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和司馬光有什麼區別?

發布 歷史 2024-02-08
17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王安石的改變看起來不錯,但卻不可行,也就是說,它只是一座空中的城堡,脫離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以司馬光為首的元有黨後來反對王安石的改革,認為這是新法的不可行。 至於說司馬光代表貴族利益,王安石代表中下層地主利益,其實都是胡說八道,完全是用階級論的老套路,死板抄襲。

    不管他們兩人改法還是反法,他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維護北宋的統治。 不過,王安石的改革也不是一無是處,王安石新法的實用部分也被元有黨看到了,所以當司馬光徹底廢除新法的時候,他們出來反對徹底廢除新法,比如蘇軾等人。 司馬光和王安石曾經是朋友,他們倆有乙個共同點,那就是偏執狂。

    王安石的偏執使他不知不覺地落入了小圈子,一味地認為自己的新法是好的,不僅不接受別人提出的合理化意見,還認為這違背了他的新法,對他進行了攻擊。 司馬光也是這樣的人,他上台後,根本沒有對新法進行評價,也沒有聽取別人對新法的合理建議,徹底廢除了新法。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郭沫若道:“宋之死,是司馬光等人敗的。 這句話似乎要嚴肅一些,但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王安石的新法實施得成功,說不定宋家就不會倒台了,也不得而知。

    兩人對改革的政治態度主要是尖銳對立的,反對改革的頭號人物是司馬光。 王安石和司馬光都是北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 在如何鞏固封建統治的問題上,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套政治主張和政治實踐。

    每乙個都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政治觀點和權力。 他們關於法律改革和反法律改革的爭論,對宋朝乃至後來的封建王朝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他們是朋友,互相欽佩; 學歷和職業經歷也大致相同,但為什麼在西寧和元豐改革期間,他們變成了針鋒相對、不相容的政治對手?

    從歷史上看,評論家們有乙個村莊理論:一是他們兩個代表了不同的階級利益。 所謂王安石代表的是中小地主和下層人民的利益,而司馬光則代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記得。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王安石是無私大方的,而司馬光則吝嗇自私。 王安石倔強,堅持自信; 司馬光沒有原則,聽首領(皇帝)的話。 王安石總是得罪反派,而司馬光最喜歡討好反派。 王安石嚴謹正直,司馬光靈活善變。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沒有對錯之分。 王安石改法。

    過於激進,不符合當時的社會發展,而司馬光。

    作為乙個保守派,我一心反對表達,這也不符合社會發展。

    司馬光一上台,就廢除了許多法律。 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宋神宗。

    死亡; 同年5月,司馬光重返朝廷; 同年6月,朝廷授予他大臣、大夫、流明公僕的官職,讓他主持朝廷的治理。 同年7月,《第一保護法》被廢除。

    同年8月,市場被廢除,法律被修改; 同年10月,《農田水利法》廢止; 同年11月,《方田法》廢止; 同年12月,《馬匹保護法》被廢除。

    但讓我們用西夏來看看它。

    關於重啟和談問題。 司馬光沒有任何原則,他甚至願意割讓土地,他毫不猶豫地“以地換和”,這有點過分了! 原來,司馬光為了和西夏和解,想把王安石收復多年,用無數士兵的鮮血換取西夏,以示誠意,送給王安石收復多年,換來無數士兵的鮮血。

    但是在張璐。

    司馬光看完地圖後,司馬光徹底清醒了,不再談割地求和。

    後續效果:宋代時期,學者群體空前龐大,但正是因為學者的高福利,拖累了整個社會的發展。 這樣一來,朝廷在稅收方面就因為士大夫群體的壯大而不斷弱化,隨著士大夫群體的壯大,侵占最大利益的事情越來越多,導致出現了民富國弱的局面。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王安石開始改法,王安石的改革是有利可圖的,讓國庫充裕,讓以後的接班人被打敗了十幾年,他們沒有被打敗,只是他高估了最基層官員的素質。

