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LC投入執行時,其工作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輸入取樣、使用者程式執行和輸出重新整理(即輸入、執行、輸出)。
這三個階段的完成稱為掃瞄週期。
在整個操作過程中,PLC的CPU以一定的掃瞄速度重複上述三個階段。
a) 進入取樣階段。
在輸入取樣階段,PLC以掃瞄方式依次讀取所有輸入狀態和資料,並將它們儲存在IO映像中的相應單元中。 輸入取樣完成後,將進入使用者程式執行和輸出重新整理階段。 在這兩個階段中,即使輸入狀態和資料發生變化,iO影象區域中相應單元的狀態和資料也不會發生變化。
因此,如果輸入是脈衝訊號,則脈衝訊號的寬度必須大於乙個掃瞄週期,以確保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讀取輸入。
2)使用者程式執行階段。
在執行階段,PLC始終從上到下依次掃瞄使用者程式(梯形圖)。 在掃瞄每個梯形圖時,總是先掃瞄梯形圖左側各觸點組成的控制電路,由觸點組成的控制電路按先左後右、先上後下,再根據邏輯運算結果的順序邏輯運算, 重新整理系統RAM儲存區邏輯線圈對應位的狀態;或重新整理 Io 映象區輸出線圈對應位的狀態; 或確定是否執行梯形圖中指定的特殊功能指令。
c) 輸出重新整理階段。
掃瞄使用者程式完成後,PLC進入輸出重新整理階段。 在此期間,CPU根據I-O映象區中相應的狀態和資料重新整理所有輸出鎖存電路,然後通過輸出電路驅動相應的外設。 此時,它是PLC的真正輸出。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PLC程式的操作與機器動作之間的關係。
-
工作流程是:
1、輸入現場訊號:在系統軟體的控制下,依次掃瞄各輸入點,讀取各輸入點的狀態;
2、執行程式:依次掃瞄使用者程式中的指令,根據輸入狀態和指令內容進行邏輯運算;
3、輸出控制訊號:根據邏輯運算結果,輸出狀態暫存器(鎖存器)將相應的控制訊號併聯傳送到各輸出點,實現所需的邏輯控制功能。
-
PLC程式的操作與機器動作之間的關係。
-
PLC內部結構示意圖。
程式輸入裝置:負責為操作者提供用於輸入、修改和監控程式的功能。
**CPU:負責PLC管理、執行、計算、控制等功能。
程式儲存器:負責儲存使用者設計的順序程式引數和注釋。
資料儲存器:負責儲存輸入輸出裝置的狀態和序列程式的轉換資料。
系統記憶體:儲存PLC執行順序控制所需的系統程式。 輸入環路:負責接收來自外部輸入元件的訊號。
輸出電路:負責接收來自外部輸出元件的訊號。
處理單元 (CPU)。
1.**處理單元 (CPU) 是 PLC 的控制中心。 它根據PLC系統程式分配的功能接收和儲存從程式設計器鍵入的使用者程式和資料; 檢查電源、記憶體、IO 和警報計時器的狀態,並診斷使用者程式中的語法錯誤。
PLC投入執行時,首先以掃瞄的形式接收現場各輸入裝置的狀態和資料,並分別儲存在IO影象區,然後從使用者程式儲存器中逐個讀取使用者程式,並按照指令的規定將邏輯或算術運算的結果傳送到IO影象區或資料暫存器中,之後解釋命令。執行完所有使用者程式後,IO影象區域中每個輸出的輸出狀態或輸出暫存器中的資料將傳輸到相應的輸出裝置,依此類推,直到操作停止。
為了進一步提高PLC的可行性,近年來,大型PLC也採用了雙CPU組成冗餘系統,或者說是三CPU的投票系統。 這樣,即使乙個CPU出現故障,整個系統仍將正常執行。
2.記憶。
儲存系統軟體的儲存器稱為系統程式儲存器。
儲存應用軟體的儲存器稱為使用者程式儲存器。
