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尼娜現象是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異常寒冷的現象。 這是聖嬰年之後的糾正性過渡現象,總是在聖嬰之後發生,並且每隔幾年發生一次。 拉尼娜現象通常會導致東太平洋的水溫降低和乾旱,而西太平洋的海水變暖,降水量明顯高於正常年份的正常水平。
它與聖嬰現象一起,可能導致全球氣候的嚴重異常。
-
聖嬰現象的反面。
-
拉尼娜,就是你所說的拉尼娜,在中文中也音譯為拉尼娜。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異常寒冷的持續存在(與聖嬰現象相反)。 是氣象和海洋學界使用的新術語。 意思是“小女孩”,與聖嬰相反,聖嬰的意思是“聖嬰”,也被稱為“反聖嬰”或“寒冷事件”。
拉尼娜現象是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水域變得異常寒冷的情況。 東信風將烈日灼熱的海水表面吹向西太平洋,使西海海平面比東海上公升近60厘公尺,西海氣溫公升高,氣壓下降,潮濕空氣積聚形成颱風和熱帶風暴, 而海洋東部的海底海水上公升,導致東太平洋的海水變冷。
太平洋上空的大氣環流稱為沃爾克環流,當沃爾克環流減弱時,海水不能向西吹,東太平洋的海水變暖,這就是聖嬰現象; 但是當沃爾克環流變得異常強烈時,就會發生拉尼娜現象。 一般來說,拉尼娜現象與聖嬰現象一起發生,聖嬰現象的第二年發生,拉尼娜現象發生,有時拉尼娜現象持續兩三年。 1988年至1989年和1998年至2001年出現強拉尼娜現象,1995年至1996年出現弱拉尼娜現象。
-
我不知道你是否在問額葉裂縫的數量 尼諾尼諾聖嬰,也稱為聖嬰洋流,是一種氣候現象,當海洋和大氣在太平洋赤道帶的大片區域相互作用並失去平衡時就會發生。 通常,熱帶太平洋地區的季風流從美洲移動到亞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並在印度尼西亞周圍帶來熱帶降雨。 但這種模式每 2 到 7 年就會被破壞一次,扭轉風和洋流的方向,來自太平洋表面的熱流向東轉向美洲,帶走熱帶降雨並形成所謂的“聖嬰”。
在正常年份,南美洲西海岸被一股寒冷的銀色洋流包圍,即秘魯洋流。 洋流富含浮游生物,導致大量魚類(魚類以浮游生物為食)。 東太平洋上空有反氣旋(即高壓區),太平洋由東向西吹熱帶信風,含有大量水蒸氣,在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造成大雨。
然而,有時反氣旋會向西太平洋移動,導致信風從西向東吹,並將暖流推到水面上方,以覆蓋寒冷的秘魯洋流,導致後者的溫度急劇上公升3至6。 這就是聖嬰現象。 這種異常現象可能持續數月,嚴重破壞了正常氣候,危及沿海國家的生活條件。
例如,在1982-1983的冬天,來自秘魯海岸附近太平洋的鳳尾魚逃到了海洋深處,使該國的漁業陷入破產。 同樣,在1983年,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也受到乾旱和沙塵暴的困擾。 颶風不分青紅皂白地襲擊了玻里尼西亞,這在正常年份的群島中並非如此。
這是乙個全球性的天氣異常。
科學家認為,聖嬰現象的發生與人類自然環境的惡化有關,是全球變暖效應加劇的直接結果,與人類從大自然中獲取過多而不重視環境保護有關。
如果真的是最冷的冬天,那麼種植者和飼養者肯定會有損失,這是毫無疑問的! 我們應該能夠感覺到,今年的冷空氣似乎來得比較早,所以大家對這個冬天會不會冷有一些擔憂和討論! >>>More
這就牽扯到洋流,在太平洋中南美洲沿海的古巴周邊海域有一種洋流,就是海地的冷水和海面上的暖水交替運動,因為那邊的海水是有週期性運動的,那就是 當海底水溫急劇下降並導致其上公升時,它會影響原始環流,而環流恰好與赤道的暖流相遇。因此,這種冷水跟隨赤道環流運動一路向澳大利亞東海岸,因此對當地氣候影響嚴重,降水是最大的因素,也被稱為逆聖嬰現象。
聖嬰現象:聖嬰現象,又稱聖嬰洋流,是太平洋赤道帶上大面積海洋與大氣相互作用后沃克環流向東移動引起的氣候現象。 通常,熱帶太平洋地區的季風流從美洲移動到亞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並在印度尼西亞周圍帶來熱帶降雨。 >>>More
2020年,天氣比往年更冷,國慶期間氣溫開始下降到10攝氏度左右,北方部分地區甚至下雪。 網上有傳言稱,將迎來60年來最冷的冬天,在眾多留言中,不少人都提到了“拉尼娜效應”。 拉尼娜是什麼意思? >>>More
如果按照專家的說法,那肯定會更冷,否則也說不上是60年來最多的了! 冷空氣來得比較早,在街上看到穿著棉襖的人,說明整體氣溫已經明顯下降,所以有理由相信還是比較冷的!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