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不同,怎麼可能一樣呢? 1 佛法的難度,難點在哪裡?

發布 教育 2024-07-12
14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沒有比佛陀更高的境界了。

    佛陀有兩個境界,乙個是下界,稱為“阿羅漢境界”,著名的代表是神秀,他們以上座部佛教為主要指導,以淮或三行修行比利己更重要,提倡圓滿生子,一心一意修行,不敢堅持絲毫塵世之物。 人們認為,佛性應該“時刻勤洗,不應有灰塵”。

    苦行僧就是這樣修煉的,隱居在隱居中,衣衫襤褸,露宿街頭,過著近乎受虐狂的生活方式。 因為利己主義而非利他主義的原則,我們只在乎“善待自己”,而不關心“超越一切眾生”。 所以他們只能到達下界,羅漢境界。

    佛陀的另一種境界,即最高境界,被稱為“菩薩境”。 這個境界以大乘佛教為指導,著名的代表是六祖慧能。 他主張成佛的關鍵是心中成佛,而不是以外表的形式參與禪修。

    在這個境界中,他提倡利他、利益他人,修煉的目的不是自己成佛,而是淨化一切眾生。

    佛陀的基本含義

    佛陀,佛教術語,“佛陀”的全稱,是加持和智慧的兩足本尊,即功德和智慧的圓滿者。凡是修行過無量萬年修行的眾生,都有可能成佛。 佛陀是脫離輪迴,對宇宙生命有透徹了解的人,是真正完全開悟的人,也被稱為全智人或無所不知的眾生。

    佛陀]自覺、覺知他人、證悟圓滿三者,凡人無足有,聽覺與緣意兩載只有自覺,菩薩有自覺、自覺,可見佛尊。佛陀也可以理解為具有巨大神通的神,佛陀也是開悟的。 也就是說,獲得大智慧並看透了宇宙三界所有方面的人是佛。

    佛與中文中的“聖人”一詞相似,但“聖人”無法表達領家的覺悟和修行,所以當時的經文譯者用了“佛”字。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前方一百英呎,走得更遠”,來自佛教典故。

    據宋朝石普濟的《五燈會遠》記載,當時有一位高僧,名叫景岑,名叫昭仙大師,他的佛教造詣極高,經常應邀從世界各地傳教傳經。 有一天,當他被邀請到一座佛教寺廟講課時,一位僧侶請他回答乙個關於佛教最高境界的問題,即十方世界。 為了說明十方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昭仙大師當場唱了一句詩:

    它沒有移動,儘管它不是真的。 必進百丈,十方天下就是全身。 意思是說,如果道的修為已經到了百丈境界,不再進階,那麼,雖然已經成就了,但還不是清白的,就算修煉到百丈之巔,也依然不能放鬆,一定不能沾沾自喜,一定不能輟學, 繼續用心去做,用心去做,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再往前走一百尺,語言出自《景德傳》,講述了景岑禪師的故事。

    景岑禪師是唐代湖南長沙人,師從南泉普遠(Weishan),被稱為昭仙大師,在世界上被稱為長沙和尚。

    有一天,乙個和尚見到了南泉普遠,景岑派了乙個小和尚來審問。 他說:“和尚見到南泉後怎麼樣了? “默默地。 再問一遍。 他說:“你不見南泉會怎樣? 他說:“不要做別的事。 ”

    景岑禪師聽了小和尚的匯報,作了一句詩:“百丈不動(坐)的人,雖不真; 必進百丈,十方天下就是全身。 ”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不要太執著,佛陀告訴我們要看透,放手,從容自在,跟隨命運,念誦佛陀。 阿彌陀佛! 看透世間萬物,無慾無慾,卻仍報理想 佛教的最高境界是無私;

    道教的最高境界是無為無私。 要學會與天地、與自己、與社會和諧相處,菩提不是一棵樹,也不是乙個清晰的平台。 首先沒有什麼,在哪裡可以揚起灰塵。

    這就是道家所說的——心如止水 “自”而“真我”是指在忘卻“本我”的境界中發現了另乙個“真我”的修煉者,其實在氣功和佛法中達到這種境界的信徒都知道這個真我的感覺,而這個“真我”的本質就是與自己靈魂合而為一的邪靈。 “我”在無私中的意思是“粉絲”,或“由我而生”。 因為萬事萬物的產生都是因為緣緣,所以沒有“我”是沒有緣緣的。

    因為所有的因緣都是需要的,當因不存在時,果就不存在,所以沒有“我”乙個人。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地獄不是空的,你不會成佛! 要說誓詞這句名言的境界可謂高高在上!

    要說釋迦在菩提樹下證悟了宇宙生命的終極真理,證得了大道,這也是佛教徒孜孜不倦追求的無上境界!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清心”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那麼“清心”是什麼意思呢?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其實,最高的說法本來就不合時宜,因為佛陀每提公升乙個層次,就會發現上面有乙個更高的層次,佛法也是如此,所以佛陀曾經說過:沒有確定的法。 因為佛法每當達到乙個新的境界,就有了更新的意義,佛陀也是如此。

    正如佛陀曾經說過的那樣,每一粒沙子裡都有一千個世界。 每個世界有多少佛?

