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是這樣。 就連我們的高中地理老師也這樣總結九大行星和太陽的距離:水、金、土、火、木、土、天、海、冥界。
-
冥王星不再被認為是一顆行星,而是被列為“矮行星”。
北京時間24日晚上9時20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投票通過第5號決議,部分採納了新的行星定義,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名單之外,被列為“矮行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放棄了太陽系中除冥王星以外的八顆行星是“經典行星”的觀點,從而證實了太陽系中只有八顆行星,冥王星已被降級為“矮行星”。 之前傳聞的第乙個計畫是太陽系將被中止,並計畫再增加三顆二階行星。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了冥王星,當時誤判了冥王星的質量,認為冥王星比地球還大,於是給冥王星取名為大行星。 然而,經過近30年的進一步觀測,發現它的直徑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還小。
行星定義委員會最初的提議是,除了將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確定為經典行星外,還將冥王星降級為二等行星,並將穀神星、卡戎和2003UB313歸為二等行星。
-
這個在裡面,祝你好運。
-
冥王星之所以不是八大行星之一(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上,天文學家通過了一項決議,正式將冥王星歸類為矮行星,並將其從自星列表中刪除)。
1.冥王星非常小:很多人認為冥王星很小,就像一顆普通的小行星,但實際上這顆矮行星的直徑為2360公里,是月球直徑的三分之二,是木衛二的四分之三。 冥王星最大的衛星卡戎的直徑約為1,207公里。
2.冥王星曾經是海王星的“衛星”:1965年,研究人員發現了乙個軌道共振——冥王星和海王星之間的軌道上有乙個最佳引力點,這種軌道共振可以防止兩顆行星靠得太近。
3.冥王星是一顆冰冷的行星:冥王星的表面覆蓋著大量的冰,包括冰凍的氮和甲烷,但冥王星作為乙個整體的密度是冰水的兩倍,而這顆矮行星的質量是由三分之二的岩石和三分之一的冰水組成的,所以冥王星恰恰是一顆有冰殼的岩石行星。
4.冥王星總是處於“黑暗”之中:冥王星的軌道距離太陽約48億公里,所以很多人猜測冥王星表面一直處於黑暗之中。
科羅拉多州西南研究所新視野號探測器專案負責人艾倫·斯特恩(Alan Stern)說:“事實並非如此,即使是照射冥王星的正午陽光也比人們預期的要低,它可能就像地球上非常陰沉的天氣或黃昏一樣。 ”
5.冥王星缺乏空氣:上世紀80年代,研究人員發現冥王星有乙個大氣層,其中主要含有氮氣,就像地球的大氣層一樣。 但冥王星的空氣中也含有一氧化碳和甲烷,它們比地球大氣層更稀薄,更多地延伸到太空環境中。
6.冥王星的軌道太平:冥王星的軌道是橢圓形的,離太陽最近的距離是1億公里,最遠的距離是1億公里。 這顆矮行星的軌道相對於黃道(地球繞太陽軌道的平面)傾斜17度,冥王星的軌道引數與其他八顆太陽系行星的軌道引數完全不同。
-
不。
這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根據與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於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5號決議中,冥王星(Pluto)被歸類為矮行星, 除了八大行星的名字。
冥王星(小行星編號:134340冥王星; 天文程式碼: , unicode 程式碼:
U+2647)是柯伊伯帶的一顆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乙個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 冥王星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矮行星,也是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
-
類別: 教育, 科學, >> 科學與技術.
問題描述:資料對比。 分析:
由於冥王星與其他八顆行星有很大不同,它不被認為是太陽系中的第九顆行星,而應該被歸類為小行星。 其原因如下:
首先,賽道很特別。 這八顆行星以接近圓形的橢圓軌道繞太陽執行,而冥王星的軌道非常長且扁平,心率為0 248。 它的遠日點為74億公里,而近日點只有45億公里,在海王星的軌道內。
冥王星是唯一乙個軌道插入相鄰行星的冥王星;
二是旋轉異常。 除了水星和金星由於太陽的引力而緩慢旋轉外,八顆行星的自轉週期都在9到25小時以內,而遠離太陽的冥王星的自轉週期為6天9小時17分鐘,這與行星序列的物理性質相反。
第三個是小的。 根據目前可用的材料,冥王星可能比月球小;
第四,它有地球靜止衛星。 1978年7月7日,美國天文學家克里斯蒂發現,冥王星的衛星“卡戎”的直徑約為冥王星的三分之一,其軌道週期等於冥王星的自轉週期。 在太陽系行星的眾多天然衛星中,這是唯一的同步衛星。
對於冥王星來說,“卡戎”衛星顯得如此之大,以至於人們認為它可能不是冥王星的衛星,而是冥王星的雙星系統;
第五,它的組成與柯伊伯天體相同。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天文學家在海王星和冥王星附近發現了許多小行星,這些小行星的成分與冥王星相似,主要是岩石和冰,被稱為柯伊伯天體或柯伊伯小行星帶。 因此,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也可能是這些小行星之一。
-
冥王星是一顆矮行星。
冥王星於1930年由克萊德·湯博(Clyde Tombaugh)發現,並認為它是第九顆行星。 1992年後,在柯伊伯帶發現了許多質量與冥王星相似的冰造物體,挑戰了冥王星作為行星的地位。 2005年,厄里斯的發現甚至比冥王星的質量還要大27%,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在次年正式定義了行星的概念。
新的定義將冥王星排除在行星範圍之外,將其歸類為矮行星(類似冥王星的物體)。
-
根據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投票通過的行星定義,行星和矮行星的區別在於它是否清除了其軌道上的其他天體。 換句話說,如果乙個天體被定義為行星,它應該是當地天體群中最大的。 區域性天體組是指穿過並接近天體軌道的物體的集合,通俗地說,是指圍繞該天體軌道的其他天體。
行星比其軌道周圍的其他天體加起來還要大。
根據新的定義,乙個天體也具有足夠的質量,呈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軌道附近的其他物體,稱為“矮行星”。 冥王星是一顆矮行星。 其他不符合上述條件的繞太陽公轉的天體統稱為“太陽系小天體”。
-
不是第九大行星,因為冥王星被歸類為矮行星,大小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所以不能稱為大行星。 檢視百科全書了解詳情。
-
或者反正一顆行星!
冥王星的成分尚不清楚,但其密度(每立方厘公尺約2克)表明冥王星可能由70塊岩石和30塊冰水組成,就像海衛一一樣。 地球表面的明亮部分可能被一些固體氮和少量固體甲烷和一氧化碳覆蓋,冥王星表面黑暗部分的成分尚不清楚,但可能是一些基本的有機物或宇宙射線引發的光化學反應。 >>>More
冥王星於1930年由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之所以被命名為大行星,是因為他錯誤地估計了冥王星的質量,並認為冥王星比地球大。 然而,經過近30年的進一步觀測,發現它的直徑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還小。 >>>More
冥王星只有月球的三分之一大小,重量比地球輕470倍,除了2015年發現厄里斯外,這顆行星比冥王星重27倍左右,所以在2016年,IAU(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縮寫)正式定義了行星的概念,將冥王星排除在行星範圍之外,將其歸類為矮行星(類冥王星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