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徵兵制度相比,政府軍事制度的優缺點是什麼?

發布 歷史 2024-03-01
14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有利有弊。 政府軍事系統的成本較低,但戰鬥力相對較弱。 徵兵制度有一支專業的軍隊,戰鬥力比較強,但軍費開支也很大。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我個人覺得政府軍制最大的缺點是,如果離開駐軍所在地,那麼戰鬥力會極低; 而且很容易造成封建城鎮的分裂(畢竟幾乎所有的政府士兵的生命都在這個地方); 政府軍的優勢在於,它有效地防止了土地兼併(畢竟是土地福利和稅收優惠); 它還限制了家族的權力(沒有大量的土地和私人士兵)。

    至於徵兵制度,最好看看宋朝。

    對於其他軍事系統,可以參考前朝的軍事系統(陳福良)。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政府軍事系統由封建諸侯的武裝力量支撐,財政成本小,但指揮管理系統複雜,不利於部隊的統一使用。 徵兵由國家統一管理,用兵目標千篇一律。 如果國家要建立集中管理制度,徵兵制度就更先進了。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政府軍制的優點是節省了大量的軍餉費用,缺點是戰鬥力不強。 徵兵制的優點是職業軍人訓練有素,戰鬥力強,但缺點是戰時徵兵,消耗大量軍餉。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官軍制度是唐朝初期盛行的一種兵役制度。 官兵最早是從鄉鎮兵演變而來的,早在西魏,早在西魏,板凳兵就逐漸形成了制度化,到了唐初,官兵制度達到了頂峰,但在唐玄宗時期逐漸被廢除。 該系統持續了兩百年,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官兵制度原本是在西魏為了彌補兵員的不足,將鄉鎮兵納入徵兵制度,官兵準備與**參戰,後來到了北周,官兵制度逐漸完善,官兵不僅不用納稅, 而且全家都會進入軍隊登記,正是因為這個制度,才創造了兵民合一。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政府軍制,簡單來說,其實是徵兵制,但不是全國性徵兵制,主要是在志衝州那些已經被徵召的人民,政府選擇時間組團,然後就是一日兵,一輩子兵,21歲入伍, 並可在61歲退休。

  7.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最近,我在讀《帝國財政法典》,其中提到了古代兩種主要的徵兵制度,政府軍事制度和徵兵制度。

    政府軍制是一種軍人和農民兼備的制度,由****給每支軍隊授予一定數量的土地,士兵通常判斷淮農,糧食的生產作為軍費,只有在戰時才生產的士兵跟不上軍費開支的需要, 將使用****金融稅來填寫。

    徵兵是招募有固定工資的士兵,他們不再需要耕種。

    政府軍事制度的好處是可以自給自足,減少財政開支,但缺點是軍隊訓練有素,如果長期不打仗,政府兵的戰鬥力就會下降,打不上仗,有的甚至白髮蒼蒼,還在當兵。

    徵兵制的優勢是年輕強壯的人可以快速招募當兵,戰鬥力強; 缺點是財政支出非常大,不僅要為他們提供衣食住行,還要在勝利後給予他們很多獎勵。

    因此,縱觀中國歷史,當政府軍制弊端太大,戰鬥力不足時,就改為徵兵制,而徵兵制成本過大時,就改為政府軍制,兩者之間就會找到平衡。

    我第一次聽說政府軍事系統是我女兒背的一首詩。

    十五次入伍。

    韓樂福. 十五歲從軍,八十年歸來。

    稻峰村民:家裡有誰?

    從遠處看,是君家,松柏冢累了。

    兔子從狗的鼻竇進入,野雞從橫樑上飛來。

    中庭誕生於山谷,井上誕生於山谷。

    鐘谷捧著湯,挑了葵當湯。

    湯煮了一會兒,也不知道伊雅是誰。

    當我出去向東看時,眼淚落在我的衣服上。

    當時覺得這首詩特別悽慘,十五歲參軍,八十歲回國。 一家人走了,只剩下荒蕪的墳墓。 房子裡長滿了雜草,煮完也不知道該吃誰。 這首詩揭露了古代挖掘和準備妖孚的軍事制度的黑暗。

  8.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政府軍人制度是一種兵農合一的義務兵役制度,官兵平時在家務農,有空的時候練兵,想打仗或者服役的時候,會自帶食物到集結地參戰! 這個系統在中國古代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實踐!

