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單元探討了地理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地理的常用方法。 根據需要選擇地圖,並在地圖上檢查方向和距離計算的判斷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檢查經緯度變化規律,解釋各點的地理坐標,根據坐標判斷某點的低、中、高緯度和半球位置; 檢查世界各大洲和海洋的名稱、位置、邊界和地形;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地形起伏不定,坡度陡峭,標明了山頂、山脊、山谷、馬鞍、陡崖等地形部位的名稱,以及5種陸地地形。 檢查板塊的知識,避災和自助。
2.結合實際生活,通過衣食住行、交通、生產建設、當地習俗等方式考察地理知識的重要性; 通過外出看天氣、選擇旅行地圖、繪製學校平面圖和選擇比例尺,我們研究了學習地理的常用方法以及地圖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使用示例來演示地球的形狀。
結合時事,找到某一點的位置,判斷其經緯度、所在地的中高緯度和所在溫度區,考察大陸大洋知識板塊知識是今年高考命題的重點, 呈現以生活為中心、以熱點為重點的高中入學考試命題特點。
3.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和地圖的選擇多以多項選擇題的形式,閱讀經緯度圖,重點關注經緯度的經緯度和經度的特殊性,以檢驗學生對經緯度知識的理解,判斷某一點所在的半球, 等等,近年來,高中入學考試往往以多項選擇題和閱讀題的形式出現。等高線地形圖的解讀是高中入學考試命題的重點,既有選擇題,也有綜合題,考率比較高,幾乎所有地方都涉及高中入學考試的題目; 世界海洋和陸地的分布大多以綜合問題的形式出現。
地圖。 1)使用地圖識別方向,測量距離,估計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
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和其他地形部分的名稱。
3)在地形圖上確定五種主要型別的地形。
4)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地圖,找到自己需要的地理資訊,養成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圖的習慣。
5)了解電子地圖和遙感影像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
2.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使用地球是乙個球體的證據。
2) 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來描述地球的大小。
-
1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乙個橢球體。
地球是乙個橢球體,兩極略微扁平,赤道略微凸起。
地球赤道半徑為6,378公里,赤道周長為40,000公里。
2)證明地球是乙個球體的方法。
哥倫布、麥哲倫和世界各地的其他著名航海家。
2 地球儀和地圖。
1)經緯。
經度:連線地球儀上北極和南極的線。
平行線:平行於地球上赤道的線是。
赤道:赤道是最長的平行線,長約40,000。
本初子午線:穿過英國倫敦前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子午線為 0。 子午線也稱為本初子午線。
經網:經線和緯線交織成網,稱為經線。
2)確定地球儀和地圖上的地理位置。
緯度和經度只能確定地球表面的乙個。
從本初子午線到東,從西到180。 , 180 0 屬於東經,通常用“e”表示(例如; 180在城市西部。 它屬於西經度,通常用“w”表示(例如 34 w)。
赤道為 0。 緯度,90。 赤道以北是北緯(用“n”表示),越多(用“s”表示),南緯向南的緯度值越高。 30 0 和 60 緯線將緯度劃分為低緯度和中緯度。
3 平面圖示意圖。
1)比例尺。
地圖上的比例是地圖上與字段相比的距離的表示。
2)方向。地平面上有八個基本方向。 在地圖上。
用經緯網表示的方向:在帶有緯度和經度線的地圖上。
方向用方向指示器表示:在地圖上,地圖上有根,沒有經緯線和方向標記。
3)圖例。圖例是地圖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種符號。
1 地球的內圈。
地球內部可以分為三層:地殼、地幔和地核。
2 地殼運動。
地殼在不斷運動。 根據地殼運動的性質。
3 板塊構造。
板塊構造將地球表面劃分為許多剛性(包括大陸)板塊,在上地幔中的粘性較低。
4.火山分布和防災活動。
1)世界火山的主要分布區。
2)防災活動。
工程防禦措施:加強各項工程的抵抗力。
非工程防禦措施:建立和改進減災工作。
5 地形。 1)主要地形特徵。
平原:地面廣闊平坦,一般海拔200
山:山高陡峭,海拔一般在500公尺以下。
高原:海拔多在500公尺以上,地面平坦。
盆地:四面高,中間低,中間比較高。
丘陵:一般在海拔500公尺以下,2)簡單的地形等高線圖。
山頂:等高線閉合,由外向內,海拔增加。
馬鞍:在兩個山峰之間,從頂部到馬鞍,懸崖:幾條相鄰等高線的重疊和合併。
山脊:等高線從高到低突出。
山谷:等高線從低到高突出。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由於《初中地理》有很多版本,都受制於《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約束,不知道你用的教材版本和學制,白痴只能根據個人經驗,綜合初中地理教材的民教版、中文版、相教版和陸教版, 組織成目錄形式,如下所示: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