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串聯的兩個電容器的總電容是眾所周知的,即c=c1*c2(c1+c2)。
串聯後的總耐壓(直流電壓)不能簡單地用公式計算:
首先,要保證單個電容器上的分壓器值小於該電容器的允許值,否則一旦電容器擊穿,必須將總電壓加到另乙個電容器上,如果電容器承受電壓值低於總電壓,則第二個電容器也面臨擊穿的危險。
串聯電容器上的實際電壓與其電容成反比,即大電容分布的電壓低,小電容分布的電壓高。 如果容量相同,則電壓相同。
兩個串聯電容器的分壓計算公式如下:
首先,設總電壓為 U,C1 和 C2 上的電壓分別為 U1 和 U2,然後。
u1=c2*u/(c1+c2)
u2=c1*u/(c1+c2)
如果總電壓為550V,則C1的電壓為U1=C2*U(C1+C2)=366V,明顯高於C1的允許耐壓值。 一旦 C1 擊穿,C2 可以承受 300V,這也是危險的。
因此,電容器串聯後,通過計算和比較元件的電容和允許的耐壓值,可以得到串聯後的最大耐壓值。
僅供參考。
-
兩個串聯電容器的容量等於兩個電容器的容量乘以兩個電容器的容量,即 C1XC2 (C1+C2)。 嗯,謝謝。
-
同乙個電容器串聯或併聯,那麼如何計算耐壓值和電容呢?
-
將增加。 電源固定後,將相同的兩個電容器串聯,串聯後電容器兩端的電壓是單個電容器電壓值的1 2,耐壓加倍,但電容只有原來的一半。
電容器串聯後,耐壓會增加,如果兩個相同的電容器串聯,耐壓是單個電容器的兩倍; 如果容量不一樣,上電後,小容量的壓降大,大容量的壓降小; 在大多數應用中,同一電容器總是串聯在工作電壓相對較高的電路中; 如果確實需要串聯不同電容的電容器才能獲得所需的電容,則耐壓將被視為小電容。
-
為什麼電容器串聯時耐壓值會增加? 容量會減少嗎?
-
當相同的兩個電容器串聯時,串聯後兩個端子可以承受的電壓是單個電容器的兩倍。 在乙個串聯電路中,電路中的總電壓是併聯電壓的總和,因此雙倍電壓值均勻地分布到每個電容器上,即為電容器的原始耐壓值。 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由於電容器的漏電阻不同,會引起電壓分布的差異,導致電容器的兩端電壓較高,每個電容器的兩端都可以連線乙個均壓電阻,一般可以根據幾萬歐姆到幾百千歐的電壓等級來選擇。
-
讓我們從兩個電壓級別開始。
同型別的電容器,例如兩個電解電容器,額定電壓。
100V,如果這兩個電容器併聯,併聯後,總耐壓值仍為100V;
如果這兩個電容器串聯,則需要增加電壓均衡電阻和電壓均衡,以保證兩個串聯電容器上的電壓相等,串聯後,總耐壓值為100V+100V=200V;
如果壓力不均勻,總耐壓達不到200V。
如果兩個不同電壓等級的電容器併聯,則耐壓值應以低電壓電容器為準;
如果兩個不同電壓等級的電容器串聯,情況就很複雜了; 你可以自己思考。
如果將兩個不同型別的電容器串聯在一起,情況就更複雜了,而實際上並沒有這樣的應用;
可以併聯兩個不同型別的電容器,耐壓值受低電壓電容器的影響。
有四個4UF電容,耐壓值為500V,可以先將兩個併聯,然後串聯到1000V,但是串聯時,必須加乙個分壓電阻,電壓均衡。
-
例如,一輛 48V 電動汽車由四節 12V 電池連線,每節電池原來額定電流為 12A,串聯後 12A 的電流保持不變。 48v*12a=576 w .
為了增加功率,人們往往串聯一塊電池,變成五塊,總電壓為60V,電流仍為12A。 60 V*12A=720W,功率變大了,車子動力更大,跑得更快。
-
電容器串聯後,容量減半,耐壓增加一半,需要將相同的材料串並聯。
併聯電容器的耐壓值保持不變,並增加電容。
-
首先,根據電容計算每個電容器的分電壓值,然後看看每個電容器是否能承受。
如果將相同容量的電容器串聯,則單個電容器的耐壓值乘以串聯個數。
-
同乙個電容器串聯或併聯,那麼如何計算耐壓值和電容呢?
-
同乙個電容器串聯或併聯,那麼如何計算耐壓值和電容呢?
-
電子工程師教你如何整流濾波電容,如何計算最大耐壓值。
-
你好:電容器串聯後:u=u1+u2....un
因此,如果電容器具有相同的耐壓值,則串聯後將是單個電容器耐壓的n倍。
很簡單,電機的工作電流就是選擇串聯,所以需要分壓的電壓是220-12*2=198V,對應的電阻是198V,400歐姆的電阻就可以了。 >>>More
我在學校不是很忙,但我只想回家。 在家還是很舒服的,這些日子想吃就吃,睡得完全仙子的水平,舒服 時間只在那些有所作為的人身上閃耀,不怕吃苦,不怕吃苦,就像我們的軍訓一樣,雖然下雨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軍訓困難, 但我們有不怕困難的精神,這樣才能在雨中感受更多美好的事物。 >>>More
讓我告訴你。 我以前和你的情況差不多,也是2個數字,整天都不知道該練習哪乙個,玩這個的時候就想著這個的好處,玩那個的時候就想著這個。 這是一種心理上的失敗,無法糾正。 >>>More
int max(float fx,float fy)float fz;
fz=fx>fy?fx:fy;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