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家利益和道德良知發生衝突時,誰讓步給誰?

發布 社會 2024-03-07
18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俗話說:父母在這裡,不要走得太遠。 這是孝道的體現。

    然而,為國而戰,甚至死在戰場上的士兵(或應徵入伍者),雖然沒有履行孝道,卻受到欽佩。 國家利益和道德良知有什麼區別? 道德良心的定義範圍是什麼?

    在某些情況下,道德良知是否屬於個人利益的範疇? 我認為,乙個人如果保護國家利益,就是在保護人民的利益,而此時,為人民謀利益的良知已經很明顯了。 拙見,見諒,呵呵。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記得尼古拉斯·凱奇曾經演過一部叫《異教徒》的電影,島上的人們以為上帝需要他們犧牲乙個和他們有血緣關係但不是島民的人,於是主角的前女友騙了主角去島上,最後主角和女友的女兒點火殺了他。 對於島民來說,燒死主角是道德的,但對外界來說,燒死他是不道德的。 那麼,我們的道德應該如何判斷這個火人的行為呢?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前面的幾個例子顯然沒有論證,最好拿出理論。 至於辯論中的“國家利益”和“道德良知”,不同文明自然有不同的界限,所以我們不妨從總體上看這個問題,或者放在同乙個文化環境中看。 此外,樓上的問題與辯論關係不大......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好吧,我想了想,咳咳。 可能是你的父母對你太嚴格了,你沒有時間出去玩,也可能是你的父母身體不好。 你沒有時間出去,因為你必須照顧他們。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孝道是第一位的。 陪伴你的父母... 不要走得太遠、、、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法律可以為社會道德的產生提供有益的制度框架,為個人道德的培養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法律雖然不是道德,但它可以淨化人的心靈,使人激動和淨化,消除邪惡而保留善良。 因此,法治雖然不等同於道德良知,但它可以培養和激發人們的道德良知。

    在乙個社會中,如果每個人都講規矩,按照法律的規則行事,那麼這個社會就不是乙個壞社會,儘管它可能不是乙個好社會。 法律要深入人心,發揮作用,還必須符合社會的道德追求。 換句話說,法律規則必須是道德的。

    這種道德不是法律規則本身的成長,而是法律規則對道德觀念的吸收,從而突出了乙個社會的道德價值。

    同時,社會道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道德的提高,可以使人們加強規章制度意識和契約精神,促進社會秩序和良好風俗,自覺守法。 此外,在實踐中得到廣泛認可、相對成熟和可操作的道德要求,也可以提公升為法律規則。

    法律與道德的關係不能簡單地分割或整合。 當然不可能將兩者隔離甚至對立起來,但兩者的混合也不會。 應該明確指出,依靠法律建立的公正秩序是任何社會都離不開的基礎。

    今天,我們需要頌揚道德和法律。

    法治社會從來不排斥道德在其中的作用,就連過去傳統社會從自然情感演變而來的道德,也要昇華為一種只有經過理性熏陶才能擁有的社會責任感,才能與法治相輔相成,彌合法律與現實的鴻溝, 潤滑人與人之間由法律建立的冰冷的社會關係,從而大大降低乙個社會良好執行的成本。

    法律和道德一直相互配合。 中國古代儒家學者特別重視德的作用,強調禮儀與法律的結合。 孔子提倡以德治,“以政為德,如北辰,星辰同居”。

    這一理念被幾千年的封建王朝所採納,證明了其強大的生命力。 秦朝只重視“依法治國”,焚書坑儒,雖然統一了一段時間,但最終還是逼迫百姓起來。 歷史已經明確警告當權者:

    在強調法律重要性的同時,美德也不應被忽視。

    法律與道德的碰撞,並不意味著兩者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看作是兩者交融過程中的磨合和參照。

