麼結論可能與家庭的結論不同。

    比如塑膠袋很方便,不會對你的家人造成任何汙染,但是會汙染環境,你說用塑膠袋是對還是錯?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世間無對錯之分,我們彼此平行,互不干涉,我們走在寬闊的道路上,滿滿的幸福。

    有一種邂逅叫巧合,我們偶然路過,我們不甘寂寞,我們以為自己已經走到了盡頭,如此珍惜和難得。

    有一種思想叫懶惰,我們隨心所欲,我們自在自在,我們看著時間的喜怒哀樂,土豆安靜。

    沒什麼可錯過的。

    有一種考驗叫離別,眼神變成沙漠,感情變成枷鎖,總想擺脫桎梏,想念是絕望的沼澤。

    在跌跌撞撞中度過喧囂的生活,付出未必是收穫,收穫未必是幸福之數,甘願維持,維護不會有結果。

    世上沒有對錯之分,我們互相折磨,我們互相告別,陽光明媚,餘生幸福。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不,乙個人只有一條命。 對與錯取決於內心。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你的問題有特色!

    乙個類似的問題浮現在腦海中:世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相關回答
5個回答2024-07-25

朋友可以一起打傘在雨中散步; 可以一起在沙灘上打滾; 可以一起沉迷於某種**遐想; 可以一起在書海中漫步,游泳; 朋友難過,我會和你一起流淚,有歡樂的時候我會和你傻傻地笑......朋友也許不會一直保持聯絡,但他們不會忘記,每當偶爾想起它時,他們仍然感到那麼溫暖,那麼親切,那麼溫柔; 朋友把關心放在心裡,把關心藏在眼裡; 朋友陪伴著一段人生,一起度過乙個又乙個夜晚; 朋友一想到就更快樂,想起就更溫柔。 朋友如酒,烈酒,容易喝醉; 朋友如花,優雅芬芳; 朋友是秋雨,細膩而富有詩意; 我的朋友是十二月的五月,純潔而自豪。 朋友不是一幅畫,它比一幅畫更華麗; 朋友不是一首歌,它比一首歌更美; 朋友應該是那篇意味深長的散文,昨天寫的,展望未來。 >>>More

10個回答2024-07-25

意思是,這世上所有的遺憾,都是原本很好的朋友或親戚沒有告別生活,分道揚鑣。 >>>More

12個回答2024-07-25

真愛? 是的,但不止一次。

就像愛情可以發生在很多人身上一樣,即使他們已經戀愛了很長時間。 >>>More

15個回答2024-07-25

因為現實社會的因素太多,不可能產生童話愛情 在童話故事中,人是善良的、純潔的、無私的、寬容的 >>>More

13個回答2024-07-25

看看你如何理解上帝這個詞。

如果你認為上帝代表至高無上的存在,造物主,法官,統治者,那麼它就屬於宗教問題,最好說如果你相信它,你就不相信。 如果你想詳細說,你可以把你的頭放大兩三倍,最後你不一定能理解它。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