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宣揚什麼? 什麼是道教?

發布 文化 2024-05-04
5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道家求真,修真人,返璞歸真。

    可惜的是,現在的道家大多走的是祈福消災的路線。 我不想努力工作'修煉到天)。

    修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的總稱,道教並不統一,有多個教派和不同的教義。 但不管是哪所學校,核心思想都是一樣的:

    1. 道教是多神教。 道教的宗教觀基本一致,即認為存在乙個“仙界”,裡面有多個“仙人”。 因此,道教具有很強的包容性。

    2.道教奉行“現世報應”,以長生不老或公升生為修煉的最終目標。 不管是長生不老還是飛公升,乙個人的身體就是資本,為了強身健體,我想了很多方法,比如煉丹、補品、氣功,甚至包括觀星占卜(避惡求吉保平),風水是輿論之術(順便說一句,道家風水看楊家, 而且看陰屋是謊言,記住道教是追求現世報應的宗教)。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 道教是以中國古代的鬼神崇拜觀念為基礎,以黃老道教的思想為基礎,繼承了戰國時期以來仙術的演進。 東漢末年,出現了一大批道教組織,包括著名的太平道和五斗公尺道。

    張道陵族長正式創立了已有1800年歷史的教團。 道教是一種多神教的崇拜,神仙是人格化的,體現在道教對“道”的信仰中。 道士是道教神職人員,全國有3萬多名道士。

    宮殿是道教活動的場所,全國有2000多座宮殿註冊和開放。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念佛法經》 女人在世間是壞的,所以一切善都被毀了。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道教是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經典著作為基礎的,但戰國時期的道教還不是道教。 道士是道教神職人員的成員。 直到漢朝之後,騎士團才成立。

    漢魏時期是道教的起源。 作為道教最終形成的兩個里程碑事件:乙個是《太平經》的流通,另乙個是張道陵的《五斗公尺道》(《天師道》)。

    東漢順帝(126-144)在位期間,《太平清陵書》(即《太平經》,據信由漢成帝統治時期的齊人甘忠科編纂)廣為流傳。 到了漢陵帝那裡,張嬌在《太平清靈書》中傳教,稱太平道,自稱大聖好師,追隨者遍布天下,已經頗有影響力。 後來,黃巾起義失敗,太平路日漸衰落。

    同為東漢順帝時,張道陵在蜀縣鶴鳴山學道,招弟子傳道,信徒出五桶公尺,故稱五桶公尺。 他的兒子張恒和孫子張魯(張魯,閬中侯,三國時期的分裂政權)維持漢中多年,後來與最高統治當局合作,使武鬥公尺道的影響力從西南角蔓延到大海,進而發展成道教正宗的天師道。

    唐高祖李淵承認老子李二為祖宗,宋振宗和宋惠宗也信奉道教,宋惠宗稱自己為“道教皇帝的領袖”,因此道教受到高度尊重,成為國教。 這時,茅山、格皂等派系出現,道天師也重新出現。 自漢晉以來,道家丹定派,由於韓鍾離、呂東斌等人的大力倡導,內丹學問開始出現在世間。

    道教在唐宋時期興盛。

    張道陵,正宗道家天師,道教創始人,被尊為第一代天師。

    道家人物。 傅習、女媧、黃帝、老子、莊子、列子、關銀子、毛鷹、龔和尚、閆俊平、黃世工、張亮、張道玲、魏伯陽、於季、左慈、諸葛亮、葛玄、徐勳、葛洪、寇千志、陸秀景、陶紅景、孫思邈、程玄英、王玄蘭、司馬成珍、吳雲、杜光廷、鍾立全、 呂東斌, 劉海嬋, 彭曉, 陳泉, 張伯端, 石泰, 薛道光, 白玉嬋, 劉永年, 翁寶光, 彭雲, 王重陽, 馬 Yu, 邱楚基, 劉楚軒, 王楚義, 郝大同, 孫步爾, 曹文義, 李道春, 張俊芳, 王志進, 張三丰, 孫玄青, 陸喜星, 袁克麗 王長月, 黃守忠, 劉一鳴、傅金泉、劉華陽、李漢旭、黃元吉、王東庭、劉明瑞、閆玄儀、陳玄寧、盧東斌、曹國書、鍾立泉、張國勞、何先姑、藍彩和、韓湘子、鐵桂、李譚、楚端。

相關回答
17個回答2024-05-04

道教的起源通常被認為起源於古代巫術和道家思想的結合。 巫術有兩種型別:原始巫術和後來的數學。 因此,道教與數學的關係應該是: >>>More

5個回答2024-05-04

周智,中國陝西,他的名字叫任法榮。

8個回答2024-05-04

這條路是最大的。 不過道太虛無縹緲,作為宗教,信徒不容易崇拜,所以有特定的神仙。 道教把“道”看作是最高的信仰。 >>>More

6個回答2024-05-04

道教是我國固有的宗教,由張道陵、張天石在東漢時期創立。 它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 它與當地中國文化緊密相連,深深扎根於中國的沃土,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對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6個回答2024-05-04

東漢順帝(126-144)年間,張靈在蜀縣鶴明山(今四川大邑縣)創立了正一孟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