    根本沒有答案。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這一切都是徒勞的。

    它有時等同於現代佛教研究,但經常用於更傳統的研究方法。 在不同的佛教傳統中,出現了許多不同的思想流派。 通常有兩種研究方法,一種是研究和梳理研究。

    一是對實證佛教所蘊含的深奧教義的理解研究。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當你學習佛法時,你就學習了佛陀的智慧! 你可以通過學習佛經來學習一些東西,你必須知道如何做出權衡,沒有一部經典是完美的。

    如果你只學了“阿彌陀佛”這句話,你到死還能增加多少智慧?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佛教家庭中的三個生命境界。

    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這是人生的第一境界。 從字面上看,當你看到一座山時,你認為它是一座山,當你看到水時,你認為它是水。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之初就處於這種狀態,這是人性最真實的時刻。

    所謂人類的開端,善的本質,就是在這個時候說的。 這個境界的人一般都是不熟悉這個世界的青少年,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沒有經歷過難以言喻的痛苦,沒有經歷過生活中一些無法改變的無助。 我沒有被別人欺騙過,我沒有被別人欺騙過,我沒有欣賞過社會的陰暗面,我沒有理由選擇相信懷疑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我們看過很多偶像劇,其中被稱讚的女主角一般都在這個境界,雖然是假的,但是她們把這一刻的性格演繹得非常好。 比如《海豚灣戀人》中的易天邊,從小在海邊長大,一心一意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在童年時等待達達的歸來。 比如《天國的階梯》中的陶愛卿,依舊信許願,喜歡動物,對人毫無防備。

    看山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這是人生的第二境界。 從字面上看,當你看到一座山時,你會覺得一座山不是一座山,當你看到水時,你會覺得水不是水。 這是普通人經歷過一些事情後,對生活的態度。

    被騙後,他選擇不再相信,戴著有色眼鏡看著身邊的人和社會,不甘心卻覺得自己不得不懷疑。 受傷後,他選擇自衛,不願大聲說話。 把你的真實本性隱藏在面具後面。

    有時候我寧願忍住眼淚,看著自己珍惜的東西逐漸失去,也不願說出自己在乎的事情,也不想讓別人看到我的脆弱。 這個時候,人是最悲哀的,本來對人充滿愛,對人溫暖,卻漸漸充滿了冷漠,不再相信,不再善良,不願再給予。 相信一切與人的交集都是功利性的,沒有人有當初的善良,也沒有對夢想的天真執著。

    很多人一輩子都活到這個狀態,這是人生的又一大悲哀,一種戲劇性的無助——最痛苦的狀態困住了最多的人。

    看山或山,看水或水,這是生命的第三境界,也是佛教的最高境界。 一般來說,處於這種狀態的人都是經歷過很多事情,看透了世界的人。 古代隱士,如在東籬下採摘菊花的陶淵明,悠閒地看到南山,還有博雅,以山流水之歌尋找知心朋友,對強大的梅婆和鶴不屑一顧。

    處於這種狀態的人,已經看透了生活中的各種無奈,理解了其中的艱辛,卻能擺脫苦難,就像一朵從泥濘中冒出來的蓮花,沒有沾染,他們從人間的苦難之海中解脫出來,找到了屬於自己一生的幸福。 菩提沒有樹,鏡子也不是平台。 首先沒有什麼,在哪裡可以揚起灰塵。

    這句佛教句子,大概就是他們冷漠心態的最好寫照。 我不在乎一切,我放下一切,我不為世界而苦,我真的超脫了。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我還不敢說“見識”,但據我所知,所謂最高和最低的任何區別或妄想,都應該與開悟無關。 佛法的境界在於心的覺境,稱為“涅槃寂靜”,德行稱為“圓圈”,障礙皆稱為“寂靜”,這就是“涅槃”的本意,寓意精神境界的昇華,無一切煩惱,圓滿覺悟。 所以,它只是思維的無限發展,追求“最高”的慾望是什麼?

    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外在世界是一樣的,但內心的理解卻不同。 所以,如果有乙個境界,那也是對乙個人想見到“我”的慾望的一種限制,這樣你就知道沒有什麼可來,所以你可以稱之為無窮。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先是他,然後是自我=>無我,無私,脫離輪迴的六界

    諸神諸佛只關心一件事:全宇宙的安全(只關心人類是小慈悲,關心整個宇宙才是大慈悲)。

  12.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當然,佛教的最高境界是成佛。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乙個至高無上的國度是沒有名字的,人類的語言無法描述它,也不允許任何人知道它,如果你知道了,你會用人類的低能來想象他,但你不會尊重他。 其次,想知道是好奇心,是堅持,是達到高水平的障礙。 三至尊不是你所理解的能夠定量描述的,你現在的境界是什麼?

