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驅毒避邪的節日習俗,源自各地祭祀、娛樂、養生等多種民間活動,主要有祭祀屈原、紀念伍子胥、插艾蒿、掛菖菖、 喝真酒,吃粽子,賽龍舟,除五毒。
5月,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批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3. 端午節從字面上看也有“端午”、“崇武”和“崇武”等名稱。 “段”在古語中具有起始的意思,稱呼“端午”也叫“楚武”。 “風土的故事”說:
仲夏端午節。 結束,開始。 “乙個月有三天五天,前五天是'結束五天'。
-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2000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全民健身、防疫驅疾、防疫除毒、祈福健康的多民族民俗節日。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和崇武節,據說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在羅江殉難的日子。 2000多年來,農曆五月初五已成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據史料記載,西元前農曆五月初五,楚國醫生、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都城的訊息,心中如刀。
沿河的人們牽著船爭先恐後地捕魚,在水面上召喚精靈,把粽子扔進河裡,防止魚蝦啃食他的身體。 這種習俗已經實行了2000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的詩意,深深扎根於人民心中。 人們“後悔和哀悼,世人談論它,並代代相傳”。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人從此將端午節期間的賽龍舟和吃粽子與屈原的紀念活動緊密聯絡在一起。
隨著屈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端午節逐漸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在中國也有許多其他名稱,如:正午節、五月節、玉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節等。 雖然名字不同,但不同地方的人們的習俗是相似的。
主要內容有:女兒回到娘家,掛鐘像,掛菖蒲、艾草,戴香囊,賽龍舟,比賽,擊球,盪鞦韆,給孩子畫綠甲,喝紅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新鮮水果等,除了迷信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的習俗已經傳遍了中國和周邊國家。
曲子廟鎮,汨羅市,岳陽市。
紫桂縣是屈原的發源地,也是中國端午文化最深厚的地方之一。 在中國很多地方,端午節只有乙個,但紫桂有三個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五月初十五是端午節,五月二十五是端午節的結束。 每逢端午節,紫歸人都要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紀念屈原,端午節詩歌都會吟誦屈原,賽龍舟紀念屈原,舉行祭祀屈原的儀式,此外還有掛艾蒿、插菖蒲、吃粽子、喝真酒等。
女孩挑選端午節裝飾品。
每逢端午節,在華東地區的江浙地區,老百姓都喜歡在夜裡劃龍舟,燈籠五顏六色,來回穿梭,場面動人,趣味十足;貴州苗族人於農曆五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舉辦“端午節”,慶祝水稻種植勝利,祝願豐收。 雲南的傣族人在“潑水節”中賽龍舟,以紀念古代英雄。
除了祖國大陸端午節的賽龍舟習俗外,清朝乾隆年間,台灣也開始舉行龍舟賽。 當時,台灣總督江元軍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舉辦了一場友誼賽。 現在,台灣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會舉行龍舟比賽。
在港澳等地,端午節期間賽龍舟的習俗也很受歡迎。
北京紅棗餃子。
北方愛甜,餡料多為棗、蜜餞和蜜豆,是北方甜粽子的典型代表之一,有軟糯公尺和紅棗的甜味 >>>More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和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民俗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古代對天象的崇拜,由古代的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此外,端午節也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More
今天是端午節,送你乙份甜蜜的粽子:以芬芳的祝福如樹葉,以大方的寬容如公尺飯,用溫柔的勸告做餡料,用友情的絲線纏繞,願你品嚐友情的美好,祝你端午節快樂!