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漢順帝(126-144)年間,張靈在蜀縣鶴明山(今四川大邑縣)創立了正一孟衛道。
-
道歷的計算(公元1年)
西元前 2697 年 + 公元 - 1 年。 例如,2017 年是道歷 4713 年。 也就是說,西元前 2697 年 + 公元 2017 年 - 1 年 = 4713 年。
道歷(西元前2)的計算:
例如,孔子出生於西元前551年,道曆是哪一年? 計算:西元前 2697 年 - 西元前 1 年; 也就是說,西元前 2697 年 - 西元前 551-1 年 = 2145 年,即孔子出生於道歷 2145 年。
比如老子出生於西元前571年,按照這個計算,老子出生於道歷2125年。
-
從東漢到魏晉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建立的時期。
東漢末期,黃老道形成實體,相繼建立太平道、天師道等民間原始宗門。 魏晉南北三朝歷經數百年的變革發展,道教的經典教義、修行方法、科學戒律逐漸完備,新的道教流派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並得到統治者的認可,演變成成熟的正統宗教。
從隋唐到北宋,由於受到統治階級的尊重,道教興盛起來,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 晚唐、北宋以後,道教內部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儒、佛、道融合思想的出現,以及以內丹書為主的金丹道派的興起。
在南宋時期,金元時期,道教發生了變化。 華北出現了全真道、太乙、真道等新道派,南方出現了金丹南宗、天心、神孝、清衛、景明等新道家,早期的天師道、上清、靈寶宗也在教義和道教上進行了創新。 宣揚三教合一,重視內丹的修煉,是這一時期道教的主要特徵。
明清時期,隨著中國封建社會進入後期,道教的發展陷入停滯和僵化。
道教的主要宗派:
元朝後期,道教各宗門逐漸融合,最終形成了全真、正義兩大宗門的格局,一直延續至今。
1.全震。
金世宗在位七年(1167年),王重陽在山東寧海建立。 “真實”意味著保留原始真實性。 全真派主張儒、佛、道三教合一,強調“洞察心靈”。 元朝成吉思汗曾命邱長春掌管天下道教,使全真道達到頂峰。
全真道修煉的主要目的是修煉內在的“真技”,修為靜無為,消除情緒和慾望,修煉心性,修煉氣煉丹,忍辱和屈辱。
全真道士必須出家才能封仙。 清舜治年間,全真派律師王長嶽編纂了《第一真戒》,傳承第一真戒、中極戒、天仙大戒,歷時百天,統稱為三壇戒。 受戒者必須在寺廟居住一定年限,有宗教信仰,受戒後領取戒盤。
違反規定的者將按照規定進行處罰。
2.正一派。
“正義”的意思是“治惡,治萬”。 正一派是由龍虎宗、茅山宗、閣皂宗等傅氏宗門聯合而成。 元承宗大德八年(1304年),第三十八代天師張鶴才被授予“正一宗宗主,三山府主”的稱號,標誌著正一正式形成,主要秉承《正一經》。
正一派十分重視福齋教、祈福救災、驅邪驅鬼、超死等活動。 是傳承正一派的重要途徑,也是正一派道士修煉真理、成仙的重要條件。
-
始建於東漢順帝時期。
-
道教先祖張道陵正式創立了該教團的組織,至今已有1800年的歷史。
道教是一種多神教的崇拜,神仙是人格化的,體現在道教對“道”的信仰中。 道士是道教神職人員,全國有3萬多名道士。 宮殿是道教活動的場所,全國有2000多座宮殿註冊和開放。
-
一般學術界認為,道教的第一部官方經典是《太平經》,是東漢時期余季所著的,因此東漢被視為道教的初期。
道教的官方道教實體活動是東漢晚期太平道和五斗公尺道的出現,太平經、東漢魏伯陽的《周易神通契約》和後期漢代張道陵的《老子香兒注》是道教信仰和理論形成的象徵。 道教教義中雖然有道家成分,但遠遠不足以代表道家精神,遠不足以傳達老莊的思想,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道教是我國固有的宗教,由張道陵、張天石在東漢時期創立。 它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 它與當地中國文化緊密相連,深深扎根於中國的沃土,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對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道教的起源通常被認為起源於古代巫術和道家思想的結合。 巫術有兩種型別:原始巫術和後來的數學。 因此,道教與數學的關係應該是: >>>More
傳聞黃爹中也有不崇拜的鬼,他們就是鬼,曾經有個鬼叫齊闊(或者叫食惡者,琥珀認為食惡者應該是他的混名)黃父鬼,每天早上吃三千只惡鬼,晚上吃三百隻惡鬼(早上吃飽了, 晚上少吃,談健康)。沒有黃父鬼的蹤跡,也沒有辦法對付他,不過好在世上活動的記錄很少,也沒有殺人的記錄,反而讓人噁心。
一、本質不同
道教:在創立之初,就符合“掛鍋助天下”的目標,可以說是救天下,或者說是救人,道教的目標一直是成就道和飛公升,非常重視修煉,這讓我們能夠決定自己的命運。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