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會入侵德國。 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他們主張世界和平,沒有主動挑起事端。
-
不,蘇聯和美國一樣,是資本主義晚期的帝國主義國家,帝國主義者對和平演變更感興趣。
所謂和平演變,就是革命的輸出。
武裝入侵不划算,也不是帝國主義國家喜歡做的事情。
德國和日本喜歡武裝入侵,因為它們是殖民主義國家,需要消滅其他國家的人口,為自己的種族奪取生存空間。
簡而言之,德國入侵其他國家是為了殺死他們所有的公民並奪取他們的財產為自己占有。
美國和蘇聯進行和平演變是為了輸出意識形態,讓他們的公民成為其產業鏈的下游工人。
不同的目的導致不同的行為模式。
-
不,因為國際社會有一種叫做恐怖平衡的東西,就像冷戰時期一樣,美國和蘇聯都很強大,但雙方都沒有爆發熱戰,二戰中的德國和蘇聯是一樣的,但德國不得不進攻蘇聯, 因為當時德軍人數是850萬,接近魯莽武力的極限,如果不能通過戰爭和所謂的戰爭掠奪來培養自己的軍隊,那麼這個龐大的國防軍很快就會自行崩潰,在內部,德國的弱點是不可避免的。可以攻擊世界其他地方嗎? 中東不好,中東是當時典型的窮地方,非洲更不是,隆美爾當時10萬德軍打英軍找不到北方,用300萬大軍進攻非洲,會造成大量的人力浪費,攻打英美?
雖然德軍的戰鬥能力很強,但海軍真的是弟弟。 而且,在不列顛之戰結束後,德國空軍無法擊敗皇家空軍,更不用說橫跨大西洋的鞭子無法觸及的美國了,所以總的來說,德國只能攻擊蘇聯來維持這個龐大的國防軍。
-
從實力、戰鬥力、能力等因素綜合來看,蘇聯總體上沒有入侵德國。 但是,蘇聯與美英結盟後,有可能切斷德國的石油、原材料、糧食等軍需,同時在邊境和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修建各種防禦工事,即迫使德國入侵蘇聯, 然後與美國和英國聯合起來,一舉消滅德國。另一種可能性很小,那就是聯合美英入侵德國,畢竟美國是民主國家,蘇聯在乎副作用,不想招惹德國這個不法分子。
-
不,因為當時德國和蘇聯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不幸的是,德國後來撕毀了條約並攻擊了蘇聯,這也間接促成了德國的滅亡。
-
當時的蘇聯軍事實力非常好,一直在一旁觀戰,等著最後一次進去撿漏。 如果德國不提前行動,蘇聯就會趁德國等國戰敗後趁機入侵德國,從而獲得更多的成果。
-
二戰期間,如果德國不入侵蘇聯,蘇聯也會看到入侵德國的機會,因為兩國之間的戰爭是時間或時間問題,每個人都知道。
-
是的。 這不是猜測,蘇聯總參謀部已經制定了進攻德國的“大雷暴計畫”,並得到了史達林的批准。 但蘇聯仍然只是乙個計畫,德國已經擊中了。
-
i00%,因為蘇聯入侵了羅馬尼亞,德國90%的能源由羅馬尼亞提供,這顯然是要切斷德國的能源供應! 在蘇德邊境,蘇聯集結了300多萬軍隊,而邊境線,陳兵,300萬士兵不言而喻,蘇聯以為德英在打仗,沒想到德國願意冒險在兩條戰線上作戰,所以措手不及! 而蘇聯入侵羅馬尼亞是蘇德戰爭的導火索,德國也被迫別無選擇,當英國還沒有解決問題時,它不得不犯下軍事禁忌,兩條戰線作戰!
-
如果德國能迅速打敗英美,蘇聯肯定不敢入侵德國,反之就很難說了,因為沙皇俄國和蘇聯都是好鬥的,貪得無厭的,利用了別人的危險。
-
蘇聯不會打仗,因為芬蘭沒有贏,它沒有贏得信心。 與蘇聯不同,德國有信心獲勝。
-
德國在進攻蘇聯之前,就已經察覺到蘇聯在不斷向邊境增派軍隊,並逐漸形成進攻態勢,在與英法交戰時,總是擔心被出其不意地襲擊。
-
蘇聯雖然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比沙皇俄國更具侵略性,二戰前被吞併的國家不亞於德國。 還有計畫進行大雷暴來找出答案。
-
不,蘇聯人都很善良。
-
如果沒有德國對波蘭的閃電戰,蘇聯在背後捅了一刀,蘇聯連波蘭都過不了,怎麼可能和德國打架? 作為法西斯盟友的蘇聯和德國瓜分了波蘭,波蘭是二戰中最恥辱的國家。
-
如果沒有 1941 年的閃電和蘇維埃俄羅斯,1943 年可能就沒有德國。
-
當時,蘇聯害怕德國,中國害怕日本。
-
吃得好,無事可做。
請討論一下我們的祖先有多少只眼睛?