    如果把法律看作武士,把道德看作文人,那麼兩者之間的微妙關係,就和何深和季曉嵐的關係是一樣的:何深再強,有時候需要季曉嵐不溫不火的微調,再有時候季曉嵐再足智多謀,有時候也需要何深的勇氣和堅韌來適當平衡。 只有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才能真正勾勒出一幅優秀的社會治理藍圖。

  7.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道德和法律都有規範特定社會關係的規範,但區別在於道德規範高於法律規範,法律是最低的底線; 道德取決於人們的自覺遵守,法律是國家確保其實施的強制力。 但是,存在差異,應以法律為標準。

  8.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凡是有法律的地方,就要遵守法律。 因為道德是在一定時期內由特定的社會風俗習慣形成的,所以道德也會隨著人們價值觀和社會習俗的變化而改變。 例如,在舊社會,如果妻子不允許丈夫納妾,則被認為是違反道德的,但現在道德和法律提倡一夫一妻制。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按照等級,首先要確定道德問題是發自內心的自我約束,並通過社會道德等行為標準來規範,他和法律都屬於社會規範的範疇,但與法律相比,他有更大的自由空間,如果他不能正確處理自己與法律的關係, 勢必會給社會發展帶來諸多問題,比如,用道德問題解決法律問題,勢必影響法律的權威性,使法律成為一紙空文,難以通過運用公權和強制保障措施來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其次,要正視法律並非萬能,道德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於法治程序,甚至在一定時期內,道德因素取代了法律的部分功能,既然法律和道德都是社會規範, 他們必須有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只有正視他們的關係,才能更好地使他們在社會進步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第三,在處理道德與法律的衝突時,要善於從兩者的關係中尋找接觸點,通過理性思考,合理結合現實社會的需求,及時處理它們之間的問題,而法律在法治社會中非常重要, 但道德從另乙個角度反映法律的善與惡,比如基本人權是否受法律保護,社會倫理是否與法律相衝突,法律是否與道德底線相衝突,以及一系列問題,如果不能通過理性思考,從多個角度思考,很難處理好它們的關係;最後,要善於發揮共同作用,促進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 畢竟法律是底線防線,如果凡事都用法律,不僅會給雙方帶來很多不便,而且是對社會資源合理配置的一種破壞,不僅導致物質資源的浪費,還可能加劇社會矛盾, 這不利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個人利益包括滿足個人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個人身體的儲存和健康,以及個人才能的利用和發展。 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就像個人利益一樣,是客觀存在的。

    集體主義原則主張集體利益優先於個人利益。 主張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個人利益應服從集體利益; 必要時,為了集體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甚至獻身於捍衛集體利益。

    集體主義既強調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統一,又強調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 這並不意味著,在任何情況下,只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衝突,就需要個人做出犧牲,更不是指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任意無條件地犧牲個人利益。 這種自我犧牲是有條件的。

    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要求犧牲這種個人利益,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這種犧牲是必要的,個人利益已經失去了合法性,而不犧牲這種個人利益。

    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衝突,個人利益是合法的,可以在其他條件下得到滿足。 在此時此地,當集體利益不能在不犧牲個人合法利益的情況下實現時,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原則要求必須犧牲個人利益。 這種犧牲顯示了一種高尚的道德精神。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個人利益的獲取不應與社會道德的基本要求相牴觸。 要努力把個人利益與社會道德統一起來,如果在社會道德和個人利益之間做出選擇,就要毫不猶豫地放棄個人利益。 (堅持原創,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提問)。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利益是個人認為對自己有利的一切,而爭取這種所謂的利益是有辦法的,當我們把合法的方法與手段(即不正當的方法)進行比較時,我們就會意識到社會道德,也就是說,當我們有了利益時,我們就會意識到社會道德。 社會道德是人們公認的正確的思想品質,利益是社會道德的原因,但利益不是影響社會道德的原因。 與其說是個人利益與社會道德的矛盾,不如說是人與社會道德的矛盾,即社會道德與社會道德的矛盾。

