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的影響是什麼,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麼?

發布 三農 2024-07-24
8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水土流失有七大影響:

    1.破壞土地資源,侵占耕地,危害人民群眾生存。

    2.削弱土地肥力,造成土地養分流失,加劇乾旱的發生。

    3. 泥沙淤積河床,加劇洪澇災害。

    4、沉積物堆積水庫、湖泊降低綜合施用功能。

    5、泥沙的增加會影響航運,破壞水路交通安全。

    6、水土流失與貧困的惡性迴圈同時發展。

    7、泥沙量增加造成河水源汙染。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影響水土流失的因素分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大類。

    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發生發展的前提,主要表現在:

    1.降水; 一般來說,降水量越大,水土流失量越大;

    2.地形; 地形是影響土壤侵蝕的重要因素,坡度大小、坡長、坡形等對土壤侵蝕有影響,坡度越陡,地表徑流速度越大,土壤侵蝕越嚴重。

    3.土; 土壤是侵蝕的主要物件,因此土壤本身的滲透性、抗侵蝕性和抗侵蝕性也會對土壤侵蝕產生很大的影響。 一般來說,土壤越鬆散,越容易受到侵蝕;

    4.植被; 植被覆蓋面積越大,水土流失越小,反之亦然。

    人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現為:植被破壞(如濫耕、濫伐、濫牧)和坡耕地復墾(如陡坡復墾、下坡耕作、過度放牧),或因採礦和道路建設而未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等,都會加劇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影響因素是指水土流失,基本相同。

    水土流失的原因是自然的和人為的。

    自然因素。 主要有四個方面:地形、降雨量、土壤(地面材料成分)和植被。

    地形; 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徑流流速越快,土壤侵蝕越強。 坡度越長,收集的地表徑流越多,沖刷力越強。

    雨量。 產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強度高的暴雨,降雨強度超過土壤入滲強度,才產生地表(過通)徑流,導致地表侵蝕。

    地面材料成分。

    植被; 達到一定冠層密度的森林和草植被具有保護土壤免受侵蝕的作用。 冠層密度越高,保水和土壤越強。

    人為因素。 人類對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

    破壞植被。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採礦。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水土流失對手稿的影響主要有七種型別:

    1.破壞土地資源,侵占耕地,危害人民群眾生存。

    2.削弱土地肥力,造成土地養分流失,加劇乾旱的發生。

    3. 泥沙淤積河床,加劇洪澇災害。

    4.沉積物淤積庫、青青或湖泊,降低綜合應用功能。

    5、泥沙的增加會影響航運,破壞水鑰匙差路的交通安全。

    6、水土流失與貧困的惡性迴圈同時發展。

    7、泥沙量增加造成河水源汙染。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水土流失有七大影響:

    1.破壞土地資源,侵占耕地,危害人民群眾生存。

    2.削弱土地肥力,造成土地養分流失,加劇乾旱的發生。

    3. 泥沙淤積河床,加劇洪澇災害。

    4、沉積物堆積水庫、湖泊降低綜合施用功能。

    5、泥沙的增加會影響航運,破壞水路交通安全。

    6、水土流失與貧困的惡性迴圈同時發展。

    7、泥沙量增加造成河水源汙染。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答:土壤侵蝕是指在水、重力、風等外力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喪失,包括地表侵蝕和水分流失。

    水土流失危害很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破壞土地資源,威脅人類生存。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環境的基本要素,是農業生產最基本的資源。

    年復一年的水土流失,有限的土地資源遭到嚴重破壞。 據初步測算,由於水土流失,我國年均因水土流失造成的耕地損失約100萬畝。 降低土壤肥力,加劇乾旱發展。

    在流失的表層土壤中,每噸含有約20公斤的氮、磷和鉀。 由於水土流失,土壤日益貧瘠稀薄,土壤的滲透性和持水能力下降,加劇了農業乾旱的發展,影響了糧食生產。 泥沙堆積加劇了洪水。

    水土流失導致大量泥沙排出,淤積水庫和河流,降低水庫綜合利用功能和河道洪水承載能力,加劇洪澇災害。 汙染水質,影響生態平衡。 水土流失是造成水汙染的重要原因。

    水土流失產生的沉積物和養分、化學農藥等有機汙染物的流失,造成水庫、湖泊等水體的富營養化,破壞水體的生態平衡。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1.自然因素。

