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說:“世間萬物皆空”,那我們為什麼還信佛呢?

發布 文化 2024-04-22
2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世間萬物皆空,包括佛陀,《金剛經》說:佛無形。 換句話說,沒有佛這回事,但人心裡需要寄託,所以才有佛。

    佛陀有句諺語:世間無一物,萬物因欲而生。 所以,弘揚佛法只是教導世界的一種方式。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萬物的空性是佛陀在證悟後所達到的實相。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這只是乙個理論,也可以作為我們修行(證空)的目標。 普通人只能從字面上理解,如果真的想體驗那個境界,就必須親自修煉。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您幸福。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時間是無常的,人不能依靠神佛來保佑,神佛只是一種美好的信仰。 你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嗎? 你現在的錢多了,等你老了,能一起把它帶到墳墓裡嗎?

    他所說的一切到最後都是空洞的,所以他勸世人不要太放縱,盡快擺脫苦難之海。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一切,現象都是由原因組成的,一切都是轉瞬即逝的,就像幻覺一樣不真實。

    不同的譯本:後秦於洪石四年(402年)首次翻譯。 一捲。 後來,出現了五種譯本:北魏菩提六芝譯本《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南朝陳振帝譯《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Sui Dharma Gupta 翻譯了《般若波羅蜜多金剛經》

    唐玄奘譯了《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即《大般若經》)。

    第九屆會議);唐奕靜譯作《佛陀曰能破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歷代注:此經的註解很多,在印度,除了彌勒菩薩的八十部註解外,還有武庸的《金剛般若經》、世欽的《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功德史《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破顏不壞的假名經》,以及石子月所寫的註解, 月關等人尚未被翻譯成中文。在中國,從東晉開始。

    到民國初期,各家各族寫信不絕。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氣液輪沒有相位,但並不妨礙所有相位的發揮。

    死後,沒有肉體的寄託。 “爭論並相信我”像正常訊號一樣在虛空中。 這就是解釋的空性。 爐子的姿勢不是空的。

    我是“空的,所有的東西都還在那裡?一人歸源,十方空虛需要消除。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為什麼不空,為什麼有為什麼讓王興奮。

    吃肉、櫻花病、襪子報告、素食健康報告;

    殺戮是短暫的,釋放是漫長的。

    祝六點鐘吉祥、祝福和圓滿。

    南方沒有阿彌陀佛。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這就是佛教發現的宇宙真理,用現代的術語來理解,最新的高階物理實驗發現,整個物質世界都是由波組成的。 根據波的場和強度,組成了複雜的客觀世界。 磁場、聲波、電磁波、光、溫度都是物質,物質是由波組成的,這種波的狀態在佛教中被稱為“空”,而“空”並不意味著什麼,而是代表一種狀態。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這就是說,一切法都不是永恆不變的,永恆存在的實相是生死無常、無常。因為佛法得不到,所以說所有的佛法都是空的。

    說一切法都是空的,並不是說我們在擾亂和猜測一切法,而是說眾生執著一切法,以為是妄想。 也就是說,既然一切法都是無常的,其本性是無法達到的,我們就要放下執著,不能抵擋貪、恨、妄、執著一切法,要清淨無阻,永遠活在真理中。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所謂一切法則的空虛,窮盡了世界的核嫉妒真相。

    我們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境的結果,因緣聚,緣分的盡頭,孟氏的墳墓是多變的,佛法稱之為空。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心經》有云,是一切法則的空性,既不生不滅,既不汙穢也不清淨,既不增不減。

    其實,一開始我以為一切都是空的,但心如水,一切都暢通無阻。 但畢竟我是乙個真實的人,然後我覺得一切都是空的只是乙個籠統的表達,可以分為兩部分:(首先,這是乙個拙見)。

