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雕藝術三大著名寶庫之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以南12公里處的彝族兩岸。 從北魏到北宋歷經400多年的發掘,至今仍有2100多個洞龕,10萬多尊雕像,3600多處銘文,多在沂水西岸。 數量是中國主要石窟中數量最多的。
其中,“龍門二十品”是魏字碑的精髓,唐代著名書法家楚遂良所寫的《闕闕佛龕碑》是唐初正規書法藝術的典範。 龍門石窟青山綠水,永珍璀璨,作為佛教藝術的寶庫,早在1961年就被宣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宣布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陸舍那佛”。
作品目錄。 2006年1月,被**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聯合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2007年4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5A級旅遊景區”。
2009年,龍門石窟被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列為中國現存洞穴壁龕數量最多的石窟,創造了中國現存洞穴壁龕數量最多的石窟。 龍門山水清秀,風景宜人,溫泉汪汪。 自古以來,龍門山就被列入洛陽八大景地之巔,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
洛都郊外,山河勝,龍門第一。 “龍門石窟雕刻在山川相依為命的懸崖峭壁之間。 它是北魏孝文帝從平城(今山西大同城)遷都洛陽前後開鑿的。
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北,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是於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開啟了隆門石窟建設的序幕。 龍門石窟經歷了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朝、唐朝和北宋等朝代,雕刻鑿刻斷斷續續地達到400年,其中北魏和唐朝有140多年的大規模建設, 所以在龍門的所有洞穴中,北魏佔了30%左右,唐朝佔了60%,其他朝代只佔了10%左右。據統計,東西山現有洞壁龕2345座,寶塔70餘座。
龍門石窟是中國最古老的碑文之一,被稱為古石碑林,共有銘文2860餘處,其中古存的龍門二十大石碑和楚玉良的頤阪佛龕分別是魏石碑的石碑體和蓮花洞。
作為唐凱的典範,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精品。 龍門全山有11萬多尊佛像,最大的佛像是魯舍那大佛,高公尺,頭高4公尺,耳長公尺; 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裡,每尊只有2厘公尺,稱為微型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