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佛教說要放手,不要有思想。

發布 娛樂 2024-02-09
21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不是你怕老師,而是因為你厭惡家庭作業,不想做,這是一種懶惰; 但如果不做,又怕被老師懲罰,就勉強做了,然後就心生怨恨。

    沒有想法並不意味著你不必做任何事情。 如果放下心中的懶惰和怨恨,也就是無意中做到了“不經意”,那麼其實你做不做功課對你來說並沒有什麼區別,做功課就是做自己該做的事。

    說白了,其實都是心態,如果你對某樣東西有貪婪的愛,你會特別想去做; 另一方面,如果有你感到厭惡的事情,你就不會想去做。 而不管是愛還是厭惡,都是乙個不好的想法。 如果你打破了這些想法,你就不會為是否做功課而煩惱。

    只是功課而已,需要請佛上出面嗎?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例如,如果老師讓你做作業,那是什麼型別的作業?

    如果這是乙份正常的工作,那就去做,就像正常的工作一樣,如果你不去做,那就是逃避。

    如果是不合理的作業,比如老師故意刁難,那就不要做,要懂得處理,不要抱怨。

    佛教是要人懂事,而不是用來狡辯或合理化懶惰。

    佛法不會讓人放棄一切念頭(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念頭也是緣起的),關鍵是要明白沒有好壞之分,人因為執著而與善念和惡念分離,然後做出相應的反應,導致一系列的內在煩惱。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你的比喻讓我想起了一段話:善待他人就是善,善待己是惡,善待他人是善打罵別人是善,善待自己是尊重他人,敬禮他人是惡,是的,人行善,利益他人是公的,公的就是實,利己私的, private 是 false;發自內心的人是真的 什麼都不做的人是真的 做事的人是假的 做事的人是假的 如今,人們看到,大多數謹慎而不固執的人都被稱為好人,並贊同他,而聖人則更喜歡不守規矩的人, 而那些謹慎而遲鈍的人,雖然一國人民說他好,但因為他隨波逐流,沒有野心,所以不能指望他有動力,所以聖人必須說他是道德的竊賊;這種善惡的標準顯然與世俗和聖徒的標準相反。 推而廣之,各種世俗的權衡,讚美與不贊同,天地鬼神的善惡福禍,都與聖人相同,與世人不同; 所以,要想積攢善良,就不能被鼻子牽著耳朵眼睛牽著鼻子走,只能靠內省,默默地從內心的微妙源頭洗淨; 純潔是世俗的心,然後是奉承的心,也就是一首歌,一顆純潔的愛心,一顆憤世嫉俗的心是一首歌,一顆純潔的尊重人的心是終點,一顆憤世嫉俗的心是一首歌。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小學生對如何**大學生的話題沒有基礎,先讓自己用知識武裝自己,然後**你問的問題!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盡力而為,遠離顛倒的夢想。

  6.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在佛教中,你放下貪婪、嗔恨、無明和猜疑,回歸清淨、平等和慈悲的意識。 一切念頭都在造業,善念造善業而得善報,惡念造惡業而得惡報。

    要戒除一切惡,修行一切善,熄滅一切充滿貪婪和仇恨的念頭,這樣我們才能勤奮修持佛法,最終達到無念無欲的境界。

  7.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遠離顛倒的夢想和涅槃。

  8.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看看《遼凡四門》和《朱子格言》,對學習有好處!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做好功課,什麼都不要想。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1.智者知幻而離,愚者以幻為真。放下你的想法,專注於你自己。

    在。 2.如果能放下,最好能接受。 無論生活是苦惱還是快樂,是舒逸還是糾結,都來自於自己的心境,沒有必要糾結和悲傷。 只要找到正確的方向,你就不會迷失在生活中。

    3.放下執念,跟隨命運是最好的生活。 不是世界選擇了你,而是你選擇了世界。 既然沒有淨土,不如打坐; 既然沒有如願以償,不如放心。

    4.願意放棄並正確對待你的損失,因為失去可能是生活中的福音,它預示著你的另乙個收穫。 大給大,小給小,不捨不捨。

    5.如果你能放下它,你就可以更好地負擔得起它。 無論生活是苦惱還是快樂,是舒逸還是糾結,都來自於自己的心境,沒有必要糾結和悲傷。 只要找到正確的方向,你就不會迷失在生活中。

