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簡要介紹了陳和琴對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貢獻。

發布 教育 2024-04-23
9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他的主要貢獻是:開創了兒童教育。 他對自己的孩子進行了多年的觀察和實驗研究,記錄了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總結了101個教育總結。

    1927年3月,在他主編的《幼稚園教育》月刊上發表《我們的主張》,提出了建立中國式幼稚園教育的15條主張,是幼兒教育研究的結晶,是中國新幼兒教育史上第乙份綱領性檔案。

    1940年後,提出了生活教育的三大目標: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 邊做邊學,邊做邊教,邊做邊進步; 自然和大社會是活生生的教材; 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的17條教學原則。 1943年,建立了我國第乙個較為完整的幼兒園師範教育體系,由初級學院、師範部、小學部、幼兒園部和幼兒園五部分組成。

    生活史

    191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

    1917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

    獲得碩士學位。 1923年,他創辦了鼓樓幼兒園並擔任校長。 1927年任南京孝莊實驗村第二師範學院院長。 1928年至1939年任上海市工業部中國教育司司長。 1949年至1959年任南京大學校長。

    師範學院和南京師範大學。

    院長。 1955年,他被任命為漢字改革委員會委員。 1964年晉公升為九三社**。

    彼亦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南京市委員會委員。 1979年,他被任命為中國教育學會會員。

    全國幼兒教育協會名譽會長、名譽會長。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陳鶴琴。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答]請參閱分析。

    答案分析】1)反對半殖民地半封建幼兒教育,倡導適合國情的幼兒教育中國化,(2)反對死亡教育,倡導生活教育,(3)幼兒園課程理論,(4)重視幼兒園與家庭的合作,本課題需要充分把握陳鶴琴對幼兒教育理論和實踐的貢獻。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陳鶴琴學前教育的理念是:做中文老師,邊做邊學,邊做邊進步。 強調以“做”為基礎,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

    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去思考和發現; 孩子的行為往往是盲目的,鼓勵學生積極地去做,而教師則要提供有效的指導,運用各種心理和教學規律來啟發和誘導。

    陳鶴勤提出“生活教育”。

    理論上,重視科學實驗,主張我國兒童教育的發展要適應國情,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呼籲建立兒童教育師資培訓體系。

    編纂了數十本幼兒園、小學教材和兒童課外閱讀材料,設計推廣了玩具、教具和幼兒園裝置。 在他的一生中,他從事了包括“家庭教育”在內的一系列幼兒教育的開創性研究和實踐。

    等作品。 <>

    陳和勤提出幼兒園應遵循的十項原則:因地制宜

    1.課程的國籍;

    2.課程的科學性;

    3.課程的受歡迎程度;

    4.課程的童趣;

    5、課程的持續發展;

    6.課程的真實性;

    7. 課程的適用性;

    8. 課程的教育性質;

    9.課程的啟發性;

    10. 課程的口頭性質。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陳鶴琴我國知名兒童教育家“中國幼兒教育之父”。。1923年,他創辦了南京鼓樓幼兒園,這是中國最早的幼兒教育實驗中心。

    創立“生活教育”。

    哲學,一生致力於探索漢化、民用化、科學化幼兒教育之路。

    生活教育的三大目標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 做中文老師,邊做邊學,做中學。

    求進; 自然和更大的社會是我們活生生的教材。

    1)教育觀。

    陳和勤先生指出,要按照生活教育的精神辦幼兒園,就必須“以自動代替被動”和“自給自足”。

    動態學習,自發學習“,要用自己的大腦獲取知識,教師必須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不能參與。

    傳統的輸液,對幼兒的被動管教。

    2)教育目標: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

    3)教育方法:做中文教學,做中學,做進步。

    4)教育內容:自然與大社會是活生生的教育,與現實緊密結合。

    5)教育原則。

    陳鶴勤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的17條原則,比如“孩子能做什麼,就讓他自己做; 蹣跚學步的孩子可以思考的地方。

    讓他自己思考“等,體現了對幼兒主體性的尊重。

    注意幼兒動手動腦,注重直接體驗的價值。

    和其他想法,奠定了幼兒園教育原則的基礎。

    1)課程的中心。

    陳鶴勤先生反對幼兒園課程脫離實際,主張幼兒園課程體系要以兒童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為中心,讓兒童充分接觸物、與人接觸,獲得直接體驗。

    2)課程結構。

    將課程內容劃分為“健康、社會、科學、藝術、文學”是乙個整體,稱為“五指活動”。

    3)課程的實施。

    強調根據兒童的經驗、身心發展特點和社會發展需要選擇教材; 我們反對將不同學科的教學劃分為不同學科的做法,主張以社會性為中心進行綜合單元教學“整體教學法”。;倡導基於遊戲的教學。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陳鶴琴舉起了 17 條帶教學原則,即

    1、誰能做到的,誰能自己做,就讓他們自己做;

    2.孩子能自己想什麼,就讓他自己想;

    3、你想讓孩子做什麼,就教孩子怎麼學;

    4. 鼓勵孩子發現自己的世界;

    5、積極鼓勵勝於消極制裁;

    6、自然與大社會是我們活生生的教材;

    7.比較教育學;

    8、運用競賽方式,提公升學習效率;

    9.積極的提示比消極的命令好;

