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瓷器可分為硬瓷、軟瓷和骨瓷。 其中,硬瓷是用高嶺土、石英和長石混合在1400的高溫下燒製而成,軟瓷是用細粘土與磨砂玻璃、皂石、燧石等材料混合,在1200的溫度下燒製而成,骨瓷是由約50%的動物骨灰和約25%的瓷石和高嶺土製成的。
1.硬瓷。 硬瓷是瓷器的一種,它是將高嶺土、石英和長石混合,在1400°C的高溫下燒製而成。 硬瓷可以產生與玻璃相同的效果,其成品可以是半透明的,也可以是透明的,明亮的白色,並且由於燒製溫度高,它也堅固耐熱。
2.軟瓷。 軟瓷是將細粘土與磨砂玻璃、皂石、燧石等材料混合,然後在1200°C的高溫下燒製而成。 與硬瓷相比,軟瓷的質地相對柔軟,容易破裂。
但是,軟瓷的顆粒感更強,可以更自由地用於著色和裝飾瓷器。
3.骨瓷。 骨瓷由約50%的動物骨灰和約25%的瓷石和高嶺土製成,這種瓷器的特點是堅硬、潔白、透明。 與軟瓷和硬瓷相比,骨瓷可以呈現出不同的質感和亮度,散發出高貴的氣質。
-
瓷器的種類和名稱如下:
1.青瓷:如果在燒瓷過程中,釉料的含鐵量在1-3之間,那麼釉料顏色主要是藍黃色或藍綠色,這種青瓷最早出現在東漢,主要品種有秘色、粉綠、梅綠等,越窯、宋公窯、汝窯、 龍泉窯的燒青瓷非常有名。
2、黑瓷:黑瓷是以含鐵量8左右的釉燒製而成的,其主要品種有毫釉、油滴、玳瑁釉等,其中福建窯爐和江西冀州窯燒製的黑瓷最為有名。
3.青白瓷:青白瓷也可以稱為影青瓷,燒製時釉中的鐵含量約為1,因此其釉色介於青白之間,非常精緻,江西景德鎮窯是中國著名的青白瓷遺址。
4.白瓷:白瓷是在青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果燒製時釉料的含鐵量低於以下,那麼燒製的瓷器就會是白瓷,含鐵量越低,燒製的瓷器越白,其主要產品包括蛋清釉、甜白釉、象牙白釉、興窯、定窯、 德化窯是著名的白瓷遺址。
5、彩繪瓷:彩繪瓷又稱彩瓷,它是在器皿中彩繪,從工藝上可分為釉下彩、釉下彩、釉下彩三種組合色,其中江西景德鎮窯的彩繪瓷非常有名。
-
瓷器有三種型別,分別是硬瓷、軟瓷和骨瓷。 硬瓷來自東亞,主要是中國,最早出現在中國是在7世紀和8世紀。 軟瓷是早期歐洲仿製中國瓷器的產物,在1200攝氏度下燒製。
骨瓷起源於英國,由50%的動物骨灰與25%的瓷石和高嶺土混合而成,堅硬、潔白、清澈。 <
瓷器有三種型別,分別是硬瓷、軟瓷和骨瓷。
1.硬瓷。 硬瓷產自東亞,主要是中國,最早出現在中國,最早出現在7世紀和8世紀,是由高嶺土、石英、長石混合在1400攝氏度的高溫下燒製而成的瓷器。 在此溫度下,所有材料熔化並融合以產生玻璃化效果,從而產生半透明的透明白色。
歐洲最早生產硬瓷是在18世紀邁森瓷器廠成立後進行的。 此外,硬瓷由於燒製溫度較高,因此更堅固,加熱時不易爆裂,更耐用。
2.軟瓷。 軟瓷是早期歐洲仿製中國瓷的產物,由細粘土與磨砂玻璃、皂石、燧石等其他材料混合,在1200攝氏度下燒製而成。 在這個溫度下,材料不會熔化到玻璃化的程度,成品比較柔軟,所以與硬瓷相比,其硬度和硬度略遜一籌,容易斷裂; 然而,軟瓷的顆粒感更強,低溫燒製效能也為創作者提供了更大程度的著色和裝飾自由度。
英國的皇家伍斯特(Royal Worcester)和法國的塞夫爾(Sevres)在早期都生產經典的軟瓷。
3.骨瓷。 骨瓷起源於英國,由50%的動物骨灰與25%的瓷石和高嶺土混合而成,堅硬、潔白、清澈。 據說,英國人從中國傳教士那裡獲得了中國瓷器的詳細配方,但未能製作出硬瓷,而是無意中發現將動物骨灰混合到用於製作軟瓷的材料中,可以使瓷器更堅固。
這個配方開始生產,並逐漸傳播到英國的其他工廠。
-
1. 青瓷
又稱青瓷,釉料中含有氧化鐵,是最早出現的瓷器,最著名的是發展到宋代的龍泉窯。
2.黑瓷。 又稱天目瓷,是在青瓷的基礎上增加含鐵量燒製而成的,有名的有建瑤窯、德清窯。
3.白瓷。 由於含鐵量低而形成透明釉,最著名的是定窯和興窯,白瓷的出現使得在瓷器上繪畫成為可能,從而為彩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4.青白瓷。
又稱影藍、隱藍、反光藍、覆蓋綠等,釉色介於綠白、綠中白、白中閃藍、冰狀玉之間。
5.彩釉瓷。
指有色的釉面瓷器,在封閉狀態下燒製,由於氧化鐵、氧化銅等含量不同,燒製溫度不同,呈現出不同顏色的釉料。 彩釉瓷包括紅釉、醬釉、藍釉、黃釉、綠釉、紫釉等。
6.彩繪瓷器。
取勝的瓷器不是靠釉料,而是靠形狀、繪畫和顏色。 彩繪瓷的發展是從青花開始的,即釉上或釉下開始出現裝飾,出現了青花、二色、三色、五色、桶色、粉彩、青銅色、金色等。 其中,藍色和白色一般為釉下彩,三色和五色一般為釉下彩,桶色為釉下青白和釉下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