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吃什麼藥 10、中耳炎吃什麼藥

發布 健康 2024-04-12
4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你好! 中耳炎是最常見的耳部疾病之一,通常發生在感冒後,在不知不覺中發生。 中耳炎的典型症狀是聽力損失和自聽能力增加。

    如果只有乙隻耳朵受到影響,則長時間不會被發現。 急性中耳炎有持續的耳痛或搏動,而慢性中耳炎的耳痛不太明顯。 這種情況可能伴有耳塞或耳脹,可以通過按壓耳屏暫時緩解。

    多為低調間歇性,如噼啪聲、嗡嗡聲和流水聲。 當頭部移動、打哈欠或擤鼻涕時,可能會有呼吸聲通過耳朵。

    北京權威耳鼻喉科專家表示,最好去正規耳鼻喉醫院,藥物無效,吃藥過多對身體也有害,所以建議去正規耳鼻喉醫院!

    在北京,中耳炎最有效的方法是:“鼓室成形術”,可以高效**所有耳部疾病和併發症,手術損傷少,併發症少。 建議大家先了解一下,如果還有疑問,可以諮詢我!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我現在也有這種現象,耳道腫脹,總是流黃水,很容易形成耳垢。

    前段時間去北京304看,兩天就好了,說是耳濕疹,我說藥:鹽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曲莫奈注射液(醫生做了兩個裝進瓶子裡,不知道後者往前者倒了多少); 一盒頭孢地尼膠囊。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請仔細考慮。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耳朵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要用耳朵去聽很多聲音,耳朵的疾病很多,不注意可能會導致炎症,下面我們來談談中耳炎用什麼藥比較好。

    1.第一:中耳炎是細菌感染,抗生素具有特異性**,應選擇敏感抗生素,一般以青黴素和青黴素組為給藥途徑,靜脈滴注為給藥途徑,這樣可以更快地到達病灶,使藥物發揮作用。

    2.第二:中耳炎是一種炎症性病變,累及中耳的全部或部分結構,包括咽鼓管、鼓竇和乳突氣室,表現為疼痛和耳道膿性分泌物。 可以用青黴素、頭孢類藥物等來完成。

    3.第三,應有條件地進行膿培養,並應進行藥敏試驗,根據試驗結果選擇抗生素,或口服或注射。 外用耳:如果膿液又大又厚,請用過氧化氫清洗,然後使用敏感的抗菌滴耳液。

    預防 措施。 中耳炎可以通過服用抗生素來緩解,當然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並且在此過程中不能停止服藥。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藥物。 1.中成藥可使用龍膽瀉藥肝丸、當歸龍輝丸、耳聾丸**。 經驗性處方可用於煎劑:

    金銀花l0g,連翹15g,雄性英國l0g,磨丁l0g,黃芩l0g,軟木l0g,魚腥草10g,甘草l0g,柴胡l0g。 每次150毫公升,每日兩次。 外部處理:

    你可以用1瓣大蒜,蒸餾水,把大蒜洗淨,搗碎。 將果汁與蒸餾水混合,滴耳,每天數次,每次1滴。 效果相當不錯。

    藥物。 2.虛氣症候群的主要症狀是耳道膿液和變薄,耳聾,耳鳴,面色發黃,頭暈,四肢無力,屬於脾腎虛氣。 中成藥可使用桂脾丸和神靈白朮丸**。

    湯劑:金銀花l0g,當歸l0g,diphyllum l0,魚腥草l0g,野菊l0g。 用水煎,一日2次。

    藥物。 3.如果看到患者耳朵腫脹疼痛,耳內膿液長時間不幹,顏色發黃不粘膩。 有輕微的魚腥味,伴有頭暈、耳鳴、失眠、手腳發燙、腰痠背痛乏力等,屬於脊柱稱陰虛火。

    中成藥可使用智博奈耶夢帝丸和聾子左子丸**。 湯劑可用:芝木10g、蒲公英l0g、閻羅肉10g、山藥10g、丹皮10g、紫牡丹10g、澤霄10g、竹葉6g。

    用水煎,一日2次。 中耳炎不同症狀的用藥方法也不同,要達到正確的症狀**,另外,服藥時也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相關回答
26個回答2024-04-12

中耳炎是一種炎性病變,累及全部或部分中耳結構(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竇和乳突氣閘),其中大多數是非特異性排列,尤其是在兒童中。 可分為非化膿性和化膿性兩大類。 非化膿性患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氣壓性創傷性中耳炎; 化膿性患者分為急性和慢性,特異性炎症太少見,如結核性中耳炎。 >>>More

8個回答2024-04-12

是的。 有炎症的情況。

你可以去醫院治療一些小病。 >>>More

10個回答2024-04-12

肝火旺盛引起,建議及時就醫**。 多喝水。 不如看看中醫,注意休息。 您也可以考慮飲食療法來除火,用白糖水煮梨,並吃它們的汁和肉。

10個回答2024-04-12

您可以嘗試以這種方式解決它。

1.準備中耳炎糖漿一瓶,止血鉗一袋,吸水醫用棉袋一袋,耳粉1瓶。 >>>More

23個回答2024-04-12

為什麼我會患上中耳炎?

首先,人們可能因普通感冒或喉嚨感染而感染中耳炎。 乙個人感冒後,咽部和鼻子的炎症會繼續擴散到咽鼓管,然後咽鼓管的咽口和管腔的粘膜會出現充血和腫脹,這也會導致細菌侵入中耳,這也會引起中耳炎。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