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電子數字計算機實際上是在1935年和1939年由愛荷華州立大學物理系副教授約翰·文森特·阿塔納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和他的合作者克利福德·貝瑞(Clifford Berry)開發的 6 1 貝瑞(當時是物理系的研究生),使用了300個電子管。它被命名為ABC(Atanasoff-Berry Computer)。然而,這台機器只是乙個原型,並沒有完全實現阿薩納索夫的願景。 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阿塔納索夫被徵召入伍,ABC的發展中斷。
然而,ABC計算機的邏輯結構和電子電路的新穎設計思想為電子計算機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靈感。 因此,阿塔納索夫應該被公認為“電子數字計算機之父”。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一直被誤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電子計算機,國內教科書也一直這樣表述。
ENIAC於1943年開始製造,並於1946年2月完工,但其設計思路與ABC基本相同,只是使用了更多的管子和更多的計算能力,主要用於計算彈道學和研製氫彈。 它的負責人是約翰·莫利(John W. Mowley)Mauchly)和Eckert,J
presper eckert)。一旦他們完成ENIAC的製造,他們就申請了美國專利。 正是這項專利導致了ABC和ENIAC之間關於“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長期爭議。
1973年,美國明尼蘇達州地方法院正式判決推翻並撤銷了莫克利的專利,從法律上認定阿塔納索夫是現代計算機的真正發明者。 雖然莫克利失去了專利,但他們的功勞無法抹去,畢竟是他們按照阿塔納索夫的想法完全構建了真正意義上的電子數字計算機。
-
第一台計算機(ENIAC)於1946年2月在美國誕生。 提出程式儲存的美國數學家馮·諾依曼(von Neumann)於1943年在美國陸軍部的資助下開始了ENIAC的開發,並於1946年完成;
-
發明CPU的人是美國,發明手機的人也是美國,沒有美國,中國就是雞肋骨。
-
最早的電子計算機與今天功能強大的台式機大不相同。 它們重達數噸,但只能儲存少量數字和字母。 最早的此類計算機之一是由約翰·莫奇利(John Mochley)和約翰·埃克特(John Eckert)領導的一組科學家在美國開發的。
他們在 1942 年和 1946 年建造了這台計算機,並將其命名為“ENIAC”。
ENIAC的儲存容量極小,這意味著它很難使用。 它也非常不可靠,因為它有大約 10,000 個管子。 這些管子很容易過熱,經常需要更換。
但那只是開始。 ENIAC可以在毫秒內計算出兩個數字的總和,這意味著它可以在一天內完成與人類數學家一年相同的計算。
計算機的後期發展始於使它們更易於使用:它們儲存了乙個“程式”,或一系列告訴計算機該做什麼的指令; 找到了增加計算機儲存量的方法; 鍵盤等儀器的新增使輸入所需資料變得更加容易。
也許計算機的快速發展與1947年電晶體的發明密不可分。 這項發明為管子提供了一種更小的替代品,這種管子不會變熱。
很快,計算機變得更小、更可靠。 現代“資訊時代”真正開始了!
19世紀,英國發明家查爾斯·巴貝奇在洛夫萊斯伯爵夫人埃達(又名埃達·奧古斯塔)的協助下,設計了乙個巨大的機械“計算引擎”。 它充滿了槓桿和齒輪。
有些人將這台機器視為第一台計算機。
-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誕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摩爾電氣學院。
-
中國幾乎所有的計算機教科書都表明,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於1946年,它的名字是“ENIAC(Eniac)”,開發者是John Mokry
mauchly)和埃克特。
但最近,這個一直被廣泛封閉的經典結論,卻成為了巨大爭議的話題,圍繞著“誰是真正的'計算機之父'”的話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爭論。 為了找到真正的“計算機之父”,有必要重新定義第一台計算機,它有可能撼動甚至顛覆長期以來的印象......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
-
第一台真正可以稱為計算機的機器誕生於1946年美國,由毛啟立和埃克特發明,名字叫ENIAC。 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它很笨重(它占用了乙個房間)並且消耗大量電力(整個城鎮都知道,因為每家每戶的燈光都很暗! 而且記憶容量很低(只有100多個字),但已經是人類技術的一大進步了。
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 莫奇利博士和他的學生埃克特設計了。
-
最初由約翰·馮·諾依曼(Johann von Neumann)發明。
圍棋,在中國古代被稱為彝族,可以說是整個古代棋類中象棋的鼻祖,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根據Shiben的說法,Go是由Yao建立的。 金章華在《博物學家》中也說過: >>>More
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作為盟國參加了戰爭。 美國陸軍要求賓夕法尼亞大學摩爾學院電氣工程系和阿伯丁彈道學研究實驗室共同努力,每天提供六個火表。 每張桌子上必須數上數百個彈道學,任務既繁重又緊迫。 >>>More
<>9月1956,中國派代表團到蘇聯進行計算技術。 團長閔乃達,團副團長王錚,團員有吳繼康、範新碧、夏培素、周守先、孫素、莫根生、徐顯宇、閆有光,翻譯張偉、穆麗麗、李向生等15人。 前蘇方的主辦單位是蘇聯科學院精密機械與計算技術研究所。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