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導致藥物性耳聾?

發布 健康 2024-05-22
14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藥物性耳聾是指耳毒性藥物引起的耳聾或前庭功能障礙,可對耳蝸或前庭造成損害。

    換句話說,由使用某些藥物或接觸某些化學製劑引起的耳聾。

    已發現耳毒性藥物100餘種,主要包括氨基類抗生素、抗瘧藥、鎮痛藥、利尿劑、麻醉藥、抗驚厥藥、消炎藥、抗癌藥、抗結核藥、心血管藥物、避孕藥、砷、汞等產品。 其中,誤用或濫用抗生素(氨基糖苷類藥物)是藥物性耳聾最重要和最常見的原因。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藥物性耳聾的病因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稱為遺傳性先天性耳聾,是由遺傳或染色體異常等遺傳缺陷引起的聽力障礙,多為感音神經性耳聾。 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和對我國聾人口的研究,線粒體DNA、基因突變與藥物性耳聾的關係在與遺傳性耳聾相關的基因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其次,還有一種非遺傳性先天性耳聾,在孕期間可以被母親不當使用,常指一些耳毒性藥物,如氨基糖、糖苷、細胞毒性藥物、抗瘧藥、化療藥、利尿劑等,這些藥物通過胎盤進入胎兒,導致胎兒中毒,誘發耳聾。 此外,懷孕期間的深度麻醉也會對胎兒造成聽力損傷。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藥物性耳聾。 主要原因是患者在接觸抗結核和抗菌耳毒性藥物時,藥物具有損傷聽覺神經的能力,進而導致聽覺神經的退化和萎縮,使患者出現嚴重的聽力損失、耳鳴和眩暈。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積極避免接觸耳毒性藥物,因為耳毒性藥物引起的耳聾後沒有特殊作用**。

    耳毒性藥物包括鏈黴素、硫酸慶大黴素、紅黴素和美曼黴素。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首先,耳毒性藥物,特別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果能用,就不宜使用,必須使用時應選擇耳毒性較小、效果好的藥物。 使用最小的有效劑量,以保持給藥持續時間盡可能短。

    其次,在服藥前,應仔細閱讀用藥說明書,嚴格把握用藥適應症,選擇合適的藥物做正確的用藥。

    第三,老年人、幼兒、肝腎功能不全者、已有聽力障礙者應減少劑量或延長間隔時間。 孕婦應禁忌使用耳毒性藥物。

    第四,有些耳毒性藥物放在一起使用時會加重毒性作用,會加重對聽覺神經的損害,因此應盡量避免使用兩種以上的耳毒性藥物。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最常見的可引起耳聾的解熱鎮痛藥是阿司匹林,可引起雙側對稱性聽力損失,最高可達40分貝,且損傷是可逆的,還可留下嚴重的耳鳴和永久性聽力損失。 此外,臨床常用的鎮靜催眠藥如苯巴比妥,重金屬製劑如砷、鉛、汞等,避孕藥如萘普生也可引起耳聾。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在嚴重的情況下,還可能出現站立或步態不穩,以及兩側肢體運動不協調。 一般來說,停藥後,雙耳的聽力開始對稱下降幾個月甚至幾年。 它也可能發生在用藥期間,最終導致耳聾。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藥物性耳聾,顧名思義,就是藥物引起的聽力損失。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藥物性聽力損失,又稱藥物性聽力損失或藥物性聽力損失,是指由於使用某些藥物而導致的聽力損失。 這些藥物被稱為“耳毒性藥物”,它們對內耳的結構或功能有直接的破壞作用,導致聽力損失甚至完全耳聾。

    耳毒性藥物包括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等)、某些抗腫瘤藥物(如順鉑)、某些利尿劑(如呋塞公尺)、非甾體抗炎藥等。

    藥物性聽力損失的症狀可能包括聽力損失、耳鳴、眩暈等。 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以防止進一步的聽力損失。

    預防藥物性耳聾的關鍵是合理用藥,避免不必要的使用耳毒性藥物鈮。 對於必須使用的情況,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並定期進行聽力檢查。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藥物性耳聾是由使用某些藥物或接觸某些化學製劑引起的耳聾。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藥物性聽力損失是由於對某些藥物過敏而導致的聽力損失。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目前,耳聾(尤其是聾啞)的種類很多,其中藥物中毒佔耳聾的60%以上。 藥物性耳聾(稱為藥物性耳聾)是由使用某些藥物或接觸某些化學製劑引起的耳聾。 能損害人聽力的藥物稱為耳毒性藥物,這些藥物主要損害內耳,從而影響耳朵的兩個重要功能:

    平衡和聽力。 耳毒性藥物引起的慢性中毒的特徵是耳聾、耳鳴,少數患者甚至完全性聽力喪失。 目前已發現耳毒性藥物近百種,其中引起耳聾的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包括卡那黴素、慶大黴素、鏈黴素、氯黴素、新黴素、紅黴素等,其中新黴素毒性最大。