    有名字嗎? 如何定量描述? 試一試。

    四高之高,對於以下神靈來說,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說人了。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學佛有十個不同的境界,你可以看到你是這樣的人。 十界如下:

    首先,向佛陀求助:一開始學佛的人,都是向佛陀求助,也是信徒,他們學佛只是作為一種信仰,都是為了回應請求。 這些人經常去寺廟燒香和拜佛。

    第二,為別人做事:有些人學佛是為了做個好人,做好事,不犯錯誤。 這些人通常喜歡閱讀佛教故事和講述佛教故事。

    第三,祈求佛陀祈福:有些人學佛是為了祈求佛陀實現他們的願望。 這些人經常從事佛教活動,打鼓和鑼鼓,祈求生者加持,超越死者。 喜歡談論恩怨、債主、深深的障礙和其他神秘的秘密。

    四、學術知識:有些人把佛教看作是學術,學佛就是學習佛教的知識。 這些人經常談論佛教的歷史、教派的區別和佛教的理論。

    第五,提高好人:有些人學習佛法只是為了提高自己,成為好人。 這些人經常談論業力,例如善報和惡報。

    第六,增加好運:有些人天真地學習佛法,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好運、財富、運氣等。 那些人經常談論佛法的功德,放生、布施、施捨、施捨等等,他們只是為了功德而學佛。

    第七,精神文明:有些人學習佛教是為了修身修身,獲得精神上的快樂。 那些人常說,學佛是世間最大的享受,是極致的快樂。 他們只是為了享樂而學習佛教。

    第八,轉世中的極樂:有些人學習佛法是為了擺脫今生的煩惱,並在來世轉生到極樂中。 他們經常談論生活的苦難和涅槃的幸福。 他們每天念誦佛陀,每天祈禱轉生到極樂世界。

    第九,修心:有些人學佛是為了了解自己的心,戰勝自己。 這些人經常談論回顧自己的思想,看到自己的本性等等。 他們每天背誦佛經、念咒語和打坐。

    10、解脫成佛:有的人學佛是為了今生的煩惱解脫,來世成為阿羅漢和菩薩,有的人學佛是為了獲得般若的大智慧,成佛。 那些人經常養成菩提心,觀想無常、無我、空性等等,天天證悟真意。

相關回答
12個回答2024-07-12

我就是其中之一,我喜歡玩遊戲

我很清楚他的心理,這種男生自尊心很強,你不用玩什麼小氣質,那樣會讓他覺得煩人,因為當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時候,你不對,他其實很愛你,但是你不懂,當你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時候, 他玩弄他的氣質,你怎麼看?我的女朋友也和你一樣心理 當你和我吵架時,她只會說“都是我的錯,沒關係” 我真的很鬱悶 我什麼都不怪你 你為什麼一直把責任推給自己 這會讓男生覺得很無聊 不明智的做法 我給你乙個建議 如果你喜歡他, 對他溫柔一點 他玩遊戲,你說我陪你玩 如果你能做到,我相信他會很溫柔的 也許每天帶你去玩 你說錯了一句話 他不想敷衍你 但他的那種心理是這樣的 其實他很愛你, 我建議大家可以有乙個共同的愛好,那最好,我是遊戲迷,我最希望的就是女朋友也能和我一起玩電腦遊戲,那很好,嘿嘿,可惜她對這個不感興趣,鬱悶!我說了這麼多,如果你覺得我說得不對,沒關係,你自己看看 >>>More

16個回答2024-07-12

我們在安裝軟體的時候,為了在設計電腦的時候考慮到大家,檔案預設都裝在C盤裡,因為比如我的硬碟被分成了6個區域,而你的硬碟被分成了3個區域,還有兩個區域,所以考慮到大家的實際情況是不好的, 它們都是預設安裝在C盤中,其實應該說是預設安裝在系統盤中!當然我們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臨時改變安裝路徑,但是有些東西還是要安裝系統盤的,比如我的mini coreldraw 9,不安裝系統盤就容易出現問題,也是要有系統檔案支援的,檔案本來就很小,沒有系統支援怎麼辦? 這就是為什麼它是“迷你”! >>>More

9個回答2024-07-12

你可能不會結婚,因為你和她都年輕,而你因為年輕而衝動。 而當大腦的衝動總是轉不動,讓你覺得輸了,那麼這樣的結局就太可惜了,有一次高三的時候,我的語文老師跟我們說,十八歲的戀情就像西邊的太陽,不可能出來得太早, 但我相信,這樣的感情可以算是一段美好的回憶,其實你們現在可以在一起,不談戀愛的話題,不談學習的問題,也就是順其自然,也許以後你們的關係會有所改善,會發展成真正的戀人。

7個回答2024-07-12

您好,很高興幫助您解決問題:

這是教育的剛性變化,請在學習專案中找到自己喜歡的輕鬆氛圍,找到自己喜歡的教育方式,如果實在不行,請嘗試改變新生活的環境,個人推薦找一位倡導教育新方式或出國留學的好老師。 >>>More

11個回答2024-07-12

蚜蟲,你應該把花帶到外面或陽台上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