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畫在中國的情況

發布 科學 2024-02-29
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它是由蘇聯、美國、日本和歐洲共同體於1985年提出的。

    目標是建造第乙個實驗性聚變反應堆,2006年,七方(歐盟、中國、南韓、俄羅斯、日本、印度和美國)正式簽署了聯合實施協議,啟動了實施計畫。 該計畫將持續 35 年,其中 10 年處於建設階段,20 年處於運營和開發階段,5 年處於停用階段。

    該專案整合了國際可控磁約束核聚變研究的主要科技成果,具有可靠的科學依據和堅實的技術基礎。 這是邁向聚變能源商業化的重要一步,目的是驗證和平利用聚變能源的科學和技術可行性。 該專案總投資超過100億美元,是國際空間站以外最大的國際科技合作專案。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國際實驗熱核聚變反應堆通常被稱為人造太陽。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研究合作專案之一,耗時約10年,耗資50億美元(1998年價值)。 ITER裝置是一種粗製濫造的超導托克馬克,能夠產生大規模的核聚變反應,通常被稱為人造太陽。 ITER裝置主要由磁鐵、真空室、包層、導流板、低溫恆溫器、加熱電流驅動系統、氚增值系統、CODAC系統、診斷系統、低溫系統、水冷系統、燃料系統、供電系統、遙控系統組成。

    2023年4月12日21:00,全球首颱全超導托卡馬克東方裝置執行取得顯著成果,實現了高功率、穩定的403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執行,創造了托卡馬克穩態高約束模式執行的新世界紀錄。

    核聚變簡介:

    核聚變是一種核反應形式,其中兩個較輕的原子核結合形成乙個較重的原子核和乙個非常輕的原子核(或顆粒狀原子核)。

    雖然兩個較輕的原子核在融合時都帶正電,所以相互排斥,但兩個能量足夠高的原子核迎面相遇,它們可以非常緊密地聚集在一起,以便核力可以克服庫侖排斥力並引起核反應。 當地時間2022年12月5日凌晨1點03分,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使用192束強大的雷射束擊中了辣椒大小的氫同位素的固體目標。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它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學專案。 它旨在模擬太陽發光和加熱的核聚變過程,並探索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商業可行性。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它是世界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研究合作專案之一,耗時約10年,耗資50億美元。 ITER裝置是一種能夠產生大規模核聚變反應的超導tokmak,通常稱為人造太陽。

    人類可以進入一級宇宙文明,也就是可以使用整個地球的能量,發電成本再大也沒關係,世界上一半的人口都可以使用聚變電,可以解決世界石油枯竭的能源問題。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這是許多國家共同參與的實驗專案,在法國建立,目的是將核聚變商業化,即核聚變可用於發電,目前尚未完成。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畫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專案之一,耗時約10年,耗資50億美元(1998年價值)。 ITER裝置是一種能夠產生大規模核聚變反應的超導tokmak,通常稱為人造太陽。 2003年1月,中國批准中國參與ITER計畫談判,2006年5月,經中國批准,中國ITER談判聯合小組代表中國與歐盟、印度、日本、南韓、俄羅斯和美國草簽了ITER計畫協議。

    這七個締約方包括世界主要核國家和亞洲主要國家,覆蓋了世界近一半的人口。 我們參與ITER計畫是基於長期能源的基本需求。 2013年1月5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所發布“人造太陽”實驗裝置輔助加熱工程中性束注入系統在綜合試驗平台上成功實現100秒長脈衝氫中性束提取。

相關回答
9個回答2024-02-29

太陽的核心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壓力相當於2500億個大氣壓。 堆芯中的氣體被極度壓縮到水密度的 150 倍。 核聚變在這裡發生,每秒有7億噸氫氣轉化為氦氣。 >>>More

15個回答2024-02-29

它是最基本和最底層的能源。 由於核聚變是已知能源中能量轉化率最高的方法,其他方法如核裂變和化學燃料無法滿足補充要求。

15個回答2024-02-29

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可控核聚變技術確實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中國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也將隨著可控核聚變的大規模應用而上公升! 我們都知道,雖然美國仍然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