    10. 替代教學法;

    11、愛護環境,善用環境;

    12、分組學習和聯合研究;

    13. 教學遊戲化;

    14. 講故事的教學;

    15.教師教教師;

    16.孩子教孩子;

    17.精確觀察。 這突出了以孩子為學習主體的思想和“生活”和“做”字,讓孩子處於主動學習的位置。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1、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

    2.注意父母的角色。

    陳鶴勤非常重視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他對父母提出了以下要求:

    1、家長應尊重子女的個性; 2.家長應步調一致; 3.父母要給孩子真愛。

    3、在對學齡前兒童心理與教育的長期研究基礎上,陳鶴琴提出了一種適合學齡前兒童發展的課程組織方法,即“整體教學法”。

    第四,陳和勤提出了適合國情的幼兒園課程編制應遵循的十項原則。

    1.課程的民族性; 2.課程的科學性; 3.課程的受歡迎程度; 4.課程的童趣; 5、課程的持續發展; 6.課程的真實性; 7. 課程的適用性; 8. 課程的教育性質; 9.課程的啟發性; 10. 課程的口頭性質。

    5.陳鶴勤提出17條教學原則。

    1.無論孩子自己能做什麼,都應該允許他自己做; 2.孩子能自己想什麼,就讓他自己想; 3、你想讓孩子做什麼,就教孩子怎麼學; 4. 鼓勵孩子發現自己的世界; 5、積極鼓勵勝於消極制裁; 6、自然與大社會是我們活生生的教材;

    7.比較教育學; 8、運用競賽方式,提公升學習效率; 9.積極的提示比消極的命令好; 10. 替代教學法; 11、愛護環境,善用環境; 12、分組學習和聯合研究; 13. 教學遊戲化; 14. 講故事的教學; 15.教師教教師; 16.孩子教孩子; 17.隨著年齡的增長進行精確觀察。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陳鶴琴的學前教育非常值得學習,教育理念很好,可以學到的知識範圍很廣。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為了更好地改善我國幼兒教育現狀陳鶴琴1927年發表了幼兒教育的新主張:

    第二個主張:幼兒教育應該是老師和家長的責任,家長一定不能讓孩子在學校裡以為是老師的責任,只有老師和家長齊心協力,相互促進,才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 第三項索賠:

    陳鶴琴認為,只要孩子能學會,就應該被教導。

    陳鶴琴的學前教育啟示

    陳鶴勤幼兒教育思想的主要教學內容是改革與發展、理論與實踐,既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又符合我國國情的教育理念。

    因此,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把陳和琴的幼兒教育思想落實到實際教學中,只要理論與實踐有效銜接,陳和琴的教育思想就永遠不會枯萎,與時俱進,進而推動我國教育又好又快發展。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五指教學法是中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倡導的一種幼兒教育方法,他認為學前教育應該以各種方式教孩子健康、科學、社會、藝術、語言五個方面,以達到完整教育的目的。

    五指教學內容。

    1.生活是以健康為基礎的,所以必須有健康的活動。

    2.要認識認識自己,了解環境,了解自然,忍受封閉的生活,就必須要有探索精神和科學活動精神。

    3.人們不能孤立地生活,從個人生活擴充套件到群體生活,並有社會活動。

    4.人是情感動物,生活充滿趣味,所以必須有藝術活動來美化情境。

    5.與人交往時需要使用語言和文字,記錄、整理和儲存,並有語言活動。

    教學單元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生活經驗,通過常識測驗、遊戲、工作、故事、歌曲等方式進行設計。

    歷史。 1.五指教學法最早是1945年由中國兒童教育家陳和勤在擔任上海國立幼兒園師範學院校長期間提出的。

    當年,台灣省教育廳指定女教師籌備幼兒園研究型幼兒園教學單位,熊惠英主任以“五指教學法”為藍本,編纂了《幼兒活動單元教材》教材,供學前教育單位使用。 它於 1953 年出版,由 49 個教學單元組成。

    3.這種教學方法從1951年到1959年在台灣的學前教育單位很普遍,現在已經很少使用。

相關回答
18個回答2024-04-23

孔明乃戴著鶴,戴著圍巾。

3個回答2024-04-23

拇指和卡林巴是樂器,卡林巴實際上是這種樂器的英文卡林巴的音譯,但大多數時候它被翻譯為卡林巴。 17音和20音指的是其中的彈片數量,20音的音調更多,範圍更廣,但目前市場上使用的17音較多,因為它們演奏起來更方便。 你的朋友從Grenilla買的17音kalimba非常好,這個carimba的質量非常好,而且彈片上還標有音符,更方便新手操作。

12個回答2024-04-23

木頭既輕又硬(其實一般木頭都可以,膠合板還可以),鑰匙(槳)是鑰匙,硬度高,厚度適中,很多人使用鋼鋸片,但是鋼鋸片太寬,不容易加工,可以去修車的地方把兩把汽車雨刮器放在鋼骨裡面, 寬度和厚度比較合適,缺點是硬度稍差,聲音不如鋸片清脆,但還是很好的材料。

8個回答2024-04-23

ERP系統:企業資源規劃的簡稱。

14個回答2024-04-23

《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詩歌的優良傳統,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詩人,形成了中國詩歌藝術的民族特色。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