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標點符號嗎? 古人說後面用什麼標點符號

發布 文化 2024-08-11
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5

    在古代,沒有,通常我們在電視劇集或電影中看到的都是謊言。 現代標點符號起源於西方。

    中國古代的標點符號一般簡稱為“讀句”。 句子,如“”相當於今天使用的句號,有大、中、小之分; 發音(發音為 dòu),用逗號標記為“相當於今天的逗號”。 其實,在中華文明發展的漫長歷史中,前輩們使用的標點符號絕不比這兩個多,但畢竟還沒有有條不紊地發展成乙個統一規範的體系,甚至連“句讀”這兩個符號的分工也不固定, 甚至可能不會使用。

    現代漢語,如果不是經過專門訓練,拿起沒有現代標點符號的古籍,即使能用參考書閱讀,也很難通過“破句”的關卡,問題在於標點符號不足或太少。

    胡石1916年發表的《論句子閱讀與漢字符號》一文,是我國新標點符號的第一部系統、完整的科學著作,本文的主要歷史貢獻有:提出了將讀句符號(點)和文字符號(標記)兩種系統分開的初步思路; 闡明了標點符號在書面語言中的重要性; 開發了乙個相對完整的符號系統; 分析各種標點符號的使用情況; 理清了句子、朗讀和停頓之間的關係。 1919年,以胡石為首的六位學者共同向漢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提交了《關於發行新標點符號的建議書》,該提案於1920年得到教育部批准,成為我國教育部頒布的第乙個標點符號方案。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4

    也應該有,但是和今天不一樣,不然怎麼破句。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如今,很多人誤以為中國古人之所以沒有使用“標點符號”,是因為清朝正式主持了《四庫全書》的編纂,去掉了中國原來的“標點符號”。 清朝文人在寫文章或出版書籍時也不再使用“標點符號”,直到現代新的標點符號出現。

    其實,今天用的“逗號、句號、括號、噸”,都是在漢代產生的,東漢徐申的《朔文節子》把“噸”解釋為“有盡,也有知”。 將“擴充套件()”解釋為“鉤子識別”。 ”

    考古發現表明,居嚴寒鑑中除了符號“=”外,還有“w”、“卩”等符號,都起到了讀句或後期標點符號的作用。 例如:韓堅“燕北隧道典當天雲(這是朱筆符號)年月食三胡新年庚旭自摘=卩”; “平武丟貨失火已開火”破城二十七方,有“三右二十九隧道卒”,三十右卒“; “斜榮、王、陽、璐、尚漢壽”等。

    這些特殊符號在簡體中文中各有其特殊用途,有的起到後面的作用,如“和”等,有的起到“和”的作用; 有的起到句號的作用,如“卩”; 有的起到標識章節正面或分支和段落的作用,如放在正文開頭的“w”、“等符號”; 一些符號,如“s”、“=”等,還不能確切地確定它們在文字中的作用; 有的與兩個符號結合使用,有的在文末放置“w”等符號,在抄寫或書寫時特意用朱筆跡,以表明其特殊性。

    到了宋、元、明三代,“標點符號”的使用已經相對規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原有標點符號進行了多次研究整理,共列出了16種標點符號,包括逗號、句號、括號、停頓、分號、引號、冒號、問號、感嘆號、破折號、省略號、連詞、定格符、專有名詞、書名、重音等。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人們常說“標點符號後面應該跟冒號”; 它通常表示提示後的暫停,或表示下面或一般的提示。

    冒號的作用:

    它在稱呼之後用於表示以下內容。 例如:“同志們:現在我們開會了。 它經常出現在信件和官方檔案中。 有些人經常忽略稱呼後的冒號,傾向於將其寫成逗號。

    它用在“說”、“想”、“是”、“證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詞之後,表示以下內容。 冒號的作用:

    1.在信件和演講中使用的稱呼之後,表示提到了以下內容。

    2.在採訪、辯論、討論、法庭聽證等記錄中,在演講者姓名之後使用,以引出演講內容。

    3.在使用暗示性詞語後,意味著提及以下內容。

    第四,它用於在一般話語之後引導子陳述。

  5.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在古代,句子和句子中只有停頓的符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標點符號。

    大約在漢代,人們使用句子閱讀,但那只是乙個停頓,還沒有標點符號。 大致是語義末尾的大停頓稱為“句子”,在語義末尾需要稍作停頓的停頓稱為“閱讀”。 在宋代,開始使用圓點。

