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然,每個國家對於奧運會的主辦權都有明確的目的,而1988年漢城奧運會就是中國企業,我們應該深入分析如何面對奧運經濟這個話題,從現在開始。
-
舉辦奧運會的好處是:
1、提公升國家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在奧運會籌備期間刺激國家經濟發展,改善國家特別是奧運會主辦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
3、凝聚人心,增強民族自豪感。
舉辦奧運會的缺點是:
1、奧運會支出多,直接收入損失風險大,奧運會主辦城市對外資更具吸引力。
2.將加劇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3、奧運會閉幕後為奧運會建造的場館設施的利用率將降低,造成資源浪費。
-
提公升城市品質。
對於主辦城市來說,奧運會將大大提高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和整體現代化水平。 奧運會主辦城市從籌辦奧運會的過程中獲益匪淺,為國內其他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成功經驗。
增加國家收入。
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蜂擁而至,城市日用品和服務需求急劇增加,導致消費市場迅速擴大。 大量國內外遊客的到來有利於旅遊業的發展。 同時,奧運經濟形成的巨大商機將吸引眾多投資者尋求合作機會,形成巨大的投資市場。
所有這些都增加了該國的財政收入。
促進經濟和工業發展。
據估計,從收到申奧申請到2008年,每年奧運會的直接經濟效應是國民GDP的增長。 奧運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盛會,為了保證其成功,必須投資於最優質、最先進的技術裝置和產品,這導致了相關技術和產品的公升級,促進了產業結構和技術結構的公升級。 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執行的良性迴圈,將促進全國整個國民經濟的進一步騰飛。
展示大國的力量。
不是任何乙個國家都能報道奧運會,這需要巨大的力量來支援它,作為乙個國家,舉辦奧運會顯示了這個國家的實力。
增加就業機會。
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圍繞申辦和舉辦奧運會開展了大量以愛國主義、首都意識、集體榮譽為核心的宣傳工作,有利於進一步調動全體公民愛國的熱情,開創形成和諧互助的人際關係、奮進精神的新局面。 自覺恪守社會公德,大大增強了人民的凝聚力。
提高人民群眾的文體素質。
不言而喻,體育運動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以迎接奧林匹克運動會,強調文明,樹立新作風,在北京市民中普及英語,提高了他們的文化素養。
提公升國家的國際形象。
在奧運會期間,全球將有40億人通過奧運會進行電視轉播,這將使主辦城市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並將大大提公升主辦城市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 這是無形資本:現在你不需要因為奧運會而做任何宣傳,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主辦國身上。
1896年第一屆希臘奧運會:10個國家和1個混合團體:美國,希臘,德國,法國,英國,匈牙利,奧地利,澳大利亞,丹麥,瑞士混合團體。
第二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將有22個國家參加。
1900年巴黎奧運會是歷史上第二屆夏季奧運會。 由於奧運會只是巴黎世博會的一部分,奧運會組織者巧妙地將比賽場館按照世博會的產業類別劃分為16個區域,導致賽程鬆散,持續了六個月零八天,被稱為“馬拉松運動會”。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