    沒有人們的腐敗(這是個不好的詞,我想都想不出來)思維,個人利益和社會道德之間就沒有矛盾!! 這是我思考了很久的事情,只要理解就好了,不要在意字和順序。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要理解兩者之間的矛盾,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個人利益,什麼是社會道德。 你說矛盾,不知道能不能理解個人利益和社會公德必然會矛盾? 我冒昧地將這兩者解釋為:

    利潤是任何事情都對自己有利,是對自我的追求; 道德是流傳下來並得到所有人認可的行為準則。 由此可見,當個人的追求與大眾的追求相矛盾時,我們對自身價值觀的理解還不夠全面。 我個人的看法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無論好壞,當我們相互矛盾時,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做出決定。

    這是個人面對兩者之間衝突的觀點。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個人的利益服從於國家的利益。 1.集體主義的定義。

    集體主義是將集體利益放在首位的想法。

    回族制度是無產階級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

    2.集體主義的科學內涵。

    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

    集體保護個人的合法利益;

    追求兩利益的高度統一。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良心是現實社會普遍認可、自己認可的行為準則和價值標準。 良知是道德情操的基本形式,是個人自律的突出表現。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良心,儒家名詞。 是行為規範和價值標準,是被現實社會普遍認可,也被自己認可。

    良知是道德情操的基本形式,是個人自律的突出表現。

    良心是對乙個人的行為、意圖或性格的看法,通常被認為會導致對做壞事的內疚和悔恨。

    很多時候,我們聽到“觸控你的良心並思考它”這句話。 那是什麼意思? 這意味著你應該問問自己這是對還是錯,以及你的良心是否會受到譴責。 不要做壞事,不要怕鬼來敲門,這就是你說的。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做乙個有良知的人,永遠不要忘記曾經幫助過你的人,否則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少,路會越來越窄。 做人必須配得上良心,良心是底線,失去什麼都不能失去良心。 人活不了德,不能沒有良心,路是自己走的路,做人做事是自己的經歷,不要每次都用缺德付出代價,不要忘記人生的真諦,在每乙個地方都有良心,人一輩子活著,什麼傷人,不傷人心, 不要冷靜感情,做人,不要欺騙人,做事,不要讓人心寒,被欺騙,不要再相信了,心是冷的,人會遠去,不要等到失去再珍惜,不要等到人走了才後悔,做人要正直, 不要玩弄心, 走得更遠才看清真相,不傷害和諧才算完整,做對得起良心的事情,不缺誠意,不傷天道理,是人生最大的正能量。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良心一般是指乙個社會群體集體承認並努力維護的道德標準。 它代表了乙個國家、乙個社會部落所達到的道德水平。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對良知有不同的認知。

相關回答
4個回答2024-03-07

在我國,國家利益和國家利益是一致的,國家利益代表著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兩者之間有一種相互的統一。 >>>More

6個回答2024-03-07

古代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的先進人事蹟有: >>>More

33個回答2024-03-07

散打更注重實戰,注重格鬥技巧,而跆拳道主要用腿,腿比較獨立,力量更注重用力。 每一種武術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我建議好好練習,你已經練習了一年的散打,如果你不偷懶,那麼你一定有一定的水平,然後你可以通過練習跆拳道來學習彼此的長處和短處。 武林的進步,著重於宗門之間的交流,這樣你就會有廣闊的視野,練功做到一半,我是以散打為本的,而我勝利的關鍵就是吸收各派的優點,比如通過拳頭的後背加快散打直拳的搶奪, 這樣受益匪淺,同樣的泰拳後踢腿彌補了散打後空的不足,希望大家糾正心態,不要有拒絕的心態,這樣才能吸收優勢。

7個回答2024-03-07

1.聽力影響程度不同。

中耳位於鼓膜內,包括三個精緻的耳骨。 外耳是指耳朵和耳道。 中耳炎是中耳的炎症,通常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或喉嚨感染)的疼痛併發症。 >>>More

3個回答2024-03-07

求解方程。 1: 3/8 x-25%x=4 2: x÷4=30% 3: 3x+20%x=112 4: x-40%x=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