    第一部分:超越理想。 當你有了目標,就要全力以赴,別人在你心中的地位可以比較低。

    一點兒。 這樣,就很容易冷靜下來,集中精力努力。

    第二部分:理想。 有一定數量的東西,你不能強迫它。 俗話說,“盡力而為,服從天命”。 如果你嘗試過,你還沒有。

    要達到效果,那麼你可以冷漠地微笑,輕輕地放下,然後精彩地努力工作,無怨無悔。 如果成功了。

    ,不能一直讀下去,否則可能會成為未來人生道路上的絆腳石。

    這是個人經歷,如果有相似之處,那就不是很光榮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一切物質現象,如山、河、地,以及一切看、聽、知的屬性,以及一切從心中生起的心理活動和認知,都是自性心的幻覺,你的身體和你的意識也是開悟者的幻覺, 清淨而微妙的心。一切都是虛幻的,所以它是空的。 (生起能力的本質是真實的)。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世間萬物都是由條件構成的,因為它是由其他因素構成的,所以沒有實物可以得到,所以說它是空的,比如說一張桌子是由木頭、工具、木匠等多種因素的作用形成的,而沒有實物叫桌子, 所以表是空的,但不能僅僅因為它是空的就說它是空的,等等。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沒有自性,而是因業的和諧而生,無法流動,完全是唯心主義的赤裸裸的認知,確切地說:兩邊都沒有空性!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空性意味著沒有自性,也就是說,所有法則中都沒有自性。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理想主義變了,只有知識出現了。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漢學碩士:萬物空,指邊界的空。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所謂萬物空,應該理解為:萬物都是真空。 也就是說,本體是虛的,可以在現象中不斷變化。

    這是因為一切法都是從因緣和境中生起的,也就是說,所有的人、事、自然現象,都只有有了前因和支撐條件,才能形成,比如長成一棵樹,先有種子(先行),再有陽光、空氣、水等(配套條件),才能長成一棵樹。 也就是說,沒有樹這回事,必須把這些因緣和條件聚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棵樹,而且都離不開。 生長的樹木不是永恆的,它們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生長、生長,甚至枯萎。

    因此,凡因因緣的聚集和分散而無時無刻不在運動和變化的法、人、事、各種現象,都必然會經歷:來、住、變、空,或:生、老、病、死,所以都是無常的,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

    這就是為什麼佛陀說:一切的佛法就像乙個夢幻的泡泡,像露水和電一樣,應該這樣看待。

    因此,佛法中的一切都是空的,不是一無所有的頑固空,而是真空。

    我的解釋可能不是最完整的,但如果你看一些佛經,聽聽一些大和尚的教誨,你就會明白。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佛陀從來不說萬物皆空,萬物皆空,出自後來的中觀和瑜伽學派,他與印度教的婆羅門沒有什麼不同,這也是大乘佛教被印度教同化的原因。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有三種理論:空的、假的和中等的。

    凡人都是執著於存在的虛幻,所以先讓他們打破存在,證悟空,這樣他們才會先苦言空。

    在他們獲得空性之後,他們將被引導從空性走向開悟。

    當他們覺悟到空性和謬誤時,他們就會被引導到開悟。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閱讀更多《金剛經》。 別著急。

  21.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沒有修行,就無法證悟空性。

    即使你明白了空性的真相,如果你做不到,也是徒勞的。

    空不算什麼。 所謂,真空是美妙的。 悟空不等於熄滅觀。 正如房東所說,有一種陷入滅絕的趨勢。 是的,也不是,不是一切。 所謂真空。 還有無常。

    正如儒家所說,要學事,要真誠正直。 學佛、信佛、懂佛,就是對事物的認識。 通過了解真理,然後在生活中實踐,淨化身言心,就是真心正氣,是修身養家,是人間和平。

    我在理論上理解它,但我沒有意識到它,我沒有實踐它。 你無法擺脫世界上的痛苦。 雖然心裡想空,嘴裡說空,心裡有沒有感覺到痛?

    惱火? 如果有苦,有苦,而且很重,那麼可以看出,這種空性不是真空。 它只是假的空。

    苦難之海雖然空虛,但你無法擺脫它,你只能在其中受苦。 你深深地感受到痛苦,但你欺騙自己,一切都是破碎的,空虛的,沒有用的。

    佛是覺悟,覺悟是知行合一,覺悟是無所事事,來來去去,無善無惡,是幸福與智慧的圓滿。 與善惡混雜的人相比,境界高高在上,有判斷力。 佛陀的幸福絕對不是人眼中的那種幸福,它是一種身、言、心清淨的幸福,而不是一種無常的慾望幸福。

    人類的痛苦和幸福是無常的,它們是福與不幸的所在和福氣所依賴的型別。 對於佛陀來說,沒有所謂的好與壞之分,佛陀沒有辨別的心,只有智慧和便利的完美運用。

    看到開裂是生死攸關的,你可以自己做決定。 人若不透透,不解脫,只能沉入苦海,輪迴無頭,生不死,不能自己當斷。 所謂隨遇而安,並不等同於放縱。

    放縱只受慾望控制,而自發性是自然支配下的智慧的體現,兩者之間有著根本的區別。 什麼都不做和什麼都不做是不一樣的。 成佛,生死,是順自然、順天地、逆天改生的行為。

    這與凡人逆天而行,自命相依。

    南方沒有阿彌陀佛。

  22.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當佛陀說萬物皆空時,他並不是說什麼都沒有,而只是說萬物沒有固定的、不朽的特徵。

