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可能從氣象和地理的角度解釋乾冷和濕冷之間的區別?

發布 社會 2024-03-30
11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前些日子,帝都的風降溫了,真是“一夜之間一陣緊北風”,凍得人骨頭都裂開了。 有朋友問我:為什麼颳風的時候感覺這麼冷,首先要清楚的是,風本身並不能降低溫度。

    例如,在相同的溫度下,沒有風,它是10,而有風時仍然是10。 然而,風可以使身體感覺涼爽。 我們身體平時感受到的溫度,並不是真實的大氣溫度,而是身體周圍那層薄薄的空氣的溫度(以下簡稱“小空氣層”——作者自己隨意命名,不是專業定義,切)。

    天氣寒冷的時候,溫度比體溫低,而這個時候,身體在默默地努力為你加熱小空氣層,所以小空氣層的溫度略高於空氣溫度,略低於體溫。 如果這個時候颳起了大風,原本容易被身體加熱的小空氣層就會被吹走,取而代之的是低溫的“新”小空氣層遮蓋你,自然會感到寒冷。 風不停地吹,你的小身軀不停地加熱著小空氣層,小小的空氣層不斷的被吹走,新的小氣層不斷的跑來揉熱——天啊,可憐,我彷彿聽到了你的身體在哭泣......在風中濕度也是如此。

    濕度也會影響感知溫度——天氣寒冷時,濕度越高,溫度越低天氣炎熱時,濕度越高,溫度越高。 最典型的例子是帝都和魔都:在同樣溫度的夏天,魔都感覺更悶熱;而在同樣溫度的冬天,魔都感覺更加寒冷刺骨。

    這是濕度對感知溫度施加影響的地方。 原理不難理解:在夏天,表面汗液的蒸發可以帶走一些熱量,但如果在潮濕的環境中,汗液蒸發較慢,散熱較慢,你會感到更熱。

    在冬天,你依靠衣服的保溫作用來保暖,水比乾燥的空氣傳熱更好,這意味著溼衣服比干衣服更導熱,這使得你更容易從身體散發熱量,你感覺更冷。 <>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因為風速和濕度對感知溫度的影響不是乙個簡單的線性關係,可以由單個係數決定,而是會因季節和地區而有很大差異。 此外,考慮到太陽輻射,日照時數、雲量等的綜合計算也非常複雜。 此外,日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也會對感知溫度產生影響。

    例如,在A市,晝夜溫差非常大,白天很暖和,晚上氣溫驟降; 在另乙個城市,晝夜溫差很小,白天不暖和,晚上也不是特別冷。 這個時候,兩個城市的日平均氣溫很可能是一樣的,但兩個城市居民感知的溫度肯定是不一樣的——大家平時白天都很活躍,對白天溫度的記憶會更深一些,反正晚上回家鑽床, 而且夜間溫度根本不知道,所以A市的感知溫度會更高。<>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緯度不是決定溫度的唯一因素(雖然是乙個重要的標準),地形(如高原盆地)、陸地和海洋的差異以及城市和山區等因素也會影響溫度。 濕度不是決定感知溫度的唯一標準。 濕度和空氣溫度既是客觀的,也是量化的。

    你用“濕度不低”或“我還是覺得冷”等主觀感受是什麼意思,這並不意味著蘇格蘭的溫度低,也不意味著蘇格蘭的溫度低,也不意味著蘇格蘭和珠海的濕度不相上下。 其實這句話只證明了在某個時間,我覺得珠海更冷——這甚至沒有提到感知溫度,因為我們通常預設的是人類感知的溫度,而不是某個人的個體體驗。 <>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冷空氣和寒潮一樣嗎? 有人認為冷空氣是寒潮,寒潮是冷空氣,兩者之間沒有區別,但兩者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

    嚴格來說,寒潮其實是包含在冷空氣這個概念中的,所以還是有點不同,簡單來說,並不是所有的冷空氣都符合寒潮的呼號,但寒潮也是一種冷空氣的方式。 冷空氣:冷空氣和暖空氣是由空氣溫度水平方向的差來定義的,即位於低溫區的空氣稱為冷空氣。

    寒潮是一種大尺度氣候,即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大規模侵入南方,沿途會造成大範圍的急劇降溫、強風、雨雪,一般發生在秋末、冬季和早春。

    冷空氣是乙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在它經過的地方,能導致溫度下降的空氣質素實際上是冷空氣。 當然,一些全方位的冷空氣除了降溫外還會帶來強風、雨雪,按照目前的規範,冷空氣分為五個級別:弱冷空氣、中等強度冷空氣、強冷空氣、強冷空氣和寒潮。

    寒潮是冷空氣中的戰鬥機 與其他四個級別的冷空氣相比,寒潮帶來的降溫更加劇烈,氣候惡劣,影響更加恐怖。

    由於11月很多城市的基本氣溫都不太低,如果南下有特別強的冷空氣,氣溫會有較大的下降空間,特別容易達到寒潮標準。 相反,在寒冷的冬天,溫度已經很冷了,再冷的空氣也不會大幅下降。 三月也基本是一樣的道理,就是氣溫有很大的下降空間,這個時候氣溫開始上公升,但是冷空氣還是很強的,所以也會有寒潮。