    1.氣候:所有氣候因素都會對水土流失產生影響,其中暴雨是造成嚴重水土流失的直接驅動力和主要氣候因素。

    2.地形地質:地坡、坡長、坡形等對土壤侵蝕有重要影響。

    岩石性質影響風化物質的形成和土壤型別,以及風化物質和土壤抵抗侵蝕的能力。 此外,岩層的傾斜度也對土壤侵蝕有影響。

    3.植被: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植被在幾乎任何條件下都具有減緩水蝕和風蝕的作用。

    它可以覆蓋地面,攔截降雨,減緩流速,分散流量,過濾淤泥,固結土壤,改善土壤,並能減少或防止水土流失。 一旦植被被破壞,土壤侵蝕就會發生和發展。

    第二,人為因素。

    1.人口快速增長,環境人口容量嚴重超負荷,不斷破壞植被開墾荒地,過度利用自然資源,造成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耕地比例過高(主要是坡耕地),農業管理粗放,生產水平極低,天然草地過度放牧,嚴重退化,不能發揮生態保護效益, 導致水土流失加劇,生態環境惡化。

    2.“越窮越積越少,積越少越窮”的惡性迴圈。 此外,近年來的不分青紅皂白的挖掘、毀林等人為破壞活動,以及生產建設專案,都沒有重視對水土資源、自然植被和水土保持設施的保護,造成人為水土流失。

    請點選輸入描述(最多18個字)。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水土流失的原因是自然的和人為的。

    自然原因:1、地勢起伏,坡度陡峭。

    2.土壤疏鬆。

    3.夏季降水量大,集中於夏季,有大雨。

    4.植被覆蓋率低。

    人為原因:1.過度開墾、破壞荒地、過度放牧、過度採伐木材。

    2.露天礦。 3、土地利用不合理。

    4.脊柱種植答案被破壞了。

    關於土壤侵蝕控制的建議:

    1)根據當地土地條件,因地制宜種植樹木和草,提高植被覆蓋率。

    2)適當改善地形起伏,如修復梯田、修復纖維游泳壩、挖魚鱗坑等。

    (三)退耕還林還草,禁止陡坡耕地。

    4)加強科技創新能力。

    5)加強人民群眾環保意識的宣傳,提高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1、水力侵蝕分布最廣,在山區、丘陵地區和所有坡地大雨時都會產生水力侵蝕。 它的特點是地下水被用作沖走土壤的力量。

    地球。 例如:黃土高原。

    2、重力侵蝕主要分布在山區和丘陵地區的溝壑和陡坡上,以及陡坡和溝渠兩側的溝渠壁上,部分被水流掏空,由於土壤及其成土母質的重力作用, 它不能繼續保持在原來的位置,它會分散或斑塊地坍塌。

    3、風蝕主要分布於中國西北、華北和東北的荒漠、沙地和丘陵覆蓋沙區,其次是東南沿海沙地,然後是河南、安徽和江蘇三省的“黃汛區”(歷史上因黃河泥沙改道而形成)。 它的特點是風將沙粒抬起,離開原來的位置,隨風漂浮在另乙個地方。 例如:

    河西走廊和黃土高原。

    此外,可分為凍融侵蝕、冰川侵蝕、混合侵蝕、風蝕、植物侵蝕和化學侵蝕。

相關回答
6個回答2024-07-24

你們老師應該是中學老師?!! 採煤可造成山體裂縫、坍塌、滑坡和坍塌,增加土壤的導水性,造成土壤水分和養分的大量流失,降低土壤肥力,對農作物和樹木的生長構成威脅。 煤礦開採對水系統也非常有害。 >>>More

8個回答2024-07-24

減土總量減去主體工程施工期間採取的措施後的土壤侵蝕量計算得出。 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More

6個回答2024-07-24

黑麥草、狗牙根、高羊茅、紫羊茅、四季和其他草種通常用於防止水土流失。 >>>More

5個回答2024-07-24

近年來,林地面積不斷增加,但由於植被種類、種植技術或管理等問題,一些地方的水土流失仍然嚴重。 筆者作為水土保持工作者,在一些鄉鎮進行了調查,發現在很多地方,植樹造林工作普遍存在強調種植、疏管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人為水土流失現象。 >>>More

13個回答2024-07-24

仔細想想,基本上影響的可能性非常小。

從自然地理學上看,下游基本沒有水土流失,但主要是沉積物堆積。 即使是黃河上游水土流失嚴重的河流,當它們到達下游時,也主要發生泥沙堆積(因此稱為“地上河流”)。 當河流到達河流下游時,水流向下游減慢,而海水漲潮的推力作用和淡水鹽度的增加進入大海,通常會逐漸積累。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