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大軍的遠征被全殲,是明朝的哪一場戰役?

發布 歷史 2024-04-23
23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明朝是朱元璋於1368年建立的,朱棣即位後,大力治國,大力發展,當時蒙古部落眾多,而且之間戰爭不斷,起初這些部落不敢與明朝作對, 但有這樣乙個部落,他們實力不強,卻要和明朝作對,本來是一場必須打贏的仗,但是因為指揮錯了,明朝的十萬大軍最終被全軍覆沒,而這個沒有任何本事的統帥,就是邱甫。

    當時韃靼人出兵與明朝作戰,朱棣自然不能容忍,於是決定派十萬人大軍遠征,為此他精心挑選了統帥,可惜當時明朝沒有名將,朱棣最終選擇了邱府。 邱甫還是有些本事的,但是他沒有指揮三軍的天賦,所以最終導致了這次失敗。

    這場戰爭全軍覆沒10萬,有兩個原因。

    一是朱棣不認識人。 朱棣本身就是將領,卻沒有看到邱甫沒有能力帶十萬大軍,而且在邱甫出國作戰的時候,朱棣曾多次命令邱甫按照命令行事,但邱甬卻沒有聽從命令,這說明朱棣對邱甫的控制不是很嚴格, 這讓邱甫在外面肆無忌憚。

    二是自然是因為邱芙的無能。 邱甫狂妄自大,聽到俘虜提供的資訊後,毫不猶豫的相信了,甚至連朱棣的警告都沒聽從,以為敵人很容易打敗,於是最後被俘虜騙了,伏擊了,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雖然戰爭以明朝戰敗而告終,但隨後朱棣懲罰了邱甫,王驅親征服,朱棣是榮馬戰場上的將領,指揮能力自然很高,再加上皇帝親征服,也給軍隊帶來了高昂的士氣,這場戰爭的勝利不言而喻, 韃靼人再也不敢挑釁了。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為了懲罰韃靼人,朱棣計畫出十萬大軍遠征,但此時卻十分煩惱,對於統帥角色的選擇,朱棣最後只能選擇邱甫,但因為大意,低估了敵人,最終導致了全軍全軍覆沒。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據說明朝永樂皇帝朱棣派秋甫去打蒙古韃靼人,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他的錯誤決定,本不應該處於這種境地。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在明朝。 韃靼人主動挑起戰爭,觸及了明朝的底線。 名組派邱甫為將軍,率領十萬大軍遠征,因為邱甫的無能導致戰敗。 最後,明成祖親自率領部隊。 打敗了韃靼人。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第一次戰爭是1592年開始的寧夏戰役,第二次是同樣始於1592年的朝鮮戰役,第三次戰爭是1599年開始的盤州戰役。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這三場戰爭分別是:寧夏之戰、朝鮮之戰和半居之戰。 寧夏之戰始於1592年,朝鮮之戰始於1592年,半居之戰始於1599年。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不是五大戰嗎?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那是因為明朝的朱棣稍有小心翼翼,派人給蒙軍下毒,蒙古軍打仗的時候很弱,全軍全軍覆沒。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這是因為蒙古軍隊有肌腱。 他們沒有太多的足智多謀,他們只知道如何戰鬥。 但當時,明朝的軍師很多。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這是因為他們非常魯莽,他們沒有任何策略,他們只知道如何進攻,所以這會導致全軍覆沒。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沒有你說的這回事。

    我感覺你說的是俞乾保衛京師,土木堡換後,瓦拉大獲全勝,募集了十多萬大軍,俘虜了明應宗,攻打明京師,想著再賺一筆錢。 這時,俞乾奉命危在旦夕,經過一番苦戰,他擊敗了瓦拉特,力挽狂瀾。

    但是沒有二十萬人打十萬人這回事,于謙從全國各地調兵馬到京秦王那裡,兵力二十萬。 京城九門,方圓四十五裡,如果只有兩萬大軍,就去找宮衛,守守城門,城牆上一般人有兩公尺,根本守不住。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是魏忠賢救了明朝,魏忠賢雖然確實不是乙個好人,但他的戰鬥確實很有天賦。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是朱元璋。 因為當時,朱元璋親自帶兵打仗。 它激勵了士兵們。 朱元璋的武功也非常高。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當時很被動的俞謙選擇站出來,提出把社會放在第一位,君主放在首位,拯救了當時的明朝。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這個人就是俞謙,他支援大家選出新皇帝,然後嚴懲惡人,掌管國家的軍政事務,千方百計幫助明朝。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應該是撫順之戰。 這是明軍與後晉交鋒的第一戰,也是戰敗最嚴重的一次,不僅導致了撫順和清江的淪陷,也增強了後晉的士氣,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松津之戰是失敗最嚴重的一次。 1642年,明清兩軍在錦州地區爆發決戰,最終以明軍幾乎全軍覆沒而告終,這場戰役對明朝打擊最大,九方精銳戰敗,關外重要城鎮全部失守。

