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羅斯特的《林中之路》:
黃色的樹林裡有兩條路,可惜不能同時踩,我在十字路口站了很久,看著一條路,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選擇了另一條路,那條路很荒蕪,很寂寞,看起來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兩條路上都很少有旅行者的腳印,雖然那天早上樹葉到處都是,但兩條路都沒有被腳印汙染。
哦,留路,改天見!
但我知道,這條路是無止境的,恐怕很難回去。
也許在許多年後的某個時候,我會輕輕嘆息回顧過去
-
黃色的樹林裡有兩條小路。
可惜,我沒能同時踏上,在那個十字路口站了很久。
我凝視著一條小路,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
這裡貧瘠,非常寂寞。
它看起來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兩條路上,旅行者的腳印很少。
雖然那天早上樹葉落在地上,但兩條路都沒有被腳印汙染。
哦,留路,改天見!
但我知道,這條路是無止境的,恐怕很難回去。
也許在很多年後的某個地方。
我會輕輕嘆息過去。
樹林裡有兩條路,我選擇了人少的那條,從此決定了我的人生道路。
-
也許在很多年後的某個地方。
我會輕輕嘆息過去。
樹林裡有兩條路,我選擇了人少的那條,從那時起,我就決定了我的人生道路: youlg2006 - 試用期 1 級 7-21 01:55
-
1 藝術作品的起源(1935 年、1936 年)。
物件和作品。 行為和真理。
真理與藝術。
附言。 附錄。
2 世界影象時代 (1938).
附錄。 3 黑格爾的經驗概念 (1942, 1943) 4 尼采的話 “上帝死了” (1943).
5 什麼是詩人? (1946)
6 阿那克西曼德的箴言 (1946)。
說明。 編者按。
人名比較表。
修訂版的後記。
-
林中路:書店賣的。
-
全文如下:
羅伯特的《林中之路》。 霜。
黃樹林裡有兩條路,可惜不能同時踏足,在岔路口站了許久,朝一條路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我卻選擇了另一條路,它非常孤獨和貧瘠。 它看起來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兩條路上,旅行者的腳印很少。
雖然那天早上樹葉滿地都是,但兩條路都沒有被腳印汙染,只剩下一條路,改天再見。
但我知道,這條路是無止境的,恐怕很難回去。
也許許多年後,在某個地方,我會輕輕地嘆息,在樹林裡回望過去,分出兩條路,我選擇少走的那條路,從那時起,我的人生道路就定了下來。
-
《林中路》,一本哲理書,卻不是一部“嚴謹”的哲理著作。 這裡的“嚴格”應該是,準確地說,是“通常的”或“傳統”的盛宴。 人們所熟悉的古典德國哲學的嚴肅面孔在海德格爾的《林中之路》中是找不到的。
今天我們已經可以說這是一本“反哲學的哲學書”。 它在當代西方(海德格爾之後)後現代思想中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要說嚴謹,《林中路》有它自己的嚴謹性,它的嚴謹性絕對不是傳統“哲學”所要求的嚴謹,而是“思考”的嚴謹。
圍繞“存在的真相”問題對藝術和詩歌本質的反思(Wahrheit des Seins)。
-
黃色的樹林裡有兩條小路,可惜我不能同時踩到它們,我朝路口站了很久,我看著一條路,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選擇了另一條路,那條路貧瘠而又很寂寞,似乎更吸引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條小徑上,旅行者的腳印很少。
那天早上,樹葉滿地都是,兩條路都沒有被腳印汙染。
啊,留一條路,改天見!
但我知道,這條路是無止境的,恐怕很難回去。
也許在許多年後的某個地方,我會輕輕嘆息:
樹林裡有兩條路
我選擇了人少的那家,從那時起就決定了我的人生道路。
這是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的《未走的路》(The Road Not Ta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