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肉類節。
開齋節,也被稱為“Rouzi Festival”或“Sub-Festival”。 古爾邦節是伊斯蘭兩大節日之一。 時間是伊斯蘭曆的10月1日。
穆斯林在整個齋月(第 9 個月)齋戒,在齋月的最後一天尋找新月,並在每月的第二天開齋節開齋; 如果沒有新月,齋戒繼續進行,盛宴推遲,通常不超過3天。
2. 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是穆斯林的盛大節日。 “古爾邦節”在阿拉伯語中被稱為古爾邦節,或Erd al-Azuha。 “Erde”的意思是節日。
“古爾邦節”和“阿祖哈”都有“犧牲”和“奉獻”的意思,所以這個節日通常被稱為“祭祀日”或“古爾邦節”。 它也翻譯為“庫爾班”。
3、納烏魯茲節。
諾魯孜節也被翻譯為Nawu Rouz。 這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茲別克族、塔吉克族等的傳統節日,從每年的3月21日開始,持續3至15天。
-
Kur-al-Praya、Rouzi、Naur Rouz。
-
哈薩克的傳統節日。
主要有:Nauruz,Rouzi(開齋節),Eid al-Adha。 (哈薩克節,哈薩克節)。
諾魯茲"在波斯語中,它的意思是“年或元旦”。 換句話說,根據古老的哈薩克曆法,這個節日預示著新年的到來。 這一天,白晝和黑夜一樣長,是中國農曆的“春分”。
關於諾魯茲有許多美麗的傳說。 在伊斯蘭教之前,人們崇拜天地之神,這個節日與天空中的星座密切相關。 人們認為,白羊座。
它是造福人類的主神,雙魚座。
它是人類和動物的病原體。 在“春分”這一天,恰好是雙魚座的到來和白羊座的崛起,人們選擇在這個時候慶祝這個節日,這將帶來幸福和吉祥。 因此,“Nawuruz”也有“送舊迎新”的意思。
-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包括魯孜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巴拉特節和白雪節。 維吾爾族主要集中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圍的綠洲是維吾爾族聚居地的中心。 維吾爾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其傳統飲食以麵食為主,喜歡吃羊肉和牛肉,其中麵食種類繁多,最常見的有饢、饅頭、拉麵等。
但是,嚴禁吃豬肉、驢肉、狗肉、騾肉,一般禁止食用未經吟誦而屠宰的畜禽。 胡維吾爾族男女在轎子上的傳統服飾大不相同,男士的外衣稱為“桑納特”,長到膝蓋以上,袖子寬,沒有領子,沒有紐扣,穿的時候腰間繫著一條長腰帶,女性一般穿有肩的連衣裙或上衣。 維吾爾族 – 魯茲節 魯茲節也指開齋節的結束。
開齋節的主要儀式是:忙著吃飯和吃飯。 信徒們在當天的晨禱後迅速進食和飲水,以表達他們對真主的誓言和感激之情。
支付開齋飯。 施捨,要麼幫助窮人,要麼捐贈給清真寺。 舉行儀式。
早上,信徒們聚集在該地區最大的清真寺舉行盛大的儀式。 當人太多時,儀式可以在廣場或鄉村舉行。 儀式結束後,信徒們互相握手,背誦讚美詩並互致問候。
除了上述主要儀式外,還有親戚朋友的宴會,鄰居們互相贈送節日美食。 一些信徒在家中背誦古蘭經,祈求祝福和家人的安全。 有些人去墳墓,念誦佛經來哀悼死者。 開齋節被認為是乙個盛大的節日,被稱為“al-Sad”(即大節日)。
新疆各族信徒稱開齋節為“魯子節”,稱這個節日為“小二德”(即小節日)。
-
新年:1月1日,諾魯:波斯語和突厥語國家的春節,3月21日,祖國保衛者日:
5 月 7 日,憲法日:8 月 30 日,獨立日:12 月 16 日,此外還有 Rouzi 和 Eid al-Adha 等宗教節日。
哈薩克人的傳統食物是羊肉、羊奶及其製品,最受歡迎的菜餚是手指羊肉。 在哈薩克語中,手抓的羊肉被稱為“Beshbarmak”,意思是“五指”,即用手抓著吃,也是一種特殊的美味。
-
Naurezhaz(3月22日,是哈薩克的新年) 主權共和國日:(1990年10月25日通過《主權宣言》) 獨立日:12月16日(1991年)。