    有些政策本身是好的,但由於當權者素質低下,對人民造成的傷害更大。 王安石的改革雖然是針對一大批官僚集體的,但也影響了活生生的百姓指導下的普通百姓。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王安石和司馬光沒有對錯之分。 只不過他們提倡的思想不同,王安石的思想太超前了,這也就意味著到時候他不會被當年理解。

  6.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王安石和司馬光都犯了錯誤,雖然王安石主張改法,但最終也失敗了,司馬光固步自封,沒能挽救宋朝。

  7.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用司馬光的話來說,“光和潔夫,雖然利益不同,但大回報是一樣的。 王安石也承認,他們“有不同的議程和不同的技術”。 “王安石和司馬光的委屈和冤屈,就像宋人馮一樣?

    曰:“王安石、司馬光都是天下大聖人。 它的優劣取決於他們自己的輿論。

  8.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政治上沒有對錯之分,他們只是堅持自己的信仰。 做你認為正確的事。 王安石是新來的,司馬光是老的。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王安石的想法不錯,但可操作性差,用人不當是政客的忌諱;

    司馬光反對改法是有道理的,但整個反對派都遵循“民事死亡勸告”的套路,難以擺脫文人黨派之爭的弊端。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沒有對錯之分,因為兩人都是知名政治家,都為國家政改做了很多好政策,但同時,他們都有錯誤。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王安石和司馬光的鬥爭,其實是兩黨的鬥爭。 乙個是改革黨,乙個是保守黨,但改革黨最終失敗了。 凡事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相對的對錯。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關於王安石和司馬光之間誰對誰錯的問題,我覺得沒有答案,他們倆都有自己不同的政治觀點,是非是相對的。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王石的想法是好的,但可操作性差,司馬光反對改法是有道理的,但整個反對派溫死神柬埔寨的套路卻逃不掉文人黨爭的弊端。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王安石和司馬光是同時代人,年齡相仿,同年去世,在官場上有很多交集。 兩人是很親密的朋友,也算是互相同情了。 但它們在政治上是相似的。

    我們都知道,宋代時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王安石改法,但司馬光堅決反對,兩人發生了非常激烈的爭吵。 那麼,這兩位著名人物是如何從朋友變成政敵的呢?

    王安石掌權政變時,司馬光51歲,與王安石同齡。 然而,在改革前50年的人生經歷中,司馬光表現出了極其保守的心態,除了砸氣缸之外,反對任何形式的改革。 在他30年的官場生涯中,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學士和輔導員,很少有長期的地方治理實踐經驗。

    作為副官,他主宰了自己的著作和作品,不乏好作和經典,但在治理方面卻鮮有實績。 司馬光對北宋國情、財情、司法、農業、基層的了解是膚淺的,至少與王安石相差甚遠。

    因此,司馬光在改革時期對新法的看法,是建立在儒家倫理與正統的對立,以及對意識形態的本能厭惡之上的。 他只想推翻新法律,但他想不出比政治改革更好的選擇。 直到志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才繼位。

    當時,西夏、遼國讓大宋不堪,一心要改變現狀。 當他知道王安石是個有經驗的人,急於求才時,他親自給王安石寫了一封信,命令他回京。 王安石隨後回到北京的崗位上。

    同時,儒家意識濃厚的司馬光也寫了多篇文章,闡述了自己以積極態度對待世界的治國哲學。 總的來說,才、禮、仁、信是保證國家富強的根本措施,但這可以說與當時王安石倡導的改革不同,所以他們的鬥爭也是從這裡開始的。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王安石和司馬光之所以選擇分道揚鑣,是因為他們的一些思想政治觀點相差很大,沒有辦法好好溝通,所以選擇了分道揚鑣。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因為兩人政治立場不同,兩個人想法不同,而且兩人都很強勢,所以不會說服對方就分道揚鑣。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因為兩個人思想不同,思想上有些衝突,兩個人的立場不同,王安石落得慘不忍睹。

相關回答
12個回答2024-02-08

ADSL居民更合適。

光纖接入公司更合適。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