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味回歸經】辛辣、溫暖;有毒。 進入肝經絡。
適應症] 1滅風解痙用於抽搐,常與整隻蠍子一起使用,如止痙攣; 用於兒童急性驚厥和破傷風,常與整蠍、殭屍蠶、鉤藤等相容,如一撮風散; 用於中風和歪眼,常與防風、硬蠶等相容。
2.驅風和銅羅用於治療頑固性偏頭痛、風濕病和頑固性麻痺,常與整蠍、天麻、川雄等相容。
3.攻毒驅結用於瘡癰,常與雄黃同用; 用於痰核,常與整蠍、核桃仁、鹿茸粉一起食用。
用法用量】1 3克,水中煎;研磨結束時吞嚥,一次吞嚥一克。 外用適量。
禁忌症]孕婦不應使用。不要過量服用。
按語言說,蜈蚣溫幹、毒,善於行走、攔風止驚厥,效果猛烈,是滅風止痙攣的關鍵藥物,抽搐、破傷風、角弓反射等所有抽搐都屬於經驗證據,療效好。本品不但能防風,還能攻驅毒素,以治疙瘩、瘡癰、腫中毒,內外使用,效果好。
鑑別藥物】蜈蚣、殭屍蠶、整蠍都是消風解痙的重要藥物,但殭屍蠶偏向於散熱散痰;滅風、緩解痙攣的效果對經常抽搐、手腳顫抖、搖頭者較好; 蜈蚣是暴力和乾燥的,對有角弓反射、痙攣性僵硬的人有好處。 三者能消腫驅結,殭屍蠶偏溶痰驅結治療喉麻痺,整蠍蜈蚣攻毒驅散結治療熱毒瘡和痰核。
-
體長6-13厘公尺,背腹略扁平。
整個身體和頭部由22個等線組成,除頭部外,每節有1對腳。 頭部背板略呈心形,有一對細長的多節觸角。 觸角基部有4個單目。
口位於頭部前部腹面,外圍有1對大頜骨和2對小頜骨。 下頜和觸角為金紅色,第二背板為深綠色,最後一背板為黃褐色,腹足為淡黃色,最後一足為棕紅色。 第一對腳稱為下顎,是鐮刀狀的毒顎,其末端有毒腺,內部毒素腺被開啟。
-
蜈蚣呈扁平狀,長9 17厘公尺,寬9厘公尺。 整體由22個鏈結組成,最後一部分略小。 蜈蚣怕日曬,白天不分黑夜,喜歡生活在黑暗、溫暖、避雨、空氣流通的地方,多見於丘陵地區和沙地地區,白天潛伏在磚石縫隙、牆角和成堆的樹葉、雜草、朽木的黑暗角落裡,晚上出來活動,尋找綠色的昆蟲, 蜘蛛、蟑螂等
蜈蚣呈扁平狀,長9 17厘公尺,寬9厘公尺。 整體由22個鏈結組成,最後一部分略小。 蜈蚣怕日曬,白天不分黑夜,喜歡生活在黑暗、溫暖、避雨、空氣流通的地方,多見於丘陵地區和沙地地區,白天潛伏在磚石縫隙、牆角和成堆的樹葉、雜草、朽木的黑暗角落裡,晚上出來活動,尋找綠色的昆蟲, 蜘蛛、蟑螂等
-
1.蜈蚣的複合詞。
1.蜈蚣 [ wú gōng ]。
釋義:節肢動物,身體長而扁平,頭部金黃色,背體深綠色,腹部黃褐色,頭部有鞭狀觸角,軀幹由許多環節組成,每個環節都有一對腳。 第一對腳呈鈎狀,有毒有毒。
吃小昆蟲。 可作藥用。
2.蜈蚣船 [ wú gōng chuán ] 釋義:明代建造的蜈蚣形戰艦。
3. 沙旺沙漠巨型雪蚤 [ shā mò jù wú ] 釋義:地牢中的龍和怪物。
二、甲蟲的複合詞。
1. 蚣蝑 [ gōng xū ].
釋義:昆蟲名稱。 即螳螂。
2. 地圈蚣 [ dì shàng wú gōng ] 釋義:地圈蚣別名蜈蚣草,可用於醫學。
蜈蚣浸泡在酒中的作用:
1.**傳染性肝炎,服用蜈蚣酒後,可以有效**傳染性肝炎,讓身體遠離這種疾病。 >>>More
被蜈蚣叮咬會引起**損傷和全身中毒症狀。 **被咬後,傷口上有兩處瘀點,隨後出現周圍腫脹**、灼熱感、劇烈疼痛和瘙癢,淋巴結和淋巴管發炎。 若被大蜈蚣咬傷,由於體內注射的毒液較多,除區域性發紅、腫脹或壞死外,還會出現發燒、噁心、嘔吐、頭暈、頭痛、心悸抽搐等全身中毒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