    佛陀之所以這樣說,是要告訴我們事實的真相,其次是要打破我們的妄想,讓我們能從平等的角度看待一切,從而達到放下一切命運,平靜心靈,看到自然智慧的目的,換句話說, 這是佛陀所傳授的修行的“心法”。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理論就是理論,實證就是實證,佛陀說“四是空”和“一切表象都是假的”,這是修戒定智得的,我們說“空”只是理論上學的,兩者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佛陀不再有煩惱和痛苦,但我們無法擺脫生死的痛苦。

    最後,佛陀很有慈悲心,佛陀是快樂的,他看到一切眾生都慈悲,希望一切眾生都快樂,所以會有佛教傳承下來,但沒有佛會強迫眾生學佛,學不學,都是基於自我意識, 懂層次,學好學壞,也完全是眾生自己的事。話又說回來,誰願意墜入苦難之海?

  23.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沒有正確的理解和真正的信仰!

    你很固執。 空性不是虛無,空性是知道萬物無常而不執著於萬物。

    承諾真空,會有精彩的。

    空性不是可以通過思考來證明的,而是必須通過實踐和經驗證明的。

    虛虛的表面是自性,自性充滿了萬法,而萬法則與自性是分不開的。

    解脫? 輪迴? 可以一樣嗎?

    在苦難的海洋中,你必須緊緊抓住船。 你必須執著於佛陀,才能打破你心中對無名業力的執著。 棄船在苦海,不是完了嗎?

    只有當你過河時,你才不必載船。 這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有這些都是美妙的!

  24. 匿名使用者2024-01-16

    空話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佛陀說他一生都在念佛法,卻一句話也沒說。 言語救人,人害人,沒有任何語言可以表達什麼是空虛!

    你如何向盲人解釋什麼是顏色? 佛陀要向眾生解釋什麼是自性要困難得多。

    佛法是為了經驗的目的,而不是為了解釋。 你越說越清楚這句話在佛法中是不合適的。

    這就是為什麼經常有大德說:不要說,不要說(確實你不能說,你不能說,你不能理解它,你只有在達到那個層次時才能理解它)。

  25. 匿名使用者2024-01-15

    空性不等同於虛無,你處於滅絕狀態。

    空是吃飯、睡覺、睡覺、吃飯。

  26. 匿名使用者2024-01-14

    空性不是虛無,這是最難理解的事情。 心住在至高無上是不對的,住在至高無上更是錯的。

    所謂眾生的“空”和“存在”,都是事物的存在狀態,都是虛幻的。 放下存在,放下空性,放下中間的空性狀態,放下空性之外的狀態,這就是佛陀所說的“真空”。 真空和奇妙的存在是同乙個領域,整個空和所有存在,空性是一而不是二。

    這種描述很抽象,難以理解。 所以,佛法是出世的妙法,世間之言無法形容,只有用心去體會,有了頓悟,才能領悟。 因此,佛陀所說的空性絕不是凡人所理解的。

    成佛的感覺不是幸福,我們說幸福只是相對於世俗的煩惱。 因為世間的感情,不管是痛苦還是快樂,都是虛幻的,都是瞬間生死的,人有妄想,執著於妄想,所以不斷的煩惱,一定不能苦,得到就怕失去,想把握就把握不住。 其實,苦難和幸福只是空洞的概念。

    擺脫這些煩惱,進入永恆的驚奇和寂靜,不再有煩惱和疑惑,這難道不是最大的樂趣嗎?

相關回答
12個回答2024-04-22

我們在佛教中所說的空性,並不意味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空性。 下面是乙個示例: >>>More

14個回答2024-04-22

房東你好!

如果我們從二重解脫法的角度來看,一切法都是空相,因為有無常,沒有自我,無我就是苦,就是空。 >>>More

5個回答2024-04-22

世間萬物皆有愛? 我沒有這個境界,但我不認為對石頭有任何愛,對火和水也沒有愛。 什麼是愛? >>>More

28個回答2024-04-22

愛一切,執著於世間,這句話的意思是,他對世間萬物都充滿了愛,但他只忘記了自己(終生大事)。

2個回答2024-04-22

這個世界應該是指三千世界。

表現是表現在眼睛中的狀態,體現在思想、環境、空間等中。 兩者:兩者。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