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歷史複雜,而且前一次可能有偏頗,所以用編年史風格比較準確。
-
《史記》是司馬遷撰寫的第一部中國通史。 它記錄了從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元年的3000多年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軍事等)。 《史記》原本沒有固定的標題,或稱“太史公書”,或“太史公傳”,或“太史公傳”,又稱“太史公”。
《史記》原本是古史書的總稱,三國時期以來,《史記》逐漸從史書的總稱中成為“太史公書”的特稱。 《史記》和後來的《漢書》(《班古》)、《後漢書》(範燁、司馬彪)、《三國志》(陳壽)統稱為“前四史”。 劉翔等人認為,這本書“善於秩序和理性,論證而不浮華,品質而不俚語”。
而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則被稱為“史學的替身”。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多卷編年史,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和事件為依據,寫於周衛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至周宗仙德六年(公元959年)五代之後,涵蓋了16個朝代和1362年的歷史。
在這本書中,編者總結了許多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申宗認為這本書“以往有治之本”,即以史的得失為警示,強化統治,故命名為《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294卷,約300萬字,《差異論》和《目錄》30卷。
《資治通鑑》是中國通史的第一部編年史,在中國官方史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首先,首先要明白,這兩本書的記載方式是不同的,編年史主要是以人物傳記為依據的,編年史主要是根據這個時間來計算的。
-
編年史通史...
編年史和編年史的區別。
1 年表:按時間順序排列:按時間順序排列相關歷史事件的線索。 編年史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錄歷史事件。
因為它是基於時間和歷史事件的,所以更容易反映同一時期各種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絡。 2 傳記:通過敘述人物的活動來反映歷史事件。
傳記史書的突出特點是以大量的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是文字和記述的進一步結合。 從體裁形式上看,傳記風格是書、家、傳、傳、表的綜合。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通史,由西漢司馬遷撰寫,開始被稱為“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和“太史記”。 司馬遷,字長,父親司馬談起任太史靈,他寫古今通史的願望沒有實現,他想讓司馬遷在臨終前完成他夙願。 後來,司馬遷繼承了父親太史凌,開始撰寫《史記》,終於在十幾年後完成。 >>>More
《史記》分為書、表、書、家、傳五部分。 其中,本吉和傳記是主體。 它以歷史上的皇帝和其他政治中心人物為編纂史書的主線,各種風格的分工清晰,其中佔全書篇幅大部分的《本吉》、《史家》、《列傳》三部,都是以寫人物記載歷史為中心。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