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溶解是指溶質分子進入溶劑分子之間的空間,當空間充滿時,就不能再溶解。
形成飽和溶液。
-
粒子之間有間隙。
其他粒子填充間隙(但不填充它)。
當其他條件相同時。
盡可能填補空白。
形成飽和溶液。
-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區別在於,如果將溶質加入到不飽和溶液中,就會轉化為飽和溶液。
在一定溫度下,將一定的溶質加入到一定量的溶劑中,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溶液稱為該溶質的飽和溶液; 可以繼續溶解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溶解度。 例如,在室溫下,可以溶解在20毫公升水中的氯化鈉的最大量,這是形成飽和溶液時可以溶解的質量。 這說明,在一定溫度下,溶解在一定量溶劑中的溶質量有一定的限度。
在化學上,這種溶解的極限用溶解度表示。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飽和溶液中溶質的量。 習慣上將溶解的溶質的質量稱為溶質在100g溶劑的飽和狀態時稱為溶質在該溶劑中的溶解度。
如果沒有指定溶劑,溶解度通常稱為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 在化學中,為了計算方便,人們也用物質的量濃度來表示溶質的溶解度,即溶質在1L溶液中飽和狀態時溶解的物質量稱為物質在溶劑中的溶解度,其單位與物質濃度的單位相同, 即mol·l-1。
以上內容參與:百科全書-飽和解。
-
1.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下,一定劑量的溶劑不能繼續溶解溶質,這意味著溶液的濃度保持不變。
2.在一定溫度下,某種溶質的溶液不能再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劑中(即溶質的溶解度已經達到。
的解決方案)。溶質可以在相同溫度下繼續溶解的溶液(即尚未達到溶質溶解度的溶液)稱為“不飽和溶液”。 如果溶質是氣體,則還會指示氣體的壓力。
-
不飽和溶液是在一定溫度下能將某種物質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劑中的溶液。 飽和溶液是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溫度下,當溶質不能再溶解時,將一定的溶質加入到一定量的溶劑中而得到的溶液。
在增加溶劑或提高溫度的情況下,飽和溶液可以變成不飽和溶液。 因此,只有指定“在一定量的溶劑中”和“在一定溫度下”,溶液的“飽和”和“不飽和”才能具有確定的意義。
某種溶質的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過程如下:氫氧化鈣溶液轉化時,氫氧化鈣溶液的溫度發生與一般規律相反的變化,某種物質中的溶質可以溶解。
需要明確的是,“某種物質”的飽和或不飽和溶液,例如在一定條件下不能再溶解NaCl的溶液,也可以溶解蔗糖,對於蔗糖,該溶液是不飽和溶液,因此必須指出溶質飽和溶液或不飽和溶液。
溶質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是氣體和液體之間平衡關係的定量表示。 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當吸收劑與混合氣體接觸時,氣體中的吸收劑被轉移到液體吸收劑中,使其在吸收劑中的濃度增加並形成溶液。 接觸一段時間後,液相中的溶質濃度不再增加並達到飽和,兩相達到相平衡。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全書 - 非飽和解。
參考以上內容:百科全書 - 飽和溶液。
-
不飽和溶液的概念是可以在一定溫度下將某種物質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劑中的溶液。 規定一定的溫度和一定的溶劑量,因為改變溶劑的量或溫度,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不飽和溶液可以通過增加溶質或降低溫度和蒸發溶劑來轉化為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的性質
在一定溫度下,不飽和溶液可以通過改變溫度等方式變成飽和溶液,從而結晶,這是結晶的必要條件。
它是一種飽和溶液。 上述轉化條件適用於大多數固體物質,因為溶解在給定量水中的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最大量隨著溫度的公升高而增加。