    一般來說,當冷空氣到達寒潮南下時,會影響到很多地區,不僅有強降溫,還有強風、雨、雪等惡劣天氣,關於我們的出行、健康、農業、漁業等,氣候站一般都會提前發布寒潮預警。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不。 冷空氣只是正常現象,寒潮會帶來很大的危害,兩種現象的性質不同。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不。 冷空氣是流動的,寒潮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天氣條件,會影響正常人的生活。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不,兩者之間有明顯的區別,不同的定義,不同的範圍,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最終結果。

  8.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在中國東北,歷史上的東部三省(今黑龍江省、吉林省和遼寧省)包括遼濟黑和內蒙古東部五盟的城市(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興安盟和錫林郭勒盟)和東北文化區的承德市和秦皇島市。

    東北地區自南北橫跨中溫帶和寒溫帶,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暖雨,冬季寒幹。 從東南向西北,年降水量從1000公釐下降到300公釐以下,由濕潤半濕潤地區過渡到半乾旱地區。 不能簡單地說是冷濕或冷乾。

    降水量和乾濕區之間的邊界

    濕潤區和半濕潤區分界線(800 mm等降水線):大致沿青藏高原東南緣,向東穿過秦嶺-淮河。

    半濕潤和半乾旱區分界線(400公釐等降水線):從大慶安嶺向西南,經張家口、蘭州、拉薩,到喜馬拉雅山南坡。

    半乾旱區和乾旱區分界線(200公釐等降水線):銀山、賀蘭山、祁連山、八彥卡拉山、崗底山。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冷和暖是兩個相對的概念,“溼”就牽扯進來了,與其說是地理概念,不如說是人體在生活中的感覺: 15-25攝氏度 人體感覺最舒服,我們稱之為“暖”(15-20度叫溫和),稍微運動一下,就會出汗,感覺很熱, 這種熱量就是人體的熱量,加上自身汗液的蒸發,在人體周圍形成高濕度(出汗不容易停止,表現為“濕熱”),當乙個人在地理環境中往往表現為“當有一種”汗流浹背、難以乾燥“的感覺時, 我們稱之為“濕熱”,在同乙個地方,當我們覺得它不熱時,**或者當衣服經常濕時,它是“冷而溼”。

    “冷濕”和“暖濕”的地理術語是相對於地區和季節之間的氣候(天氣)變化而言的。 有兩種方案:

    首先,在同乙個地方,由於不同的天氣條件或天氣趨勢,有不同的感受:春秋兩季,冷鋒雲系產生的降水天氣往往給人“冷濕”的感覺,暖鋒雲系統產生的雨天給人“暖濕”的感覺;

    其次,在東、西、北、南三地不同的地方,空氣的濕度是不一樣的(沿海溼內陸是幹的,雨林區是溼的,無雨的森林地區是幹的),所以在冷空氣的作用下,沿海地區多為“冷濕”,內陸地區為“乾冷”, 同樣,在暖空氣的作用下,低緯度地區可表現為“暖濕”“乾熱”,中高緯度地區可表現為“冷濕”或“暖濕”。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冷濕度和暖濕度的區別和聯絡如下:

    冷和暖可以理解為感知溫度; 溼描述了空氣中水蒸氣的量,飽和時為 100%。 當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較大時,由於水蒸氣的導熱能力比乾燥空氣強,所以無論是冷濕還是暖濕,對體溫的影響都較大,華南冬季的氣候特點是濕潤寒冷, 溫度不是太低,但由於濕度高,直接導致人體溫度下降,感覺很冷。北方比較乾燥,雖然很冷,但只是空氣比較冷,對體溫影響不大。

    長江中下游地區基本具有夏季溫暖濕潤的特點,感覺很悶熱,容易出汗產油。

    當然,也可以純粹從字面上理解,冷濕就是冷,濕度高,比如冬天,在中國東北。 溫暖濕潤意味著溫暖潮濕,例如晚春的珠江三角洲地區。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氣溫冷雨綿綿,寒冷潮濕。

    氣溫高,降雨充沛,溫暖潮濕。

相關回答
9個回答2024-03-30

如果你有胃痛和胃病,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

9個回答2024-03-30

只要你沒有找到固定的工作,你就可以申請非就業證明。 就業和失業登記需要以下資訊: >>>More

12個回答2024-03-30

你把球放在地上,雙手自然張開,兩個拇指併攏,從上到下用手臂按5%的力氣,如果下沉程度在厘公尺厚度上恰到好處,踢得更用力,少一點無球感,又不懂得留下來問,還是離開去聯絡Q號。

26個回答2024-03-30

是的! 任何幾何量或物理量只要能在乙個數學量(如力和向量)之間建立雙集,就可以認為這個量是可測量的,如果我們用坐標系求出一條線段的長度,雖然坐標系可以改變,但得到的值是不一樣的, 質量是物體慣性的量度,在牛頓的名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定義質量可以通過密度和體積的乘積來獲得,代表物質的量,暗示為物體慣性的量度,書中甚至有地方沒有用質量這個詞來寫物體的慣性。(原著中的直接翻譯是物質的數量,物理學中的質量這個詞現在也同意)。

11個回答2024-03-30

目前,世界上研究磁懸浮列車的國家主要是德國、日本、英國、加拿大、美國、前蘇聯和中國。 美國和前蘇聯分別在70年代和80年代放棄了研究計畫,但美國最近又開始了研究計畫。 英國自 1973 年以來才開始研究磁懸浮列車,但它是最早將磁懸浮列車投入商業運營的國家之一。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