    不要心懷不滿、怨恨或生氣。 與其煩躁地抱怨人生命運的不公平,不如從容地嘲笑生活。

    6、越愛不釋手,越容易輸; 你越想抓住它,它就會消失得越快。 你越想擁有,它就越往往不屬於你; 你越想抓住它,你就越失去它。

    你越珍惜它,你得到的就越少; 你越在乎,你就越抓不住它。 你想要的東西大多不在你身邊,生活總是為了滿足無盡的慾望而追逐得失。 沒有執著,一切都順著命運。 只有懂得放手,才能把握當下。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很多。 光是金剛經就有這麼多:

    所有的表象都是虛假的,如果你看到不是表象的東西,你會看到它們的本來面目。

    萬事萬物都有特殊的規律,它就像乙個夢幻般的泡泡,就像露水和電一樣,應該這樣看待。

    但是,如果他看到我有顏色,用他的聲音問我,他就走在邪惡的道路上,他看不見我。

    法律應該被拋棄,更何況是非法的?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所有有前途的方法都像夢幻泡泡,如露水和電,應該這樣看待。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放手就是超然,準確地說,是因為看清現實帶來的平靜。 當然,貪婪是因為不放手,但因為不執著而放手不是厭惡,因為正如貪婪是錯的,它是一種執著,厭惡也是錯的,因為厭惡是一種恨,也是一種變相的執著,所以不執著放手, 而這種放手是自由自在的,既不貪婪也不厭惡,沒有喜悅,沒有怨恨。

    就你而言,你有點偏離了軌道。 誦經佛陀不再像以前那樣貪婪生活中的某些東西,這是件好事,但正因為如此,你對生活中的事物感到厭惡,想要逃避,甚至有麻煩,這已經走向了仇恨。 要盡快調整心態,隨心所欲地對待生活中的事情,隨心所欲地對待,隨心所欲地對待,守住五戒,不要執著。

    就算你對世俗生活厭惡到想出家,正確的態度也絕不是帶著對現實的厭惡感離開,而乙個真正想出家修行的人,對現實生活也要有淡定的態度,只有真正放手,才能從容地走向修煉。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簡單地說,它告訴你停止追求、追求和尋找!! 總有對有錯,總有結果,總有受傷的一方,你刻意的緊緊抓住,會有無限的痛苦,說白了,你讓人罵,你總想罵回去,這樣你看到這個人就會恨,見到認識他的人你會想得更多, 當你放下這種執念時,他或她對你沒有任何影響,至於他的朋友,你們彼此不認識,你怎麼能恨呢。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要學佛,重要的是學會放手。 在佛教中,我們放手,而這個“放手”不是放下事物,而是放下心。 放手,一切都是原來的樣子,沒有後顧之憂,沒有權衡,沒有得失,你放心。

    從**放? 讓我們從身體之外的東西開始,比如名利、五欲六塵。

    你的生活中有財富,但你只是放棄它,不想要它,對吧? 這也不是真的。 為什麼?

    你有一顆心。 沒有錢的人整天動腦子想辦法賺錢,這也是不對的,為什麼? 那是你的錯覺。

    如果你不修福,你從哪裡得到你的福報?

    人生有時候是要擁有,人生沒有時間是不能強求的“,如果不能要求,這點清楚了之後,自然會放手。 放手,你的心就會純潔。 心清淨無動,無得無失,無憂無慮,無憂無慮,心中無憂慮,你說這多舒服啊!

    這些年來,我經常勸誡同修們,放下**? 從沒有區別和執著開始。 具體出發點是一切法都得不到,《般若經》說得好,《心經》說得很清楚,色是空,空是色,色與空無異,空與色無異,確實與心和知之修行相同。

    因此,當我們面對所有的法時,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對立的思想,這就是我開始的地方。 第二,放下控制的想法; 第三,放下占有的想法。 如果我們不與一切佛法、一切人、一切事物、一切事物對抗,沒有控制的思想,沒有占有的思想,我們是多麼自在! 這是修煉之路的嚴重業障,如果突破了這一關,其他關卡就會比較容易,而這一關是最難突破的。