    徵兵制是一種職業化的軍事制度,其中平民由**或某些部隊公開招募,軍事人員作為職業進行長期訓練,並發放軍餉和軍械裝備! 在中國古代軍事政體盛行很久的時候,徵兵制也作為補充存在了很長時間!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中國古代的兩大軍事制度,徵兵制和政府軍事制,哪個更好?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唐玄宗皇帝在位期間,也就是公元755年冬天,被譽為“善才善解人意”的安祿山,渾身胖胖的,走得很慢,甚至走起來還有些滑稽。 在與楊國忠的對峙中,安祿山與李隆基皇帝的信任耗盡,他不再滿足於做樊陽、平魯、河東三鎮的使者,從而揭開了歷史上著名的安石之亂。

    其實,凡是能把大事做好的人,都有著極大的野心和對權力的渴望,安祿山也不例外。 他來長安很多次,經常參加宮廷和官場活動,一來向皇帝表達心聲,一會兒了解唐朝的腐朽和軟弱。 史書上說,他也看到唐朝“軍事裝備鬆懈,有一顆鄙視中國的心”。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祿山找了個藉口,說要懲罰楊國忠,其實是要覬覦至高無上的皇權。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至少在安祿山看來,是時候做點大事了。 於是安祿山率領十五萬男兵南渡樊陽,一路上唐朝大軍避風而逃,滅凋腐朽,士兵們直指洛陽,直奔桐關。

    戰鬥結束後僅幾個月,即公元756年正月,安祿山宣布自己為皇帝,並給國家取名大衍。 這就像在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內創業並宣布上市,這很了不起。 安祿山高興,玄宗皇帝李隆基卻著急了。

    因為剎那間,叛軍席捲而來,有一種隨時要倒塌的感覺。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難不成唐朝的軍隊真的亂了? 事實上,鑑於這種情況,一些專家認為,這其實是由於李隆基時期的乙個制度,即徵兵制。

    其實在唐朝初年,政府軍制還是實行的,其結果是地方勢力相對分散,不可能掀起波瀾。 相反,王朝擁有一支重兵,這使得控制整個軍隊和一些叛亂變得容易。 改成徵兵制後,王朝**兵力較少,戰鬥力也不算太強,地方士兵裝備簡陋,人數少,非常弱小。

    史料記載,“兇猛的將領和精兵都聚集在西北,中國手無寸鐵”,這其實導致邊陲城鎮過於強大。 其結果是,內部強調和外部忽視的局面被徹底打破了。 比如天寶元年,唐朝有五十七萬多兵,但有49萬駐紮在邊疆地區,由囂張跋扈的將領控制。

    這樣一來,像安祿山這樣心腸不好的人,就有可能冒險了。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官軍制是半職業軍人,戰時打仗,平時練農,對將領的依賴性不大,每個軍府都有專業的訓練方法,十二個魏將只是名義上的,比如左衛將軍只是乙個頭銜,皇帝可以讓他指揮其他衛兵的士兵,避免軍官分出一方。 有地方土地養兵,國家的軍備負擔較輕,但對土地的依賴較大,有土地又有政府軍,到後期土地兼併嚴重,大量政府軍兵流失,軍政兵嚴重不足, 國家戰爭儲備資源不足,就要採用徵兵制度,即國家出錢徵兵職業軍人,不用幹農活,戰時戰爭、和平時期訓練,開始有效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戰爭減少,大軍成為國家的負擔, 比如宋朝,招兵大戶,但打仗的機會少,只有邊軍才有實戰力,內地兵訓練疏忽,有的人甚至加入。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政府軍事系統的優點是:

    1.軍隊不容易造反。 他們平時在家種地,但只有在發生戰爭時才會聚在一起,第乙個不認識他們的戰友,第二個不認識他們的上級。 我家裡還有地,所以玩不起造反這種高風險的遊戲。

    2.**的費用比較低,軍費由士兵自己支付。

    隨著和平的到來,政府軍事體系的缺點將逐漸顯現:

    1、軍隊平時在家種地,朝廷不能總是叫人出來訓練,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逐漸枯萎。 老兵的後代在和平中長大,戰鬥力比以前差了很多。 和平也消耗了他們的意志,這些人打仗並贏得戰鬥的可能性越來越低。

    2、隨著經濟的發展,土地集中度越來越嚴重,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農民失去了土地。 如前所述,當兵的義務是隨著國家分配土地而產生的。 現在國家不再給我土地,我為什麼要為國家而戰?

