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殖河蝦時,要建乙個大小合適的蝦塘,深度在兩公尺左右。 底部的基質可以是沙質和粉質土壤的混合物,但淤泥較少。 在放置蝦苗之前,應對蝦池進行消毒,以確保無菌。
放置時,密度應控制,不要太密。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在曝氣機的幫助下增加氧合。
河蝦的飲食非常混合,從幼蟲階段到成年蝦浮游動物、藻類、枝足類、橈足類、小型水生昆蟲、有機碎屑、絲狀藻類無柄藻類、小型無脊椎動物等,但它們更喜歡動物飼料。
配合飼料可以在人工養殖條件下使用,特別喜歡吃蝸牛肉、蚯蚓、小雜魚、蠅蛆、蠶蛹等動物飼料,所以在養殖過程中最好適當新增一些動物飼料。
-
1、蝦塘:養殖淡水河蝦時,需要選擇在離工廠較遠的地方建乙個池塘。 2.水質:
在水中施用腐爛的有機肥料以增加肥力。 3、餌料:飼餵河蝦時,需提供豆漿、魚糜、顆粒飼料等。
4、檢查:每晚及時將淡水河蝦剩餘餌料撈出,避免水質變質。
1.建造乙個蝦池
如果要養殖淡水河蝦,首先要準備乙個合適的地方,一般蝦塘要建在遠離工廠的地方,以免汙水和肥水流入水源汙染蝦塘,蝦塘的進出水口要有鐵網,防止蝦逃逸, 深度約2公尺,最大面積不能超過3畝。
2.調整水質
在放苗之前,需要在蝦池裡放一些肥料來調節水質,一般每畝50公斤左右的基肥,再在施肥後再加入一些水生植物,使池水變成黃色、綠色、有光澤,透明度在30厘公尺左右為最佳, 這樣池水中就可以有足夠的漂浮物。
3.準備誘餌
在投喂河蝦時,餌料不能總是一樣的,單獨使用植物餌料或單純使用動物餌料對河蝦不好,對河蝦的飼餵比較雜項,所以飼料需要更加多樣化,一般採用顆粒飼料和魚糜、豆粕等混合飼餵方式放入。
4. 定期檢查
蝦池需要定期檢查,檢查的主要目的是觀察池水的狀況,及時清除裡面的食物殘渣和腐爛的水生植物和藻類等,保證水質的清潔衛生,在高溫季節經常換水, 每15天用生石灰消毒一次,並定期開啟曝氣器,為池水增氧。
-
從池塘條件、放養前準備、苗種放養、投喂、日常管理、病害防控、澇澇等方面介紹蝦塘養殖技術,為水農提供參考。
青蝦的學名是日本大河蝦,主要分布在中國和日本的淡水水域。 近年來,我縣各地都掀起了池塘養殖蝦熱,但由於技術不足,效益並不明顯。 經過多年的實驗和探索,筆者總結了一套蝦塘養殖技術在實踐中,現介紹如下。
1.池塘條件。
對蝦養殖池塘的面積最好,水深左右,池塘脊應有一定的坡度,坡度比通常為1。 水源要有活,這樣便於排水灌溉,有水生植物,池塘淤泥約10cm。 每個池塘配備乙個增氧機,一般配備1個增氧機,進水口和排水口應覆蓋密網或雙層篩絲,防止捕食者和野生雜魚和排出的卵進入池塘。
-
河蝦市場需求量與日俱增,而且很受歡迎,價格昂貴。 在鱸魚、桂花魚、鰻魚、甲魚、鱘魚等眾多名優魚類的情況下,河蝦還是很強的。
廣州黃沙水產交易市場的河蝦銷售高峰為每公斤52元-56元。 由於市場需求量大,野生資源有限,河水汙染導致漁獲量減少,人工養殖發展前景廣闊。
有專家認為,只要養殖得當,每畝養殖河蝦的效益是養魚的6-8倍,甚至更多。 據了解,河蝦的養殖並不複雜,一般水深1公尺的池塘底部有沙泥池可作為河蝦養殖池,池塘應靠近水源,以便及時排水,增加氧氣。 河蝦是雜食性,繁殖力強,生長快,也可與鰱魚、鯪等非肉食性魚類混交,繁殖性好,經濟效益可觀。
