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事蹟:
1964年,他首先提出了用“不育DU系、維護系和恢復系”三系培育水稻優勢的想法,並進行了科學實驗。
1970年,他們與助手李碧虎、馮克山一起,在海南發現了一株具有花粉流產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植株,成為突破“三系”配對的關鍵。
1972年,培育出國內第乙個大規模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1號A”和相應的養護系“二九南1號B”,次年,培育出強效組合“南油2號”的首次大規模推廣,並開發了成套的種子生產技術。
1986年提出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思路,分為“三系法品種間優勢利用、雙系法亞種間優勢利用和單系法遠親優勢利用”。他被同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擴充套件材料。 袁隆平曾說過,他有兩個夢想:乙個是享受河夏的清涼。 在我的夢裡,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種子長得像花生一樣大。 另乙個夢想是,希望我每畝1000公斤大公尺的夢想早日實現。
在某種程度上,這兩個夢想就像他一生處理的泥土一樣樸實無華。 這也是他的偉大之處,他的夢裡沒有花裡胡哨,很少有炫目的理論,沒有圍著核心期刊轉的焦慮,只有一顆心思為人憂心忡忡。
在他看來,科學應該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正是這種信念的力量,成為他堅持下去的動力。
87歲高齡的他仍然在田間奔波,仍然孜孜不倦地做著自己的工作,以解決各種具體問題。 袁隆平幾十年來一直站在水稻育種的最前沿,這絕非偶然,他沒有心無旁騖,拋棄了功利的色彩,剛剛到達了夢想的彼岸。
從全人類的根本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出發,恰恰是個人夢想的實現。 袁隆平說,“我的夢想很簡單”,原來這個簡單的夢想解決了養活世界上億萬人口的問題。
-
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我國在矮秆稻、雜交水稻育種和超級雜交水稻育種方面三次領先世界。 因此,中國水稻產量從400公斤左右增加到600公斤左右,20年來全國糧食產量增加了3000多億公斤。
-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的先行者。
-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於北平(今北京),漢族,江西省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湖南長沙。 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首席顧問。 世界中華健康飲食協會名譽理事長、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副理事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南省委員會副主席。
2006年4月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豎起大拇指!
-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以下我就不知道了!
相關回答2個回答2024-03-27《格列佛遊記》小結100字簡述如下:
同年,外科醫生格列佛隨羚羊號航行到南太平洋,不幸在途中遇險,死裡逃生,漂流到小人國(小人國),在那裡他被小人綁了起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