熟石灰。 溶解在一定量水中的最大量隨著溫度的公升高而減小,因此如果將熟石灰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則在溫度變化時應提高溫度,如果將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則可採用降低溫度或增加溶劑的方法。
當溶液底部有殘留溶質,且溶質量不再減少時,說明溶液已飽和,當溶液底部沒有剩餘溶質時,可在溶液中加入少量溶質,攪拌後,若能溶解或部分溶解, 表示溶液不飽和,如果不能溶解,則表示溶液已飽和。
-
不飽和溶液:在特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中,能溶解某種物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如:
室溫下,食鹽溶解度。 它是36克,如果在100克水中加入20克鹽,鹽就完全溶解了,但也可以溶解一定量的鹽,此時的鹽水稱為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它是在特定溫度下加入一定量的溶劑中的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再溶解時,得到的溶液稱為該溶質的飽和溶液。 如:
在常溫下,鹽的溶解度為36克,如果將36克鹽加入100克水中,鹽就完全溶解了,如果加入一定量的鹽,就不能再溶解了,此時的鹽水稱為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換:當溶劑加入飽和溶液或溫度公升高時,飽和溶液會變成不飽和溶液。 因此,有必要規定“在一定量的溶劑中”和“在特定溫度下”,以使溶液的“飽和”和“不飽和”具有明確的含義。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全書 - 非飽和解。
-
不飽和溶液:能使溶質在一定溫度下繼續溶解在一定量溶劑中的溶液。
當溶劑(通常是固體)新增到溶劑(通常是液體)中時,這兩個過程會同時發生。 溶解是溶質在溶劑中的溶解,結晶是與沉積溶質反應的相反過程。 在不飽和溶液中,溶解速率遠大於結晶速率。
不飽和溶液示例:在一杯熱咖啡中加入一勺糖會產生不飽和糖溶液。 醋是醋酸在水中的不飽和溶液。
一種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
觀察:當溶液底部有殘留溶質,且溶質量不再減少時,說明溶液已飽和。
實驗方法:當溶液底部沒有殘留溶質時,可在溶液中加入少量溶質,攪拌後若能溶解或能溶解一部分,說明溶液未飽和; 如果它不溶解,則溶液已飽和。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全書 - 非飽和解。
-
溶液是飽和的還是不飽和的,最重要的是看它是否能溶解更多的溶質,也不要看溶液的濃度或光度,每種物質的溶解度是不一樣的,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也不同,有些物質,如碳酸鈣, 溶解度很小,即使它是碳酸鈣的飽和溶液,它看起來仍然很輕,碳酸鈣在8攝氏度,100克水最多只能溶解克。與碳酸鈣相反,蔗糖等一些物質具有很大的溶解能力,即使蔗糖的溶液已經很稠,但它不是蔗糖的飽和溶液,蔗糖在20攝氏度、100克水下就認為溶解了200克蔗糖,但此時的蔗糖溶液仍然不是飽和溶液, 因為它還可以溶解更多的蔗糖。
物質的溶解度也受溫度的影響,例如,在20攝氏度時,100克水可以溶解高達203克的蔗糖,但在30攝氏度的水中,100克水可以溶解蔗糖。 因此,將203克蔗糖溶解在100克水中時形成的溶液是20攝氏度的蔗糖飽和溶液,但在30攝氏度時是蔗糖的不飽和溶液。 因此,當我們說乙個特定的溶液是否是飽和溶液時,我們必須說明它是在什麼溫度下形成的。
-
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簡單地增加溶劑含量,使溶質稀釋,降低溶解度,成為不飽和溶液; 另一種是提高溫度或壓力,在不消耗配額的情況下長時間保持,這樣可以再次提高溶解度,變相達到不飽和狀態。
飽和溶液是溶解在溶劑中的最大溶質量(溶解度)達到一定溫度和壓力的溶液。 也就是說,當溶質與溶劑接觸時,溶解速率等於沉澱速率。 溶質量未達到相應飽和狀態的溶液稱為不飽和溶液。
溶質量超過相應飽和狀態的溶液稱為過飽和溶液。
不飽和解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更改為飽和假設橋解:
1.增加溶質,直到有溶質殘留;
2.蒸發溶劑(可採用蒸發法,最好在恆溫下蒸發,應見結晶沉澱);
3.降低溶劑溫度,直至有結晶沉澱。 (注:對於少量溶液則相反,溶劑溫度越高,其溶解度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