    這樣一來,這輩子還有什麼快樂嗎? 這很有趣,它是真實的,它不是業力。 仙壽師傅教導我們要明智地使用它,玩得開心,玩得開心,一切都很好。

    有什麼神奇的東西? 不反對它是美妙的,不控制它是美妙的,不擁有它是美妙的; 如果關係中有對立、控制、占有,那麼就叫業力,這不是乙個奇妙的用處。

    如果你製造了業力,你就會感受到業力的報應,業力的報應中會有善惡之分,如果你是善的,你會感受到三善道的業力報應,如果你是惡的,你會感受到三惡道的業力報應。 若是人,眾生,冤枉必報,一世又一世,都成了冤枉的債主,僅此而已,咱們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你真的可以做到這三件事,不反對,不被控制,不被占有,所有的委屈都化解了。

    這個結只能由兩邊打結,如果這邊解決,我想報復就沒有辦法了。 為什麼? 物體不見了,物體不在那裡,這很重要!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放下我們本來的樣子,我們放下一切,意味著我們有了新的開始,新的開始意味著我們又開始了原來的迴圈,所以我個人認為,所謂的放手就是遺忘,因為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我們的記憶,所有的痛苦都來自回憶, 我的幸福來自我的心。所以放手,放手,就是忘記,忘記過去,忘記回憶。 一切都來自內心,一切都來自新。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因為黑氏梵文的神力,師尊左右手用兩朵金合歡和梧桐花來支撐佛陀。 佛陀召喚神仙,婆羅門承諾。 佛陀說:

    寫在下面。 范志隨後左手放下一朵花。 佛陀召喚神仙:

    放下它。 梵志又放下了右手上的一朵花。 佛陀召喚神仙:

    寫在下面。 梵志道:“世尊,今日雙手空空,該教什麼放下?

    佛陀說:“我不教你放開你的花,你應該放開外六塵、內六根、中間六識。 一時半會兒沒有放棄的地方,是你無生無死的地方。

    梵志用言言就是實現無生忍。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不拿外表,不執著,就是放手。

    世人常說,他們已經放手了。

    其實,這是一種對自我的欺騙和逃避。

    而放手的真正含義,是不拿那一面,不執著。

    意義需要自己去把握和體會。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這沒有被誤解! 不要以為放手就意味著什麼都不想要,被動地等待死亡,甚至尋找短視。

    放手是相對於執著的,如果沒有執念,放手也沒關係。 普通人是有執著的,所以因為執著而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煩惱。

    如果你認為放手就是放棄一切,被動地等待死亡,甚至是悲觀厭世,這種所謂的“放手”其實是一種執念,和常人沒什麼區別! 因為在他們的意識深處還有很多執著的感知,比如“排斥和憎恨”的感知,“生活無聊無聊”的感覺,“生活現狀很苦”的感覺等等。

    此外,它還具有與普通人相同的外觀。 生活中的一切本來都是幻覺,但它認為自己能給自己帶來真實的“負面感知”,這本身就是一種認假為真的行為,普通人把假當真,認為一切都能給自己帶來真正的“正面感知”真相,所以兩者都是相位的, 而且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景觀沒變,關鍵是要“看”! 當你看到乙個變化時,你所看到的就會改變!

    一切都沒有改變,心已經改變,一切都改變了。 天堂和地獄也是如此!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放下什麼? 佛陀說要放下一切。

    我問佛陀,我是誰? 佛陀說,你就是你。

    我問佛陀,我從哪裡來? 佛陀說,從你應該去的地方來。

    我問佛陀,什麼是愛? 佛陀說,愛是煩惱的根源。

    我問佛陀,什麼是業力? 佛陀說,命運是浮雲。

    我問佛陀,有什麼東西是不變的嗎? 佛陀說不。

    我問佛陀,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事情是什麼? 佛陀說,人心是真實的。

    我問佛陀,人的心有多大? 佛陀說沒有盡頭。

    我問佛陀,我為什麼有煩惱? 佛陀說這是因為你有慾望。

    我問佛陀,我怎麼能沒有慾望呢? 佛陀說要放手。

    我問佛陀,該放下什麼? 佛陀說要放下一切。

  21. 匿名使用者2024-01-16

    忘記並放手。

    時間可以決定一切。 在生死之前,沒有什麼是重要的。

相關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