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從高處流到,對吧?

發布 社會 2024-08-06
7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5

    黃河流域從高處流向。 黃河流域幅員遼闊,地形差異很大。 自西向東橫跨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黃淮海平原四個地貌單元。

    流域地形西高東低,西部河源區平均海拔4000m以上,由一系列高山、常年積雪、冰川地貌發育組成。 中部地區海拔在1000-2000公尺之間,是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地貌。 我國東部主要由黃河沖積平原組成,河道高出地面,洪水威脅較大。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白彥喀山北麓海拔4500m的古代宗烈盆地,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九個省(區),最後在山東東營市流入渤海, 幹流全長5,464公里。

    黃河流域貫穿中國東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區位於中國西北部。 位於東經95°53 119°05和北緯32°10 41°50之間,東西長1900公里,南北寬1100公里,流域面積10000平方公里。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4

    不僅在黃河流域,所有的河流都是從高到低的。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黃河下游稱為地上河流,由於河床高,無法直流流入,所以下面雖然降水量大,支流很少,流域面積很窄。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b在河上。

    黃河含沙量大,遇大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流入黃河,流出黃土高原,黃河流入平原下游地區,河道變寬,坡度減慢,流速減慢,大量沉積物沉積在河底, 使河床逐漸抬高,其他河流難以流入黃河。所以支流很少,流域面積小。

  5.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答案,b

    由於下游多為“地上河流”,河床高於地面,地表水無法流入河流,因此支流很少,流域面積狹窄。

  6.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下游河道變寬,坡度減慢,流速減慢,形成青開河。

    據教育相關資料顯示,黃河流入低平原,由於河道變寬,坡度減慢,流速緩慢減慢,大量沉積物沉積在河底,使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流。

    黃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也是中國第二長的河流(又稱第二大河)。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黃河下游支流少、流域狹窄,之所以下游流域河床兩岸高於地面,受河堤約束。 簡單來說:黃河下游是由沉積物的衝擊和堆積形成的,地勢低窪平坦,由於黃河中含沙量高,當黃河水流向地勢下游時,流速減慢,沉積物下沉, 堆積形成“地上河流”。

    黃河下游長786公里,流域面積僅1萬平方公里,佔流域總面積的3%。 下游段總落差為公尺,平均比落差減小; 區間內水量的增加,就是黃河水量。 由於黃河中沉積物量大,河流下游段長期淤積,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懸河”,黃河被圍困在堤防內,成為海河流域與淮河流域之間的分水嶺。 除了從東平湖流入的大文河外,這段河段沒有大的支流。

    除南岸東平湖與濟南之間的低山丘陵外,其餘河段均以堤防保留,全長1400多公里。 歷史上,河流下游的決口經常氾濫,給中華盲人民族的滅亡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隨著黃河下游由西南向東北流,河北段在冬季首先結冰,形成靈心。

    洪水容易導致冰壩堵塞,造成堤防溢位,威脅也很嚴重。 拆除。

相關回答
12個回答2024-08-06

中國古代治水英雄大禹; 西漢末期提出著名的“治河三策”的戰略家賈讓; 東漢第一位全面踐行“治河三策”的水利企業王靖; 提倡疏浚、疏浚、堵塞並舉,提出“兩策治河”,和工部商書嘉魯在元至鄭年間; 清朝光緒帝。 >>>More

9個回答2024-08-06

銀川,蘭州。

烏海包頭. 三門峽洛陽. >>>More

10個回答2024-08-06

黃河流域面積752442平方公里。 源頭在青海省,流入渤海,上中游的交界點:山西河口,與中下游的交界點 >>>More

7個回答2024-08-06

黃河文明的形成時期大約在西元前4000年到西元前2000年之間,持續了2000年。 黃河文明的發展時期是其昇華階段。 就時代而言,主要是夏、商、三朝。 >>>More

33個回答2024-08-06

仰韶文化遺址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綿池縣以北9公里處的仰韶村。 仰韶文化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發現於河南勉池的仰韶村。 仰韶文化又稱彩陶文化,其中大部分是粗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