武裝部隊日:5月7日(1992年)。
-
塔吉克人。 這個節日有古爾邦節。
魯茲節、聖基節、小公巴哈爾節、皮里克節等。
每年三月,塔吉克節是塔吉克人為期三天的節日,以迎接新的一年,屆時家家戶戶都會掃除灰塵,在牆上撒上美麗的麵粉圖案,以表達他們的祝福。 節日當天,人們在領隊的帶領下到每家每戶去祝賀,旅行布的婦女們穿著漂亮的服裝,在房子前等候,在來訪者的左肩上撒上白麵粉,以示好運。 節日期間,年輕人唱歌跳舞,並舉辦賽馬、猜羊、摔跤等活動。
-
新疆的主要節日是伊斯蘭教的魯孜節和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 也被稱為古爾邦節,據說安拉命令先知易卜拉欣宰殺他的兒子作為祭品,忠實的易卜拉欣聽從安拉的命令準備殺死他的兒子,這時安拉命令他用羊代替他的兒子。 這一天是魯子節後70天,即回曆12月10日,人們將這一天定為屠宰祭祀節。 在這些節日期間,穆斯林要洗澡打扮,去清真寺禮拜、探親訪友、殺羊煮肉招待客人,進行各種娛樂活動,場面十分熱鬧。
每年9月慶祝魯子節,也被稱為開齋節,新疆所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都慶祝。 在這個月裡,成年穆斯林(穆斯林)被要求禁食,只在日落後和日出前進食,白天禁食直到齋戒期結束,恢復正常的白天飲食習慣。 這是乙個必須連續三天慶祝的盛大節日。
馬德爾節。 ** 藏傳佛教(喇嘛教)。 相傳是彌勒佛誕辰紀念日,時間是農曆正月十五。 新疆蒙古族人民十分重視這個節日。 這一天,也是蒙古人最盛大的廟會。
節日前一天晚上,全家人聚集在代表家庭成員的蠟燭周圍,父母根據家庭規模一一稱呼家庭成員的名字,被叫者必須回答,然後一起點燃蠟燭以示吉祥,並在節日晚餐前祈禱。 為了召喚吉祥的樣本,晚上要在屋簷上插上黃油火把,即“點天燈”,在屋前堆草生火,辟邪。 第二天,一家人去家族墓地參拜,並在墓地吃晚飯。
塔吉克族在播種節上的另乙個重要節日。 每年在春季播種的第一天舉行。 這一天,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帶領全村人向人群和大地撒麥子,預示著春播的開始。
這個節日還有潑水的習俗。 這一天,如果家裡有客人,女人們會在門外端著一盆水,客人一出門,就會把水倒在客人身上,潑得越多,越是表現出對客人的尊重。 如果你害怕被淋濕,你可以把門擋在外面。
西遷節又稱“四一十八”節,是新疆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是1764年,即乾隆二十九年,他們從東北出發西遷的日子。 因此,每年的這一天,新疆錫伯族人都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一年一度的春分(公曆3月20日或21日)是“Naurez節”,這是哈薩克人獨特的節日,意思是告別舊年,迎接新年。
-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他們的習俗是什麼?
-
努魯子節,類似於漢族的春節,在開春之日過去,魯子節,又稱開齋節、古爾邦節,是國內最大的傳統節日。
-
哈薩克族的傳統節日是 Rouzi、Eid al-Adha 和 Nauruz。
哈薩克族的起源比較複雜,主要是由原本生活在中亞草原的古代烏孫人、康居人、阿蘭人和塞族人,以及後來進入這一地區的匈奴族、鮮卑族、柔然族、突厥淮佔族、蒙古族等民族融合而成。 哈薩克人非常喜歡喝含鉛粉的茶,有句話說“一天可以不吃蔬菜,但一天不能不喝茶”。 在哈薩克定居點,老人,無論男女,無論貧富,都非常受人尊敬,當他們看到他們時,他們會向他們致敬,並用“Aksahal”和“Apa”等尊稱代替他們的名字。
哈薩克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少數分布在甘肅和青海。
注重尊重老人、愛年輕人、熱愛和平、熱情好客、保護環境。 傳統文化有追女孩、羊等等。 您可以檢查條目並擁有它。 如果想知道上面不接地氣的文化習俗,可以私聊聊,互相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