    在這場戰役之後,明朝的滅亡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李自成打算用和平手段安撫西北三方。 榆林城總兵王定早已被叛軍的氣勢嚇得魂飛魄散,帶著數十名親信棄城。 這時,李自成的投降檔案到了榆林。

    令人驚訝的是,玉林並沒有投降。 當時,榆林市政使召見惠憲副將和劉廷傑將軍商議,拒絕了李自成的綏靖政策,準備與叛軍決一死戰。 榆林要想抵抗叛軍,僅靠官軍是遠遠不夠的。

    這時,杜任想到了隱藏在榆林城的精銳大軍。 榆林是明朝陝西江門的根據地,從榆林過來的明朝各地士兵不計其數。 此時,有尤世偉、王世勤、王世國、侯世祿、侯公濟、王學書、李長陵,這些榆林的閒將手裡都有自己的家族。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靖南之戰”,又稱“景嚴變”,是發生在中國明朝建文年間的一場內戰。 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7月,諸侯國中最有權勢的諸棣因不滿朝廷縮小封建領地的措施而造反。 戰爭持續了三年,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的軍隊奪取了頭顱。

    寧津之戰 天啟七年五月初六,即天宗元年(1627年),後晉太極帝以“明人錦州、大嶺河、小嶺河築屯田城”為藉口,沒有商量,以誠意為藉口, 明朝嘉靖42年(1563年)親自率領數萬大軍,出瀋陽,西徵集兵,攻打仙遊之戰,在明朝抗日戰爭中,福建總將齊繼光指揮明軍解除了對鮮佑(今福建)的圍困, 擊敗瓦科斯城的戰鬥。

    萬曆三大進軍。

    所謂萬曆三大戰役,是指在東北、西北、西南邊疆幾乎同時進行的三次軍事行動:平息畢白叛亂; 對朝鮮的援助戰爭; 平息了楊應龍的叛亂。 畢白是蒙古韃靼人,在嘉靖年間向明朝邊將鄭室投降,後來成為寧夏副總司令。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太祖北伐、靖嚴之戰、五次遠征漠北、北京之戰、東南抗日之戰(非戰役)、萬曆三大遠征、明清戰爭、明朝末期鎮壓起義。

    這是很多,幾乎不可能全部列出。

  21.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景嚴變、安南戰爭、北伐沙漠、京防戰爭、北伐孟源、齊繼光抗日戰爭、萬曆三大遠征。 白梗和廣寧對滿洲的戰爭,以及對通古斯的各種戰爭,不可能一一列舉。

  22.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LZ,讓我們來看看明朝的那些東西。

  23.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 《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1409年-1424年)明太宗遠征漠北之戰》是指永樂年間的明成祖朱棣之戰,永樂七年1409年,十二年1414年,二十年1422年,二十一年1423年,二十二年1424年, 反對漠北北元朝殘餘的三個部落,即韃靼、瓦拉特和烏利昂哈。如此一來,蒙古軍隊進一步磨帆弱化,維持了明朝邊界的安寧,也讓明朝疲憊不堪,成祖在第五次個人勝利後,也在回朝途中病逝。

相關回答
24個回答2024-04-23

吃喝玩樂是生活的一部分,這是每個人每天都要經歷的事情,看似很簡單,但是一旦人多了,即使是簡單的事情也會變得非常複雜。 尤其是在上廁所的時候,如果每個人都在露天排便,那麼我們無法相信我們生活的環境有多糟糕。 古代軍隊行軍打仗的時候,幾十萬人沒有廁所,哪裡都解決不了? >>>More

12個回答2024-04-23

因為張遼對孫權的軍隊採取了偷襲的策略,而孫權對敵人的打擊比較輕。 這也是他輸給張遼的原因,導致他的元氣大打折扣。

8個回答2024-04-23

曹操曾經說過:生兒子就應該像孫忠謀一樣。 看得出來,曹操對孫權的評價非常高。 作為亂世能跟上曹操、劉備步伐的君王,孫權確實有他的優勢。 >>>More

8個回答2024-04-23

…哥,劉邦一戰能死五十萬,誰說要統一......全世界有 100,000 人

8個回答2024-04-23

十萬征服大軍被李詩詩的鶯叫聲打敗,這指的是李詩詩的枕風。 正是通過李詩詩的枕風,宋江感動了宋慧宗,完成了梁山的招募計畫。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