    這些地主暴君逃避兵役,無地農民拒絕服兵役。 政府軍事系統中的士兵來源已成為乙個大問題。

    徵兵的優勢:

    1、軍隊戰鬥力強,人是職業軍人,所以在工作時間出去砍人,閒暇時間練習砍人。 在戰鬥中不可能不堅強。

    2、兵源問題好解決,前面說,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不然就餓死了,還不如砍人,就算被砍死,也要死得飽飽的。

    缺點1、軍隊愛造反,誰給錢誰聽誰,本來就是軍人吃糧食,誰吃糧食也一樣。 後期,不僅朝廷無法控制,而且節度也經常被手下自殺。

    2.幕府制度初期,不用擔心,所以成本比較小。 但後來,因為這些人經常造反,他們不得不盡快去平叛,而且有軍費用於平叛。 支出巨大,社會經濟損失非常嚴重。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政府軍事系統的優勢:

    1、軍政設在登陸團內,士兵不能隨意遷出領地; 平時種農、種農、武,有事要出門的時候,其主要任務就是保衛和保衛軍隊。 范上素薇,即輪流去京司,給范,根據與長安的距離。

    二、詔定:五里外,即每個州的士兵以五人為一組,這五個人輪流去長安守衛,以此類推,但七九團不是無窮無盡的,有剩菜的時候,七乘以五百里,八乘以千里, 每個乙個月;兩千里外九次,每次兩個月。 除了兩個首都及其鄰國外,還必須守衛內部政府的警衛隊(三名警衛隊),其餘各州都代表警衛隊服役。

    3、政府軍士兵到長安守衛,由十二名衛兵將領。 部隊由朝廷指揮,出動時必須持有軍部下屬的魚符,只有經過國家刺客史和志衝州將領,才能出兵。 戰爭結束時,部隊將分散在政府中,並將返回宮廷。

    這樣,指揮官將無法支援自己的部隊。

    缺點:戰鬥頻繁,防線延伸,兵役繁重。 本來,駐軍有一定的休假期,但後來往往被強行留存,直到很長一段時間不回來,導致百姓逃避兵役,士兵逃亡(徵兵也是如此)。

    政府軍地位低下。 唐朝初期,他繼承了上一代的傳承,對侍衛嗤之以鼻,但到了武林末期,侍衛卻經常被貴族和官僚借用為私僕,導致了在社會上當官兵的恥辱。

    徵兵制度的優勢:一旦入伍,他們將獲得薪水並成為職業軍人,而不是被臨時徵召並在戰後返回家園。 這些人放下農活,扛著戟,相當於找了乙份長期工作,不僅拿到工資,還“一人入伍,全家光榮”:

    這個家庭被免除了強迫勞動和稅收,並獲得了土地和房屋。

    缺點:東漢徵兵戰鬥力差,除了組成複雜、素質低下、軍紀敗壞等原因外,還有徵兵制度往往是緊急臨時徵兵,士兵平日裡沒有軍訓,不練騎兵和射箭,雖然長期兵是職業軍人, 但他們終生服兵役,而且當兵很久了。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政府軍不戰而耕田,徵兵制度不戰而練,官兵在長期的和平之後沒有戰鬥力。 不過,政府軍造反比招兵容易,政府軍是統一的土地制度,隨著經濟的發展,土地容易兼併和集中,政府軍要麼造反,要麼不逃兵役,反正他們有武器,誰給糧食我給誰打仗, 將領給不了糧食,殺將軍也容易,反正兵將們彼此並不熟悉,如果能給糧食,隨時可以跟著將軍們造反。招兵買馬就不一樣了,招兵買馬先是為了國訓,**糧食是國家提供的,將領們也熟悉,兵將們都熟悉。

    造反容易,隨著土地兼併的發展,政府士兵沒有飯吃,造反也容易,誰給糧食就和誰造反,反正國家不給糧食**,好處是國家花的錢少。 徵兵國支付食物和薪水,但很容易跟隨將軍造反。 還不如招兵買馬,只要國家不分國治,控制將領,控制最好的食物和薪水,不敢輕易造反,缺點就是國家花錢多。

相關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