    使用乙個圓圈作為句號,使用乙個點作為逗號。 在明代,和,它分別用於表示乙個人的名字和乙個地點。 這些簡單的符號在我國可以看作是傳統的標點符號; 但它非常不完整,並且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被廣泛使用。

    在20世紀,現代白話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迫切需要乙個相對完整的新標點符號。 一些學者開始將歐美一些最常見的標點符號引入中國,並在古代讀句符號的基礎上,參考西方方法,制定了我國最早的適合漢字需要的新標點符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關方面對標點符號原件進行了研究整理,1951年9月,人民出版局出版了《標點符號用法》。 標點符號有14種,包括句號、逗號、停頓、分號、引號、冒號、問號、感嘆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專有名詞、書名和重音。

  6.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在古代漢語文字中,一般沒有標點符號,分句只能靠人的經驗來完成(在文章中加上“讀句符號”:句號看起來像現在的句號,表示句子的結尾; 閱讀數字看起來像當前的停頓,表示語氣停頓),往往模稜兩可,導致對文章的單詞和句子產生誤解;比如清代趙天陽的《新譯文集修訂釋義》中,“下雨天留客,不留我住”這句話有七種解釋方式(另一種說我是客人,不是我)。

    但實際上,中國從前秦時期開始就有了標點符號,這在20世紀以後的考古文物中可以看到,但這些符號沒有統一的標準。 例如,在戰國時期的竹簡中,可以看到“ ”型符號,通常表示文章的結尾; 另乙個例子是“”函式是現代逗號和句點的組合,用於表示斷句符。 事實上,早在甲骨文和青銅銘文的時代,中國就已經有了相當奇特的標點符號。

    漢代的徐慎在《朔文節字》中加入了標點符號,並獲得了“數字”,該數字已滅絕並被認可。 “我還收到了”()號碼“和”我也認出了鉤子”。 “所以古代中國只是沒有現代標點符號,不是沒有標點符號。

    第乙個從國外引進標點符號的人是晚清同文館的學生張德義。

    1868年至1869年間,他完成了《奇異的複述》雖然張德義並沒有有意識地向國內知識界介紹標點符號,甚至還有反對的語氣,覺得這些標點符號很累贅,但他在無意中種柳的過程中,給漢語方言符號的發展帶來了一股新的風。

    1919年4月,胡適、錢玄通、劉福、朱錫祖、周作人、馬玉藻六位教授在漢語統一籌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關於頒布新式標點符號議案的請求》,要求頒布《**》和《論文》。和其他標點符號。

    1920年2月2日,北洋市教育部**頒布了第53號批示——《通令採用新標點文字》,我國第一套合法的新標點符號誕生了。

    1920年,在陳獨秀、胡石等人的支援下,在上海經營一家小出版社的王淵對《水滸傳》進行了標點、分段出版,這是中國第一次用標點符號出版古典書籍。 標點符號的使用對中國白話文的推廣和使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關回答
8個回答2024-08-11

如今,很多人誤以為中國古人之所以沒有使用“標點符號”,是因為清朝正式主持了《四庫全書》的編纂,去掉了中國原來的“標點符號”。 清朝文人在寫文章或出版書籍時也不再使用“標點符號”,直到現代新的標點符號出現。 >>>More

14個回答2024-08-11

是的,古人面對這種疾病時,也會用各種方法治癒它,比如節食、運動、放血,但很難達到效果。

19個回答2024-08-11

這取決於時代和地區。

時代:科學興起後,女性地位大打折扣,出現了三姨六女的貶義稱號。 >>>More

5個回答2024-08-11

乾陵的名字是在建設初期確定的。 稱其為“錢”有兩個原因:一是陵墓在長安西北方向,西北方向在八卦的“錢”位置; 第二,《易經:卦傳》說:“幹天也,.......”為了國王,為了父親。 >>>More

17個回答2024-08-11

偏方要看怎麼說那些**開出的偏方 那一定沒有效果 沒有***就燒高香 至於那些祖醫的偏方,肯定會有效果 就算是一些好的方方,效果也比西醫好多了 至於科學依據, 根本不需要那東西 總結幾千年的中醫經驗 無數前人的個人經歷 那是科學依據。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