河蝦的哪些形態結構適合其水生環境:
它有片狀的游泳腳,扇形的尾巴,羽毛狀的鰓,細長的腿和腳,特別是彎曲的眼睛。
吉威蝦最好養。
濟尾蝦,俗稱沙蝦,是一種寬溫寬鹽蝦。 耐溫範圍為10-37,適宜溫度為17-32,抗缺氧能力強於蝦。 一般畝產量可達80 150公斤,養殖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一般在5月下旬,當水溫穩定在18:20時,可以放養蝦苗。 蝦苗需要淡化一周以上,比重可放養在下方。 一般每畝放34萬只蝦苗,厘公尺以下的苗子需要臨時飼養。
蝦池可混養80 150尾10 20厘公尺長的鰱魚。
飼料餵養。 蝦苗在1月份下水時基本不需要用餌料餵養,主要依靠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為食。 1個月後,用餌料投餌,輔以鮮魚、貝類等,投餌率一般為蝦體重的3%5%。
7 9月份,可適當增加餌料量,本著無殘餌的原則,餌料數量為每天2 3次,餌料量白天佔1 3個,晚上佔2 3個。 一般養殖80-100天,蝦體可達7-10厘公尺,可根據市場情況捕撈。 可用網捕撈或放水,出水36小時成活率可達90%。
-
河蝦對水質要求高,要求遠離工業廢水汙染源,蝦塘最好建在光線充足的地方。 蝦池寬約3畝,深2公尺為宜,底部為沙質,淤泥較少,進排水口應鋪設厘公尺級密網,防止逃逸,防止池塘外的野生雜魚入侵。
選擇方向和規格後,應對蝦池進行消毒。 建議在幼苗放生前半個月每畝施用75 100公斤生石灰進行消毒。
2.誘餌準備。
放養蝦苗前1周,用60-80目篩絲過濾,30厘公尺水,每畝施50公斤基肥(發酵動物糞便)或5公斤尿素培育基本餌料,注意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公尺左右。
3.蝦苗的放養。
前期工作準備就緒後,就可以放養蝦苗了,最關鍵的就是密度控制。 一般來說,我們以水深2公尺的池塘為例,假設計畫產量達到80公斤,那麼建議每畝放養8萬只蝦苗。 當然,如果池塘條件好,裝有曝氣機,放養密度可以適當增加。
第四,飼料飼餵。
青蝦的飲食雜項,如果圈養蝦苗,最好在1個月內用全價破碎顆粒誘餌餵養它們。 上半月每天每畝飼餵公斤,下半月喂公斤,早上7 8點,下午5 6 點,上午飼餵比例約為日總投入的35, 下午是。
65%。投餌時,應均勻地散布在池塘邊緣,池塘中間只應放置少量。
5.日常管理。
在高溫季節,每 2 至 3 天換一次水 20 至 30 厘公尺。 每隔半個月左右,整個池中澆注5 10公斤生石灰漿,不僅改善了水質和基質,而且殺菌促進了脫殼生長。
8 10月份,池塘內青蝦的儲存量急劇增加,又是氣候多變的季節,容易出現缺氧漂浮,因此需要加強池塘巡護,及時加水或啟動機器增加氧氣。 冬季停止進食後,需要定期加水和適當的肥料,以控制水質和水位,以減少苔蘚和黑殼蝦的發生。 此外,綠蝦對敵百蟲和擬除蟲菊酯類農藥非常敏感,嚴禁此類農藥進入池塘,以免中毒。
-
在養殖淡水蝦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地盤開闊、水源充足的池塘作為養殖池塘,養殖前需要對池塘進行消毒,消除池塘中的細菌,在養殖過程中,需要為淡水蝦提供高蛋白、高鈣的飼料,使其能夠吸收足夠的養分, 變得更健壯。
