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十四行詩《風中滂沱雨》賞析

發布 文化 2024-02-16
2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另一種解決辦法:人生路上有很多坎坷,有千千萬萬的白石。 活著是一陣眨眼間就過去的風。 在這個世界上,最有經驗的是一波又一波的暴雨。

    如果你問我生命的起源,我不知道,但在河邊的泥濘中,你也許能發掘出精美的瓷器。 凡事總有原因,就像我們相遇,我們彼此了解,我們分開。

    我們離得如此之近,卻又如此遙遠,兩棵古樹,彼此靠近,卻無法進入彼此。 但是,我們一起為樹下的人們撐起了如此廣闊的晴空。 我們是緊緊抓住彼此的身體,害怕分離,還是一起獲得永生?

    不言而喻的生命秘密,只有當風雨停止,一切都結束的時候,才會知道。

    馮志(1905-1993),原名馮承志,現居河北省涿縣。

    人。 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1923年後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影響開始發表新詩。 1927年4月,他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昨日之歌》

    1929年8月,他出版了第二本詩集《北遊記》,記錄了他大學畢業後在哈爾濱的教學生活。 1930年,他前往德國學習,期間受到德國詩人里爾克的影響。 五年後,他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回到戰時昆明,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

    他是外國語系的教授。 1941 年,他創作了一套後來被收集為十四行詩

    的詩歌,影響很大。 馮志的**和散文也很好,**代表作品有二十年代的《蟬與晚秋》、四十年代的《鐘妮的葬禮》和《吳子胥》

    等; 散文收錄了1943年編纂的《山水》集,共14行,27首詩。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這首十四行詩寫的是“銅爐”和“瓷鍋”,我想起了董翹講的乙個故事——宋慶齡送給人乙個景泰藍盒子,並附上英文信,說盒子裡可以裝茶或糖果。 董喬對此評論說:景泰藍盒子就是景泰藍盒子,什麼都不裝也沒關係。

    宋推薦盒子作為器皿,董對盒子本身的藝術價值很感興趣,在馮志的詩中,這些類似於景泰藍盒子的“銅爐”和“瓷壺”,即將掙脫強加在它們身上的規律——形狀、用途、意義等——去拆解和恢復它們,感覺就像乙隻養了很久的狗突然恢復了野性,正奔向荒野,一切都變得詭異起來。因此,詩人雖然身處其中,但在心理上卻與他們“相距千里”。

    無法確定的是,“銅爐嚮往深山中的礦苗”和“瓷鍋嚮往河邊的粘土”是一種叛逃? 一種掙脫籬笆? 回歸原作?

    或者,鳥兒在風雨中歸巢。 無論如何,它使詩人想起了自己的苦難,然後認為物件也有找到自己歸屬的希望,從而加強了他的孤獨感和徘徊感。 這首詩最適合中年人讀,因為它表現了中年人想要成功、懷疑和希望、前後思考、知道做容易的動盪心態。

    這首詩,甚至整首《十四行詩》,都是這樣,有一種非常動感的平靜敘述。

相關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