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2月29日,陳偉率先接種了新冠疫苗,16天後才投入臨床接種。 陳偉是對自己技術的認可,他是接種疫苗的醫生,如果出現不良反應,可以隨時檢查,避免後世接種疫苗出現很多不良反應。
-
她認為接種疫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希望每個人都有機會接種疫苗。
-
她說:“我認為,當時帶領我們團隊接種這一針的人,不僅在前期積累了安全性資料,也給了開展全球首例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的志願者們勇氣。
-
她說,這說明我們的技術很好,然後她對疫苗很有信心,還可以起到特別好的維護作用。
-
陳偉是第乙個接種疫苗的人腺病毒載體疫苗去年2月29日,陳偉在武漢率先接種了腺病毒載體疫苗,16天後才開始第一階段臨床疫苗接種。 她回憶說:“一是我們對自己的技術非常有信心同時,也有風險,但如果自己不敢用,怎麼可能招募志願者做臨床研究呢?
接種疫苗後,我們從自己身上採集了密集的血液樣本,看看何時發生免疫反應,目的是讓志願者減少抽血。
值得注意的是,採訪當天不僅是陳偉團隊研發的疫苗獲批上市後的第二天,也是陳偉院士55歲生日。
對此,陳偉院士表示:“經過400多天的艱苦奮鬥,從專案一開始,在各合作方的共同努力和各部門的全力支援下,疫苗已有條件上市。 這對我來說是乙個非常大的生日禮物,我一方面感到非常高興,但另一方面仍然非常平靜。
她還當場許下了生日祝福——國泰閩安!
-
2月26日晚,白岩松新直播節目《白Q》第二期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偉進行了對話,分析解答了有關疫苗研發過程的問題。
去年2月29日,陳偉在武漢率先接種了腺病毒載體疫苗,一期臨床試驗直到接種後16天才開始。 在節目中,陳偉回憶道一是我們對自己的技術非常有信心;同時,也有風險,但如果自己不敢用,怎麼可能招募志願者做臨床研究呢?接種疫苗後,我們從自己身上採集了密集的血液樣本,看看何時發生免疫反應,目的是讓志願者減少抽血。
-
這就是軍人的職責和奉獻精神。
自己試試藥,讓人佩服。
-
不慢,陳偉院士的疫苗在國內率先進入臨床試驗; 兩針疫苗接種的免疫週期稍長一些,或許可以保證兩針的接種率會降低,但其誘導的免疫反應的強度可以決定其未來的永續性,因此它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疫苗介紹新冠疫情來襲後,不僅在我國,而且在世界範圍內,疫苗都在以超快的速度推進。 所以所謂的“慢”,主要原因是國內疫情控制得太好了,我們只能在國內無風險、無病毒侵襲的人群中進行I期和II期臨床試驗。 但到了第三階段,新感染率肯定很高,必須有大量的病例來測試疫苗對疾病的保護作用。
我們在國內已經沒有這種情況了,所以我們只能出國進行III期臨床試驗。 這取決於我們合作的國家,以及我們合作的機構,它們之間的效率和它們之間的條件,所以有些國家的發病率可能不是最高的,比如歐洲和美國,發病率特別高,進展可以很快。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受到人的限制。
不僅是國家決策部門,公眾對疫苗接種的參與也是乙個關鍵問題。 雖然中國有5條技術路線,但每種疫苗在有效性、安全性和可及性方面都有所不同。 在保護效果方面,最新的mRNA疫苗的保護效果在90%以上,滅活疫苗和病毒載體疫苗在70%-80%的範圍內。
在安全性方面,醫學是一門測試科學,只有通過測試,那麼它的安全性和確定性取決於測試了多少人以及測試進行了多長時間。 滅活疫苗已經被人類使用了數百年,整個地球都在使用,因此其安全性和確定性是最高的。
就疫苗在中國的可及性而言,儲存和運輸環境都是2-8度,而且我們很多公司都做過加速試驗,即使它們在37度下儲存幾個星期,也沒有問題,所以在運輸時,即使運輸條件更差,我們的疫苗也能保證質量和功效。
從這個意義上說,那些需要零下70攝氏度或零下20度至30攝氏度的溫度條件,不適合在發展中國家使用,即使在發達國家的一些經濟落後地區,也很難大規模地為人群接種疫苗。 此外,中國疫苗可及性之所以受到國際社會眾多發展中國家如此多的關注,不僅是疫苗本身的韌性,還關係到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中國疫苗是公共產品的理念。
-
在非流行時期,疫苗研發的速度堪稱極快。 雙針疫苗接種減少了疫苗接種次數,並促進了廣泛的疫苗接種。
-
進展不慢,雙重接種有優勢。 畢竟,我們面對的病毒非常頑強,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獲得有針對性的疫苗。 雙針疫苗接種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