-
他們都是法西斯國家,誰入侵都是正常的。
-
德國有軍隊嗎? 現在有,普通的海軍也有,再往前追溯,大英帝國這個名門望族的國家,豈不是成了老百姓昵稱的“叛徒”嗎? 英國有軍隊嗎?
是的,確實有,這是德國對德國宣戰後的積極宣戰。 但這樣一來,英國國防部就被撕裂了,沒有強大的軍隊。 法國太小了,無法讓普魯士提出這個問題,我不明白這句話的目的是什麼,它只是忽略了人們實際上擁有軍隊的事實。
再說了,你得養死多少鬼才能讓德國起來? 英國沒有軍隊。 大不列顛王國、德意志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在乙個集團中。
然而,蘇聯有一支軍隊,它是在人民統治法國的時期形成的。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把這兩者放在一起先問一下是不合適的,你要說,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的軍隊在哪裡? 不。
德國經濟危機是世界經濟危機的一部分,美國經濟危機也是如此,但與德國的方式不同,但程度不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擁有它,德國擁有它。 德國人自己也害怕,只是裝瘋賣傻。
法國戰敗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國的國王不見了,二戰也不見了,主要原因就是他只是裝瘋傻地嚇唬自己。
話雖如此,美國人在參加二戰之前都裝瘋傻,但現在二戰的事情可能真的不玩了,德國本身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在這方面傷人太多了。 據估計,德國人自己也沒有想過他們什麼時候會被上帝帶走。 最有可能的是,五個征服國家。
-
主要原因如下:
1、1939年至1940年的芬蘇戰爭給蘇聯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人員損失達100萬,這場戰役充分暴露了蘇軍戰鬥力極低、軍隊組織能力差、大清洗後指揮官素質低下的問題,德軍的實力顯然無法與芬蘭陸軍相提並論。
2、西線的速戰速決,大大增加了德軍最高統帥部對德軍的信心,人們普遍認為法軍是歐洲最強大的軍隊,戰鬥力在蘇軍之上,這支最強大的軍隊在短短乙個多月的時間裡就被殲滅了, 這讓德國最高統帥部高估了德軍的實力。
3、在剛剛經歷了史無前例的清洗運動的蘇聯,經驗豐富的軍隊指揮官被大量殺害,嚴重影響了蘇聯軍隊的實力,這種行為使德國人錯誤地認為蘇聯人將不再支援蘇維埃政權,錯誤地估計了政治形式。
4.低估了蘇聯的後續作戰能力和英美對蘇聯超越意識形態的堅決支援,錯誤地判斷西方會因為意識形態分歧而坐視蘇聯滅亡,而英國在歐洲的一貫政策是縱容德軍東進, 這加深了德國最高統帥部的誤判。
5.從經濟角度來看,蘇聯當時已經是乙個工業化國家,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相當發達,烏克蘭是蘇聯的糧倉,高加索地區擁有歐洲最重要的油田,頓巴斯擁有最大的煤礦。
-
這是不可避免的,德國納粹和社會主義蘇聯是死敵。 德國有必要稱霸世界並攻擊蘇聯。 他們還想與日本會合。 蘇聯是必須採取的。
-
主要是以掠奪資源為目的,德國本身領土狹小,資源有限,主要資源幾乎全部從海外進口或掠奪,而蘇聯資源太多,德國必須獲得蘇聯的資源,才能確保戰爭繼續進行。
-
當時,由於蘇聯在蘇芬戰爭後大力建設軍隊,如果1942年再打,雙方的實力只會增加。 希特拉還認為,蘇聯戰敗後,英國將與德國和解。
-
這是希特拉的意志,沒有人能改變它。
-
蘇聯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
-
納粹提議的初衷是反對蘇聯,與任何人作戰,它能不能打敗英國?
-
我問你,為什麼會有戰爭?
is-85/is-1 is-2 is-2m is-3
其中,IS-1是IS的實驗模型,少量,配備85mm坦克炮(T-34 85型),使用KV-85的改進底盤+新的鑄造炮塔。 IS-2 是 IS 系列中數量最多、使用最廣泛的型號。 它分為早期型、中型和晚期型,IS-2M為晚期型。 >>>More
<>蘇聯可以說是二戰中損失最慘重的,這場戰爭中有2700萬蘇聯人**,但二戰結束不久,蘇聯又恢復了實力,可以與美國抗衡,蘇聯是怎麼做到的呢? >>>More
100%德國獲勝。
二戰前夕,蘇聯和日本在我國東北部作戰,蘇聯不費吹灰之力就取得了勝利,但蘇聯和德國之間的戰爭卻極其艱難。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