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推出“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的作文約700至800字,急需! !!!!! 5

發布 教育 2024-02-25
4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乙個和諧的人就像一粒種子,只有在和諧的校園裡才能培育出來。 那麼,如何構建和諧校園呢? 如果把和諧的校園比作一棵參天大樹,那麼我相信,美麗和諧的環境是這棵樹的根基,良好的校園人際關係是它的枝葉,豐富的校園文化是它的精髓和靈魂。

    走進校園,一排排樹木直衝雲霄,像是知識淵博的老人,引導著我們探索知識的奧秘。 往前走,踩著層層乾淨的台階,聽著晚春的微風輕輕拂動著綠樹的新芽; 觀看春天嬌嫩的花朵與鵝黃色的嫩蝴蝶共舞,形成乙個恍惚而令人陶醉的世界。 這個聲音讓我的心平靜下來; 這個場景對我來說很愉快。

    這種情況讓學習的疲憊瞬間消失。 在這樣自然美麗的校園裡學習和徜徉,了解天地的靈性,難道不是一種享受嗎? 誰不想仰望藍天,俯視綠地?

    誰不想呼吸新鮮空氣,置身於僻靜的環境中? 誰不希望自己的家乾淨、安靜、溫馨? 我們的校園是我們的家,是成千上萬同學的家。

    目前,全國多所學校都在開展“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活動,我校也不例外。 我們組織了一支清潔隊,劃分了衛生區,勤勞的園丁們也給一排排令人愉悅的......澆水用自己的汗水我們的校園越來越漂亮了。 然而,我們還是時不時地發現,一些學生扔五彩紙屑,脫口而出髒話或大聲喧嘩,以及其他與綠色校園之美不相稱的行為。

    綠色,生命的顏色; 綠色,環保的顏色。 有了綠色,就有了新鮮空氣; 搭配綠色,有清爽的花香; 有了綠色,就有了健康的生活; 綠樹成蔭,校園美麗。 讓我們拿起一張紙; 節省一滴水; 珍惜一朵花; 照顧好一棵草; 種一棵樹......用我們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保護環境,美化校園,培養我們的綠色意識。

    這不僅是為了綠化我們的校園,也是為了綠化我們的心靈。 讓我們為母校穿上最華麗的綠色衣服。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生態文明一直是人類儲存和生產的前提。 馴服、和藹可親、色彩斑斕的大地是我們賴以儲存的家園。 作為“地球村”的一員,作為人類的一員,我們堅持綠草綠樹、綠樹、柳綠粉紅、空氣清新的原則。

    這幾年,我們一直在盡力執行這項政策,但因為人們不分青紅皂白地砍伐樹木,不知道有多少小鳥無家可歸,也不知道有很多地區沒有樹木擋風擋沙。 然而,因為水資源的無節制浪費,我不知道有多少清澈的河流消失了,變成了旱地,也不知道有多少小魚因為消失在了家園而死在了旱地上; 然而,因為土壤的緣故,磚瓦覆蓋的煙囪噴出有毒氣體,懷舊、蔚藍、清爽的天空被塗上了一層永不丟掉的“黑紗”,帶著甜味的空氣也消失了; 但一摞又一摞白色的塑膠袋漂浮在樹枝上,漂浮在草地上......不知道有多少外國遊客搖了搖頭,分道揚鑣,只剩下一群狼狽的人; 但因為幾對小動物的“爪子”,不知道有多少小動物因為消失在家人身邊而默默地哭泣,也不知道有多少動物學家因為世上只剩下幾萬隻動物而搖頭; 但是,由於人類無休止地要求農曆除夕自然的一切,我不知道除夕自然地如何獎勵和懲罰貪婪的人類,也不知道地球在計算剩餘的歲月時如何嘆息; 因為人類隨意毀壞了我們的家園,違背了自然的規律,不知道電視上有很多失蹤和淚水的場景,也不知道地球是怎麼打雷的,各種自然災害被用來獎懲貪婪無知的人類......

    如果把無邊無際、未知的宇宙空間比作農曆除夕夜的海洋,那麼地球就是一艘孤獨的船,承載著這片浩瀚的除夕大海中數億人的生命。 《涅槃經》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佛陀的永恆居所沒有變化。

    從善待萬物的立場出發,佛陀將“不殺生”奉為“五戒”之首,生態倫理成為佛教修煉慈悲善的內容。 中國歷朝各朝都有與生態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 正如《易周書》所說:

    禹禁,春三月,山林不爬斧。 “因為在春天,樹木剛剛甦醒。 什麼時候協調新文明的發展。

    讓這個文明成為每個成員的合作認知。 從而自覺傳播和踐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文明理念。

    人在自然界中發展,綠色是大自然的顏色。 綠色是多麼珍貴啊! 是生命,是希望,是喜悅,讓我們挺身而出,呵護綠色,創造一片綠色,奉獻自己的力量! 倡導生態文明,培育綠色家園。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溫室效應:又稱“花屋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 大氣可以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釋放的長波熱輻射被大氣吸收,使地表和低層大氣的溫度公升高,因為它的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所以被稱為溫室效應。

