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效應是首先發現的,誰首先提出,什麼時候

發布 社會 2024-02-18
3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1997年。

    自1997年以來,我國連續七年在“兩會”期間召開座談會,聽取環境保護工作匯報,部署環境保護工作。 中國國家領導人認為,環境保護是強國富民、保障世界安全的一件大事,事關國家環境安全。 保護環境的本質是保護生產力。

    要建立健全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機制,各地要親自抓環境問題,全面負責。 要加強統一環境監管,加大環境投入,鼓勵公眾參與。 要堅持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並重。

    要突出重點,狠抓重點城市、重點流域、區域、海域汙染防治工作。 在國家機構改革中,環境保護部門不斷得到加強。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溫室效應是由大氣中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的增加引起的。

    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保持不變。 這是因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始終處於“增加和增長,同時消耗”的動態平衡狀態。 大氣中80%的二氧化碳來自人和植物的呼吸作用,20%來自燃料的燃燒。

    散布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空氣降水等地面上的水吸收溶解在水中。 另外5%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物並儲存起來。 這就是為什麼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佔空氣成分的百分比多年來一直保持不變的原因。

    然而,近幾十年來,由於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工業的快速發展,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呼吸和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已經遠遠超過了過去的水平。 另一方面,森林砍伐導致在大量農田上建立城市和工廠,破壞植被並減少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的條件。 此外,地表水的逐漸萎縮和降水的大幅減少,降低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條件,破壞了二氧化碳產生和轉化的動態平衡,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預計將改變地球的溫度。

    二氧化碳可防止地表熱量輻射到太空中,並具有調節地球氣溫的功能。 如果沒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溫度將比現在低20%。 但是,如果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地球會感覺像在鍋裡,溫度會逐漸公升高,形成“溫室效應”。

    形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了二氧化碳外,還有其他氣體。 其中,二氧化碳約佔75%,氯氟烷烴約佔15%20,甲烷和一氧化氮有30多種。

    溫室效應是一種現象,其中由於大氣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的含量增加而導致全球溫度公升高。 如果二氧化碳水平比現在增加一倍,全球氣溫將上公升3.5,兩極可能上公升10,氣候將顯著變暖。 氣溫上公升將導致一些地區的降雨量增加,一些地區的乾旱,颶風的強度和頻率增加,自然災害加劇。

    更令人擔憂的是,許多沿海城市、島嶼或低窪地區將因氣溫上公升而受到海水的威脅**,甚至被海水吞噬,這將使極地地區的冰川融化並抬高海平面。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非洲撒哈拉下游牧區發生了持續六年的乾旱。 由於缺乏食物和牧場,牲畜被屠宰,超過150萬人死於飢餓。

    這是給人類帶來災難的“溫室效應”的典型例子。 因此,必須有效控制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控制人口增長,科學使用燃料,加強植樹造林,綠化地球,防止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災難。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溫室效應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溫室效應,又稱“花屋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 大氣層可以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受熱後向外釋放的大量長波熱輻射被大氣吸收,使地表和低層大氣層像溫室一樣栽培農作物,因此得名溫室效應。

    工業革命以來,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溫室氣體量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加,引發了一系列引起世界各國關注的問題。

相關回答
7個回答2024-02-18

所謂螃蟹養殖也叫螃蟹效應,就是說當螃蟹放在水池裡不高的時候,螃蟹可以自己爬出來。 但如果有幾隻螃蟹,它們就會堆積羅漢。 總是在上面,乙個在底部。 >>>More

7個回答2024-02-18

對這種效應最常見的描述是,南美洲亞馬遜雨林中的乙隻蝴蝶,偶爾拍打翅膀,可以在兩周後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引起龍捲風。 也就是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大規模上,空氣系統的微小變化會導致連鎖反應,並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大變化。

9個回答2024-02-18

次生效應是指使用冷或熱超過一定時間,產生與生理效應相反的效果,這種現象稱為次生效應。 例如,體溫過高可以擴張血管,但連續加熱 30 到 45 分鐘後,血管會收縮。 同樣,冷用30至60分鐘後,血管擴張,這是身體防禦引起的防禦反應,以避免長時間使用冷和熱來損害組織。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