1. 繁殖地
養殖淡水蝦時,可以選擇排水方便、交通發達的廢棄池塘作為養殖場所,養殖前需要清理池塘內的淤泥和雜物,並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對池塘進行消毒,為淡水蝦提供清潔的生長環境。
2.提供飼料
在養殖過程中,需要為淡水蝦提供均衡的飼料。 最好每天給它提供三到四次飼料,飼料可以與玉公尺粉、公尺糠、麥麩等穀類飼料混合,為淡水蝦提供足夠的鈣和蛋白質。
3.定期消毒
在養殖過程中,需要定期對池塘進行消毒,最好每十天在池塘上潑灑生石灰,以消除水中的細菌,也可以定期排水加水,以保證水質的清潔。 同時,可以將木棍深深地插入池底並攪拌,以排出池底的有害氣體。
4.種植水生植物
淡水蝦在生長過程中對氧氣的需求較高,在養殖過程中,可以在池塘中種植水生植物,以提高水中的含氧量,種植水生植物後,需要定期檢查水草的生長狀況,以免水草腐爛死亡,影響水質。
-
淡水對蝦養殖技術如下:
1.池塘準備。
蝦塘面積1000-5000平方公尺,有效深度公尺,池底平坦,水質鮮,排水灌溉方便,保水性好,坡度大,同時進行防逃逸設施建設。
2.清理游泳池並消毒。
蝦苗放養前20-30天將池塘水排幹,清除過多淤泥,整修池塘脊,每畝用75公斤生石灰或漂白粉、漂白精等藥品徹底清洗池塘並消毒。
3.水草栽培。
池塘消毒後,在池塘周圍池塘坡度70厘公尺的水位處種植水菠菜、水花生、苦草等植物形橡木館,草寬約1公尺,植株間距公尺,約佔池塘總面積的15-20%。
4.種子放養。
當蝦池水溫穩定在20以上時,即可放入蝦苗,大小在厘公尺以上,成活率75%以上,放養量10000畝後,最好在溫室或溫室中中培養後的幼蝦放養。
5.誘餌餵食。
大河蝦的攝食習性是雜食性和動物性的,因此餌料投食應以粗蛋白含量為35-40%的人工顆粒飼料為主,並適當飼餵新鮮餌料,如部分切碎的小雜魚、螺牛肉、貽貝肉等。
6.水質管理。
蝦池應注意水質管理,使池水保持“肥、活、嫩、涼”的透明度30-40厘公尺,pH值7-8,溶解氧不低於1毫公升,如果水質呈酸性,可以定期噴灑生石灰進行調整。
7.日常管理。
堅持早晚巡查池塘,觀察蝦的進食、蛻皮、生長等活動,注意水質和水溫的變化,及時清除水中殘留的餌料和雜物,做好池塘記錄巡查工作,及時處理病害。
8. 在正確的時間捕捉。
大河對蝦養到9月份的時候,大多對蝦可達60公斤,在市場上可以分批捕撈,為了不損壞小蝦,可以用網眼30-32厘公尺的網來抓大而留小,一般每畝200公斤以上的成年蝦。
最好與各種野生魚類和泥鰍共生混養,平均水位應達到1公尺,面積小,水質應良好,蝦對農藥特別敏感,池塘邊有緩坡、石塊、水草。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把野蝦撈苗、魚苗等弄到魚苗不要馬上去池塘裡,用乙個大鍋,最好是舊木盆,裝滿乾淨無汙染的水(最好準備要養殖的水),用曝氣幫浦灌入充足的空氣, (氧密度可以很大)將蝦、魚苗飼養1-3天,混合水分換水,以恢復體力,挑出傷、病、殘苗,期間曝氣幫浦一定不能停機,會造成大量死亡。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