3.電源 PLC的電源在整個系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沒有乙個好的、有效的電源系統就無法正常工作,所以PLC廠家也非常重視電源的設計和製造。 一般交流電壓在+10%(+15%)範圍內波動,PLC可以直接連線到交流電網,無需其他措施。
-
PLC操作方法如下:
1.深入了解和分析工廠工藝條件和控制要求。
a 受控物件是指受控機械、電氣裝置、生產線或生產過程。
b 控制要求主要是指控制的基本方式、應完成的動作、自動工作迴圈的組成、必要的保護和聯鎖等。 對於比較複雜的控制系統,也可以將控制任務分成幾個獨立的部分,可以簡化,有利於程式設計除錯。
2.識別 IO 裝置。
根據被控物件對PLC控制系統的功能要求,確定系統所需的使用者輸入輸出裝置。 常用的輸入裝置包括按鈕、選擇開關、行程開關、感測器等,常用的輸出裝置包括繼電器、接觸器、指示燈、電磁閥等。
3.選擇正確的PLC型別。
根據確定的使用者IO裝置,統計所需的輸入訊號和輸出訊號數量,並選擇合適的PLC型別,包括型號、容量、IO模組、電源模組的選擇等。
4.分配 IO 點。
分配PLC的輸入和輸出點,編制輸入輸出分配表或繪製輸入輸出端子的接線圖。 接下來,可以進行PLC程式設計,同時可以進行控制櫃或操作台的設計與現場施工。
5.為應用系統設計梯形圖程式。
根據工作功能圖或狀態流程圖等,設計梯形圖,即程式設計。 這一步是整個應用系統設計的核心工作,也是乙個比較困難的步驟,要設計乙個好的梯形圖,首先要非常熟悉控制要求,還要有一定的電氣設計實踐經驗。
6.將程式輸入到 PLC 中
使用簡單程式設計器將程式輸入PLC時
7.進行軟體測試。
將程式輸入PLC後,應首先進行測試工作。 因為在程式設計過程中,難免會有遺漏。 因此,在將PLC連線到現場裝置之前,有必要進行軟體測試,以消除程式中的錯誤,同時為整體除錯打下良好的基礎,縮短整體除錯週期。
8.整個應用系統的除錯。
PLC軟硬體設計控制櫃及現場施工完成後,即可進行整個系統的線上除錯,如果控制系統由多個部分組成,應先進行本地除錯,再進行整體除錯; 如果控制程式的步驟很多,可以先分段除錯,然後再連線一般調音。 除錯中發現的問題應逐一消除,直到除錯成功。
PLC自動化主要依靠各種感測器,PLC只做處理各種感測器傳輸的標準訊號,然後將標準訊號輸出給感測器,這些標準訊號是做什麼的,就看感測器是做什麼用的了。
能夠與PLC交換資料的裝置需要具備以下特點:它有自己的資料處理和資料交換機制和位址; 它支援 485、乙太網和不同品牌的 PLC 專用通訊協議。 如果滿足以上兩個條件,則可以與PLC通訊。
這兩款都是主流的PLC,一款是日本製造的,一款是德國製造的,我都用過,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建議都學一下,可以先學三菱的,因為其他品牌的PLC大部分程式設計方法都是模仿三菱的,尤其是國產品牌,就像我現在用的台達一樣, 和新傑,幾乎和三菱一模一樣。三菱是傳統梯子的樣子。 而西門子也獨樹一幟,雖然他也說是梯形圖,但他的是模組化梯形圖,看起來比三菱的更直觀,step7軟體也很好用。 >>>More
簡單來說,原理就是AC-DC-AC,輸入電壓到逆變器,然後在控制面板上的電機上輸入銘牌引數,就可以實現控制。 與PLC通訊後,根據PLC發出的指令實現自動控制。
1.主機。 主機部分包括處理器 (CPU)、系統程式儲存器以及使用者程式和資料儲存器。 CPU是PLC的核心,用於執行使用者程式,監控輸入輸出介面的狀態,做出邏輯判斷並進行資料處理,即讀取輸入變數,完成使用者指令指定的各種操作,將結果傳送到輸出端,響應來自外部裝置(如計算機、 印表機等)並做出各種內部判斷。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