    如果大氣中不存在這種效應,那麼地表溫度將下降約33度或更多。 另一方面,如果溫室效應繼續加劇,全球氣溫將繼續逐年上公升。 溫室效應主要是由於現代工業社會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過度燃燒,以及大量廢氣的排放,燃燒後向大氣中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溫室氣體量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加,引發了全球變暖等一系列嚴重問題。

    溫室效應的危害:環境汙染引起的溫室效應是指地球表面的加熱,會帶來嚴重的後果:1)地球上病蟲害的增加;2)海平面上公升;3)異常天氣和海洋風暴增加;4)土地乾旱,荒漠化面積增加。

    以及許多未知的災害和不利影響。

    科學家**:如果地球表面溫度繼續以目前的速度上公升,到2050年全球氣溫將上公升2.4攝氏度,北極和南極地區的冰山將大量融化,導致海平面大幅上公升,一些島國和沿海城市被洪水淹沒,其中包括幾個著名的國際城市: 紐約、上海、東京和雪梨。

    隨著全球氣溫上公升導致北極冰層融化,一種被凍結了10萬多年的致命史前病毒可能會重新浮出水面,導致全球流行病恐慌和對人類生命的嚴重威脅。

    我們能做些什麼?

    一方面,人們需要盡可能節約用電(因為他們燒煤發電,開更少的汽車)。

    另一方面,保護森林和海洋,不亂伐森林,不汙染海洋,保護浮游生物的生存。 我們還可以通過植樹、減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節約用紙(造紙用木材、不踐踏草坪等)來保護綠色植物,使它們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以幫助減緩溫室效應。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子孫後代必須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子孫後代必須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也必須離開他們這個屬於他們的世界。

    我們提出:我們每個人都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側面做起,現在我們少抽菸,少坐車,多種樹,多種草,也許可以留給我們子孫後代這個適合生存的美好世界。 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後代將永遠擁有這個世界,這個環境!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從太空看地球,它被蔚藍的海水包圍著,發出美麗的光芒。 藍色象徵著生命和希望。

    然而,這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星球,現在對人類來說已經變得不可預測了。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全球氣溫不斷上公升,自然災害頻發。 從太湖的藍藻到雲貴的乾旱,從美洲四月的降雪到亞洲的沙塵暴,地球......顫抖著,彷彿患有瘧疾

    這一切,都迫使人類深刻反思:我們還能無休止地掠奪地球資源嗎? 我們的子孫後代將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我們如何減少對自然的破壞? 從《京都議定書》到哥本哈根,人類一直在努力尋找......答案

    是的,我們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節能減排,低碳生活。

    但是,我們做到了嗎? 不,遠非如此!

    你看——螢光燈整夜不熄滅,水龍頭不停地滴水,一次性用品無處不在......你看,夏天開空調但裹在被子裡,冬天開空調卻穿單外套; 你看,就在幾百公尺外,我懶得走路,只好讓父母開著汽車或電單車去......有人說,浪費是最大的罪行。 我不得不說:

    這種浪費不僅是犯罪,更是將人類異化成殺人大地母親的魔鬼!

    我們只有乙個地球。

    大地母親養育了我們,我們怎能忍心殘害我們的母親!?

    親愛的同學們,請永遠記住:節能是最大的減碳,低碳生活需要你我!

    低碳生活其實很簡單。 離開教室時,請關燈。 電腦使用完畢後,請拔掉電源插頭; 洗手後,請關掉水龍頭; 在編寫列計算時,請雙面使用紙張......這一切不都是我們能做到的,而且觸手可及的嗎? 那麼為什麼不這樣做呢?!

    地球母親岌岌可危,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 倡導節能減排,改變生活方式,做低碳生活的好孩子!!

相關回答
2個回答2024-02-25

【徵文 弘揚生態文明 建設綠色家園】 弘揚生態文明 建設綠色家園 黑龍江大興安嶺 土強 趙洪川 藍天碧藍,清澈的河水,清新的空氣,青山,弘揚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家園。 這些是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的。 但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一切都變了,天空變得灰濛濛的; 河水不像以前那麼清澈; 空氣不斷受到汙染; 山也變黃了。 >>>More

3個回答2024-02-25

遊覽塞利姆湖。

馬小珍聽到這個名字,一定覺得很奇怪吧? 在你的印象中,一定有海南、海口等地,聽著這個名字,你一定連連搖頭,從來沒聽說過,你一定問海西在哪裡? 告訴你吧! >>>More

6個回答2024-02-25

通過阻止 v 不要尷尬地電視雨跟著他。

3個回答2024-02-25

2020年國考面試熱點:共建文明鄉鎮?

熱門背景:農業農村部公布首批20個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包括天價彩禮治理、宅基地改造等。 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表示,這些案例既有市縣層面的創新,也有村鎮層面的探索,解決了農村治理面臨的一些困難、痛點和堵塞。 >>>More

8個回答2024-02-25

至於公民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時應該怎麼做的問題,應該說是我們建設和認識社會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如何進行長篇大論,我的乙個觀點是,你必須做任何你所做的事情"以人為本"如果每個人都能把這個原則作為第一考慮因素,那麼不僅生態文明建設才能取得實效,而且社會的最大和諧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