    由於這些抗生素不需要面板試驗且價格低廉,因此在農村地區廣泛使用,尤其是兒童。 此外,還有一些容易發生耳毒性的藥物:利尿劑、抗瘧藥(如奎寧和氯喹)、含重金屬製劑(如含鉛、砷、汞等製劑)、抗癌藥、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心律失常和高血壓藥(如普萘洛爾、心律烯等)、某些避孕藥、消毒劑(如碘、氯己定、甲醛)。

    因為耳毒性藥物引起的耳聾是直接損傷內耳的感覺神經細胞,身體的神經細胞一旦死亡就很難再生,所以至今還沒有辦法發現這樣的聽力障礙。 對於藥物中毒性耳聾,應做到及時發現、早診斷、早干預。 為避免藥物性耳聾,應積極採取預防措施。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藥物性耳聾是口服藥物對內耳毛細胞的損害,即對聽力細胞的損害,導致耳聾。 如果用藥後出現耳鳴症狀,如耳部不適和輕度聽力損失,則需要及時干預並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是,如果藥物性耳聾時間過長或聽覺細胞有變性和壞死,則毫無意義,效果差,預後差。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您好,藥物性耳聾的症狀包括頭痛、頭暈、耳聾,服用耳毒性藥物後首次引起聽覺神經損傷時,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耳鳴、嗡嗡聲等症狀,一般為雙側。 聽力損失、耳聾? 經常出現頭痛、頭暈、耳鳴等症狀,並發生聽力損失,從高頻聲音的聽力損失開始,低頻聲音逐漸出現聽力損失。

    在服藥期間可能會出現聽力損失和耳聾。 眩暈和眩暈比普通的頭暈更嚴重,讓人感覺世界在旋轉。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很多人的耳聾是由藥物引起的,引起耳聾的藥物很多,叫做耳毒性藥物。

    早期常見的一種是氨基糖苷類藥物,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等,這些藥物現在很少使用,但在那個時代,尤其是七八十年代,抗生素相對較少,很多人感染了慶大黴素和鏈黴素,導致耳聾。

    另一類藥物是瘧疾猖獗時,一些抗瘧疾藥物,如奎寧,往往具有耳毒性。

    還有一些藥物,如水楊酸解熱鎮痛藥,或多或少具有耳毒性。

    近兩年來,引起耳毒性的藥物往往不用,更多的是一些化療藥物,比如順鉑、卡鉑,它們也有很強的耳毒性。

    溫馨提示:引起耳聾的藥物稱為耳毒性藥物,常見於氨基糖苷類、抗瘧藥、水楊酸、解熱鎮痛藥等。 多年前,由於缺乏抗菌藥物,許多人使用慶大黴素、鏈黴素等氨基糖苷類**來感染或奎寧抗瘧,容易導致耳聾。

    此外,今天更常見的化療藥物,如順鉑,也會導致耳聾。

相關回答
11個回答2024-05-22

由於天氣和溫度之間的溫差很大,人們往往會容易感冒,因為大多數人對感冒不重視,所以就導致了慢性鼻炎的發展,很多人用了一段時間的藥還是沒有效果,很新,慢性鼻炎吃什麼藥? 讓我們來看看慢性鼻炎**藥物。 >>>More

18個回答2024-05-22

誘發耳聾的因素:

1 噪音:噪音是直接造成聽力損害的重要因素,也是耳聾的重要原因。 如果長時間在高分貝的噪音環境中工作或生活,聽力細胞會逐漸受損。 從長遠來看,耳鳴和聽力損失會發生。 >>>More

11個回答2024-05-22

有些患者的腦鈴聲,其實就是搏動性耳鳴,高中時我得了兩年多的搏動性耳鳴,就是聽到類似心跳或鬧鐘走路的聲音,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特別明顯,嚴重影響睡眠質量,後期還伴有偏頭痛和眼痛, 很奇怪的是,只有在早上8點到11點的時候,疼痛的時間才明顯,吃藥也沒用,耳鼻喉神經科檢查過沒有任何器質性病變,後來我學骨科的時候,老師調整了復位後沒有再發作,所以我被中醫技術說服了。我老師對這種症狀的看法是,頸椎拉傷或小關節錯位後,頸椎壓力過大,椎間隙變窄,血管收縮脈搏時的振動通過骨傳遞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有的患者還因頸椎脫位後交感神經受壓而引起聽覺神經異常放電引起的耳鳴。

15個回答2024-05-22

您好,我們所說的貧血就是缺鐵性貧血,這是由於體內鐵儲備不足,導致血紅蛋白水平下降,多為由於飲食和營養缺鐵、女性月經失血、胃腸道吸收不良等原因。 補鐵是改善貧血的基礎,可以吃一些補鐵來造血,補充貧血一兩個月基本可以矯正。 我通常吃豬血、紅肉、香菇和紅棗,這些都是補鐵食品。

5個回答2024-05-22

甲癬,在中醫中俗稱“甲菌”和“鵝爪風”,現在稱為甲癬,是由一大群稱為病原真菌的微生物感染引起的。 甲癬病變始於遠端、邊緣外側或甲褶處,表現為指甲顏色和形態異常。 一般來說,這種疾病從1 2個指甲開始,嚴重時所有的指甲都可能受到影響。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