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唐朝、明朝在對外交往中起到了什麼積極作用

發布 歷史 2024-07-31
1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5

    漢朝首次開闢絲綢之路,開闢了陸上交換,為漢武帝抗擊匈奴、拓展中國版圖,為傳入佛教做準備奠定了基礎。

    唐朝是最繁榮的時期,隨著西域都城的建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以及與日本等東亞國家的海上航線的開闢,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明朝的鄭和去西方,引進了長頸鹿、香料等外來品種,同時出口了茶葉和陶瓷。

    這三者都促進了不同文化和民族的融合,中國吸收了佛教等宗教。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4

    漢朝外交的重要作用是為漢朝的崛起爭取時間,早期的和平和鄰近政策使其有時間積聚國力與匈奴作戰。 漢武帝之後的外交傳播了中國文化,促進了東西方的交流。

    唐外交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中華文化的傳播和對西域的控制上。

    明朝沒有外交角色。 鄭和的西洋之行,只是國力的正式展示。 後期,在最需要外交發揮作用的時候,明朝一味地採取強硬路線,與滿族、蒙古人決一死戰到最後,最終使其失去了再次強勢的機會。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絲綢之路開通,西域首府設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也打通,海上航線也打通,與日本等東亞國家頻繁交流,引進長頸鹿、香料等外來物種,出口茶葉和陶瓷。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唐朝的外交政策還比較開放,當時的唐朝國力很強,積極對外開放,把國外新鮮的東西帶到中國,很多外國人到中國來做生意,當時的佛教就是對外交流的產物之一。

  5.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鞏固統治,與外國友好促進**的流通。

  6.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我國漢朝,張騫派使者到西域,唐朝有建真渡過東。 以及玄奘的西行之旅。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漢:漢武帝初期實行“和”; 漢武帝時期,張騫經過西域,與西域各國友好交往,共同對抗匈奴; 漢武帝後期,稱漢惡親,昭君出城。

    唐:建真渡向東。 在日本僧人的邀請下,唐代僧人建真六次東渡,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754年抵達日本; 玄奘的西行之旅。 唐真觀年間,玄奘為了尋尋佛經的精髓,毅然決然地向西行進,來到了佛教的聖地天竺。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唐朝與日本、波斯、阿拉伯等地交往頻繁。 在長安,有日本派往唐朝的使節,有波斯人開的酒鋪,有阿拉伯人到歐洲的火藥。

    明朝的鄭和率領艦隊七次出海西洋,到達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明朝與西班牙、荷蘭等許多歐洲國家有過**往來。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唐朝時期,建真東行日本,玄奘西行。

    明朝時期,鄭和去了西方。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其功能如下:1、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農產品,促進國內農業、商業和科技進步。

    二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造福日本、南韓等國家,使唐朝聲名鵲起。

    啟蒙:要堅持對外開放,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交流交流,學習各國先進文化和技術,促進國家的繁榮昌盛和強大。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含義:主要是唐朝的對外關係是前所未有的。

    這取決於經濟和文化的繁榮。 因此,要大力發展經濟,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唐朝和睦的民族關係也為頻繁的對外交往提供了必要條件,因此要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共同發展繁榮的原則,發展周邊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

    唐朝的統治者對外國和外國文化採取開放的態度,非常重視對外交流。 因此,要堅定不移地對外開放,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

  12.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唐朝太開放了,所有的科技都破了,李世民太自戀了,“天汗”這句話飄飄然。

  13.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你不想把這筆錢給別人,一樓還不錯。

  14.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漢朝的對外關係主要是從劉邦到漢代祖先文景時期的人民,主要致力於內政,因此其對外政策更加屈辱和友好; 在漢朝的盛盛時期,也就是漢武帝時期,其對外政策多表現在軍事征服上,漢武帝曾三次遠征匈奴; 到了中後期,也就是漢武帝死後,漢朝的對外關係與周圍環境比較和睦,比如昭君退出要塞等,蔡琛也去印度學習漢明帝時期的經驗, 這可以反映當時外交政策的一些特點。但是,這些時期的和平與前乙個時期不同,這一時期是國力時期的友好時期,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也有一些和平,這些都是屈辱的,比如劉邦圍城白山後的和睦就是屈辱的。

    唐朝的外交政策相對寬鬆,與三漢、日本、天竺等周邊國家保持著友好關係。 三喊一聲,算是唐朝的藩屬國; 日本與唐朝的交往主要通過唐朝使節與民間宗教團體的互訪; 唐朝與天竺的交流是圍繞著佛教展開的,大名鼎鼎的玄奘(真人版唐僧人)和易經都在這個時候去天竺(印度)學習經文。

    說到明朝的外交政策,就不能不提鄭和去西了,朱棣為了提公升國家威望做了這麼大的事情,這說明當時的明朝對鄰國實行的是軟政策。 然而,後來,由於南北攻陷,明朝不得不與周邊氏族對峙。 與此同時,歐洲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為了擴大殖民範圍而入侵中國領土,明朝無法與之抗衡。

  15.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漢代、絲綢之路、唐代、鎮觀智,結合西方文化,明朝,鄭和走向西方。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你好。 從漢代到明初,實行對外開放; 從明朝中後期到清初,實行了封國政策。

相關回答
11個回答2024-07-31

唐朝的歷史可不是煙,誰是《我忘了》的作者,寫得還不錯,也值得一看,不過這位作者比較挑剔,第一部寫到最後留下了幾章沒有在網上公開,雖然第二部是**.,但是沒有那些章節就看不下去了,第三部和第四部在網上是找不到的,去年看了第一部就發現了這個他媽的問題,很鬱悶。你說換一本看,我寫唐朝的時候,還真找不到比這更好看的,不改就得花錢買書了,老子上學沒有閒錢買,只能等到有錢買。至於你說的《唐朝的那些事》和《唐朝到底是怎麼回事》,我沒看過,不敢下結論,有時間看一看。 >>>More

34個回答2024-07-31

從漢初,一直到唐朝,玉露地區的俠義百姓層出,漢景帝“懲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俠,最有名的郭邪也被滅了,但“從此,俠義之人多”,真的可以說是“野火不竭, 春風吹拂,誕生”。所以,遊俠的中國風情是無窮無盡的,在中國人的俠義情結中,也有一種執著的心理訴求,那就是對那種偉大的人格力量的嚮往。 研究表明,在乙個民族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乙個民族最缺失的群體性往往成為該民族大多數個體持久的精神追求。 >>>More

8個回答2024-07-31

前期好,中期一般,後期不行。

13個回答2024-07-31

尋尋前秦時期的孝水:《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青銅時代的恐龍戰爭》《青銅時代的蜥蜴戰爭》《青銅時代的鱷魚戰爭》《青銅時代的末戰》《秦朝的夢》。 全書共六卷,分別是關於中國從開始到春秋、戰國時期的。 >>>More

1個回答2024-07-31

朱元璋 明太祖 朱彪親王 怡文親王 孫子朱雲文。朱允文 公敏惠皇帝 太子朱文奎。朱棣 明成祖 太宗 太子朱高池和孫子朱佔基。朱高奇 明仁宗 朱佔吉親王。朱佔吉 明玄宗 朱啟珍親王。朱啟珍 明英宗 朱建深親王。朱啟玉 明朝宗 朱建深親王和朱建基。朱建神 明顯宗 朱有吉親王 哀悼恭親王 朱有吉。朱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